科學家解謎:為什麼在地震倒塌的建築物中救援,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要從因地震而倒塌的建築物中救援,不只考驗著時間,還有非常多巨大的挑戰。

2023年2月6日,凌晨4時17分,土耳其(Turkey)南部和敘利亞(Syria)邊境發生了規模7.8的強烈地震,由於震源深度僅17.9公里,加上短短半小時內大小餘震不斷,造成土耳其加濟安泰普省周邊和敘利亞近乎毀滅性的重創,不少人在睡夢中直接面臨房屋倒塌的震撼,死亡人數已超過2萬多人。

美國地質調查局(USGS)表示,由於此次土耳其-敘利亞地震屬於平移斷層,震央通常沒辦法用一個點來標示,整個震源最長甚至可達數百公里,在該地的建築物幾乎抗震係數普遍不足的前提下,許多非延性鋼筋混凝土框架的建築在劇烈搖晃中硬生倒塌,光是在土耳其,就有約3000棟建築物全毀,還有許多人壓在廢墟中。

一名父親Mesut Hancer 緊握著已罹難的15歲女兒Irmak 的手,場面令人鼻酸。Adem Altan
一名父親Mesut Hancer 緊握著已罹難的15歲女兒Irmak 的手,場面令人鼻酸。Adem Altan

由於事發突然,不少人在深夜中面臨人生最殘痛的生離死別,流出的畫面令人鼻酸和感慨天災的無常——在救援難度極高、醫院人滿為患、屍體多到甚至無處收治的狀況下,用「人間煉獄」都不足以形容整個災區面對的殘酷⋯⋯

面對黃金救援的72小時,全球各國的搜救隊幾乎都在第一時間抵達現場——專門處理緊急事務和自然災害應對單位的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United Nations Office for the Coordination of Humanitarian Affairs,OCHA)就揭露,要營救受困在倒塌建築物的人,有多麽困難。

第一步:協調

一名民眾嘗試在自家瓦礫堆中找尋家人。Khalil Hamra
一名民眾嘗試在自家瓦礫堆中找尋家人。Khalil Hamra

慈善救援組織Rapid UK總監約翰霍蘭(John Holland)表示,「搜救隊的組成通常都是訓練有素的志願者,他們大多是醫生、救護員、消防員或工程師等,在真正能投入救災之前,都要經過至少兩年的訓練。」

他表示,救援部署的時間最好是要在24小時內完成,因為愈早抵達,營救倖存者的機率就愈大,救援隊抵達後,需要依循國際搜索與救援諮詢團(INSARAG)的方針,並成立現場操作協調中心,以便所有搜救團隊能依據其專業的領域,獲得該做什麼的指示,並匯報現場狀況與救援進度。

由於一個救援任務可能要多國的合作行動,如何能協調上百個人的單位、釐清整體狀況,是非常重要的事。

第二步:分析

土耳其民眾自己嘗試救出壓在廢墟中的家屬。Khalil Hamra
土耳其民眾自己嘗試救出壓在廢墟中的家屬。Khalil Hamra

國際救援隊專家茱莉萊恩(Julie Ryan)強調,無論是任何單位,進入災區後的第一個任務,就是分析現場的狀況。

「在倒榻的建築物中,你需要分析建築物的傾倒狀況,並根據可能的損壞程度,嘗試確定人們最有可能在建築物廢墟中的哪個位置。此外,救援人員還需確定建築物的結構穩定,以及它是否有可能再次倒塌,進而對搜救隊員造成傷害。」

其它還需評估各種潛在風險,包含電力外露、瓦斯洩露、水災發生和各種有害物質出現等,以避免更嚴峻的狀況發生。

第三步:搜索

土耳其民眾自動在家尋找家人的蹤跡。Umit Bektas
土耳其民眾自動在家尋找家人的蹤跡。Umit Bektas

專家強調,在最基本的狀況下,是嘗試在廢墟中觀察是否能發現被壓住的肢體,並呼叫倖存者,以確定他們可能的位置,「救援人員會盡可能找尋空隙,這是建築物倒塌時,人們可能被困或能藏身的地方,例如桌子下方、浴缸或樓梯間。」

