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探究競賽決賽 高市明華國中包辦國中組前3與1優選1佳作

高市明華國中拿下國中組第一名。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高市明華國中拿下國中組第一名。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Newtalk新聞] 「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17)日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南館進行決賽評比暨頒獎典禮,各組第一名分別為國小組國立嘉義大學附設實驗國小、國中組高雄市立明華國中、普高組國立新竹科學園區實驗高中、技高組國立嘉義高工、教師組國立關西高中與桃園市立壽山高中並列、大專社會組國立中正大學王政霖,其中明華國中包辦國中組前3名並拿下1優選1佳作,是這次競賽最大贏家。

不解「綠色蒜頭」為何不辣又好吃,明華國中同學劉鎧熏、黃卉湘、邱羽萱與池春兒,當初以為是加了色素,之後發現是經過醃製而成的食物;在蘇育弘、趙爵煥兩位老師指導下,4位同學以「大蒜變色龍-探討影響蒜頭變色的原因及營養變化情形」為題參賽,沒想到一路打進決賽,最後並奪冠,抱走國中組第一名,證實小小的發想也能拼出好成績。

4人為了製作出「綠色蒜頭」可說絞盡腦汁,歷經多次失敗,有半年時間都在不斷剝蒜頭,最後才終於找到完整製作方法,將蒜頭以低溫方式處理,再加上醋,讓蒜頭經過自然變化由白轉綠,不僅爽口,風味也相當特殊。

此外,明華國中另一項「蓋」厲害參賽作品,學生李珞祺、張湘綺、葉懿萱與吳季秦從廚房發想而來,利用蛤蠣開合的原理設計防溢器,減少水開撲鍋的事情發生,拿下國中組第二名;第三名作品省了水就很「黏」, 探討皇宮菜在不同種植條件下的黏性與營養價值比較。另作品「紙柱擎天」與「扭轉乾坤」再為明華國中分別奪下1優選及1佳作。

為提升國人對科學的興趣,由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指導,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研院國網中心、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共同主辦的「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今年已邁入第十屆。在疫情終於趨緩之下,報名隊數持續成長,最後從1127隊報名繳交的作品中,選出國小組、國中組、普高組、技高組及教師組共30組隊伍晉級今天的決賽。

競賽以科學探究為出發點,鼓勵參賽者走出不同於科展的另一條路,讓更多人學習、練習科學敘事的技巧。「2023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題目由參賽者自行發揮,但需與生活議題結合,國小組作品為漫畫,國中、普高職及技高組為研究報告,大專社會組為科普文章,教師組為教案,國小、國中、普高職及技高組並須繳交3-5分鐘影片。進入決賽之各組前6強作品,其所涉獵生活領域五花八門,所拍攝的影片也相當吸睛。

此外,為鼓勵女性、原住民及新二代參與科學探究,這項競賽也設置了額外加分機制,致使2023年女性參與比例已超越男性比例(51%:49%),鼓勵更多女性參與科學的探究,而不再害怕科學。除此之外,今年海外有23隊報名,也顯示這項競賽已經逐漸推廣到國外地區,希望能對海外華人有所幫助。10年來的競賽作品近1萬件,都放在國網中心的主機中,可提供師生線上學習。

國教署副署長戴淑芬現場致詞時說,科學探究是要用「系統性思考」的方式來解決問題,可能是生活上、工作上所面對的問題,如同108課綱裡所提到解決問題的能力,包括觀察收集資料,形成假設,設計方法加以驗證,透過本競賽,可讓參賽選手更了解探究與實作的精神,增強學生對科學的敘事力,透過文字、漫畫與影片的傳達,培養科學的轉譯者與傳播者,讓國內科學教育更加多元化。

國家實驗研究院國家高速網路與計算中心主任張朝亮指出,科研人才是國家發展的基礎,國網中心長期積極協助教育部與國科會推廣科普教育,從2014年起已連續舉辦10年「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期望透過活動激發學子對科學的好奇探索心。今年很高興這項競賽的報名件數再創新高,共有284所學校、1127隊、2410人報名,顯示這項競賽已逐漸帶動科學探究的風氣,對臺灣學子的學習態度有極大的幫助。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館長焦傳金說,科博館推廣科普教育,期許全國國民的科學素養能向下扎根。科博館從2016年開始共同主辦「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希望提升我國各級學校學生、教師及社會人士對於科學的興趣。科博館擁有豐富館藏、優質常設展與特展,館內匯聚生物、地質、人類學等各學界研究人員,這些自然科學領域都能提供科學探究的素材。大眾透過參訪科博館、與研究人員相互交流,將能探索更多有趣的自然科學現象。

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館長陳啟祥指出,海生館長年致力於帶領社會大眾認識並理解海洋,除共同辦理「科學探究競賽-你這樣教我就懂」之外,特別設立海洋生物博物館獎, 以鼓勵參與者將海洋生物相關科學主題融入競賽項目之中,藉此將海洋元素引入青年學子心中,激發其對海洋的熱情。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館長劉火欽表示,「科學探究競賽-這樣教我就懂」的珍貴之處,是從生活中的事件觀察現象,用好奇心探索,再用淺顯易懂的敘事或實際操作來演繹探究的成果,並運用於現實生活。科教館參與主辦期間,也陸續發現許多有趣又極具創意性的研究作品,今年特別增設「科教館獎」一組,作品內容與科教館基礎科學推廣屬性契合,著重科學實作並能與館內常設展主題相符。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館長李秀鳳表示,科工館致力推廣全民科普教育,尤其在新課綱「自發」、「互動」及「共好」的理念下,透過探究與實作的過程,培養同學科學探究的方法以及科學敘事能力,相信經過此次競賽的參與,與各參加競賽同學互動交流,將可以學到更多在課堂上所無法學習的知識及經驗。

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館長陳素芬說,海洋具有無限探索的資源,探究能力是12年國教中重要的素養之一,從生活與學習過程中引發好奇與培養探究能力,探索式的競賽活動也是能力的培養與啟動,可讓全國學子與社會人士對於海洋有更深層的認識,從科學學習與探究中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與永續海洋,並能發展出更多元與有趣的科學創意學習。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美國「最危險的人」去世! 曾洩密五角大廈文件 踢爆越戰謊言 讓尼克森下台
台海衝突恐比2027更早爆發 ! 美中國委員會主席警告 : 美中「殭屍接觸」釀風險

明華國中是這次競賽最大贏家。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明華國中是這次競賽最大贏家。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明華國中四位女生設計的蛤蠣防溢器獲得國中組第二名。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明華國中四位女生設計的蛤蠣防溢器獲得國中組第二名。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戴淑芬(右四)頒給協助單位感謝狀。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戴淑芬(右四)頒給協助單位感謝狀。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各組得獎學校與得獎人。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
各組得獎學校與得獎人。 圖:高雄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