為了探索,救援人員會用一個裝有鏡頭的長管,深入建築物殘骸的縫隙,以觀察建築內部的可能狀況和剩餘的結構。

聲音定位也是一個很重要的技術。茱莉萊恩說,救援團隊會有聲音定位設備,如果人們透過敲擊或呼救,專家就可以嘗試追蹤對方的位置,這時候需要現場極度的安靜,確認不放過任何可能的微弱聲響。

此外,其它搜救工具包含顯示體溫的熱像儀系統、搜救犬等,加上二氧化碳分析儀,「這能幫助我們檢測到可能失去知覺,但依然有呼吸的倖存者。」

專家強調,已搜索過的區域需要以國際識別圖樣噴漆標示,避免重複搜索與浪費人力,如果找到倖存者,就是確認位置並向他們挖掘,最不危險的方式就是用雙手。

第四步:救援

面對已經回不去的家園,場面令人鼻酸。Burak Kara
面對已經回不去的家園,場面令人鼻酸。Burak Kara

這是最困難的部分,如果倖存者被困在廢墟底下,救援團隊必須先穩定結構,像是在廢墟下方建造一個木製的框架,以避免在挖掘的過程造成崩塌或二次傷害。

專家說,「如果無法用人工方式挖出受困者,我們可以用各種工具切開混凝土、鋼筋和木頭等,這始終是一個非常困難的抉擇,因為非常有可能在切割、破壞的過程當中,讓本來倖存的人因為各種外力因素而導致死亡。」

電鑽、電鋸、鐵鉗、起重機和推土機都是救援工具的一部分,還可搭配鏈條、繩索等移除磚石,加上能穩定結構用的充氣救援包等,以確保路線的穩定和支撐。

專家分析,當倖存者被救出時,他們的健康狀況會做評估,並依據其嚴重程度與否,來分流和優先排序。在很多的狀況下,受困者其實是非常危急的,特別是在缺水和失血過多的狀況下,很有可能得緊急截肢手術或氣切等。

由於整個過程充滿了不確定性和各種突發狀況,救援團隊要施救就已經十分不易,更何況在人力缺乏、設備不足的狀況下,一般民眾要救出自己的家人有多麼困難了。

第五步:撤離

土耳其震央附近的建築物已經完全成了廢墟。Altan Adem
土耳其震央附近的建築物已經完全成了廢墟。Altan Adem

「決定何時結束救援行動,是件非常困難的事。」

「顯然,時間愈長,你就愈不可能找到活著的人。」專家說,「但有時,如果受困者有水源可以飲用,他有機會可以存活很多天,也許是雨水、可能是破裂的管線。」不過一但缺乏水源,在危急的狀況下真的很難撐過72小時。

專家說,在搜索結束後尋找罹難者的遺體,也是救援行動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即便沒有在建築物倒塌的意外中存活下來,對家屬來說,能夠找到遺體並好好的下葬,也是非常重要的事。」

對搜救隊員來說,要將數百名遺體從建築物拉出來時,就算經驗豐富的搜救隊員,也是會很難承受的。

「他們大多數的人都習慣在日常職業中處理鮮血和死亡,但有時候也會變得非常困難,特別是在血肉模糊、肢體殘缺的狀況。」專家說,因此許多救援隊都會有專門的心理諮商成員,以避免各種創傷症候群的發生。

這也是為什麼救援行動如此困難,而且也令人尊重、敬佩的關鍵。

加入遠見雜誌LINE好友,接收更多好文章!

看更多遠見雜誌文章:
科學家解謎:為什麼地震會如此難以預測?
科學家解謎:為什麼年紀愈大,愈沒有過年的感動?
科學家解謎:為什麼銀牌得主,往往都比銅牌得主來得更加沮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