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證實「心想事成」是真的!善用大腦的預期效應,任何人都做得到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撰文者:謝伯讓

心想可以事成,而心態決定了身體極限,心念就像呼吸一樣,無所不在,但你卻常忘記它。世事上,不可預知的事情無常到來。到頭來,你唯一可以百分百掌握的就是心念,一念之間就可以把地獄變天堂,讓天堂變地獄。你能唾手可得,其力量也無窮無盡,這力量如此神奇,只要你學會如何使用……。

英國獲獎科學記者、知名暢銷科普作家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用豐富的科學實驗證明:利用心念的力量來增加個人優勢,擁抱快樂、健康與活力,向焦慮、疼痛、壓力、老化說再見!

  1. 心念幫助你對抗憂鬱:大腦的期望效應可能過度渲染,你所感受的不一定是事實,可能是情緒營造出的過度悲觀,認清心念的力量,將能防止出現過度消極的思維。

  2. 人的信念往往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如果你認為自己罹患心臟病的風險高,只要一感覺身體不適,都會被解讀為病情惡化的跡象,這些想法中就會成為自我實現的預言。

  3. 明日的現實,是今日的心態所產生:大腦並非被動的觀察者,大腦意念其實會主動地創造世界。

  4. 了解心念的力量,開發未知的領域:透過本書,可以得知對自身能力的信念,如何影響我們怎麼看待未知的挑戰,將有效提高面對困境的韌性,以更具建設性的方法對戰。

二○一○年,我在麻省理工學院(MIT)的坎維西爾實驗室中做過一項研究,這項研究顯示出「心理預期」可能會對大腦的許多區域產生影響。

這個實驗一共有三個階段,第一階段中,我們先讓受試者觀看一張難以辨認的圖片(圖片1),接著在第二階段中,我們讓受試者觀看這張圖的真正樣貌(圖片2),最後的第三階段中,我們讓受試者再看一次最開始的那張圖片(圖片1)。這三個階段,我們都同時記錄下了受試者的大腦反應。

這個實驗有趣的地方在於,受試者在第一階段都看不懂圖片中的物體,但是當受試者在第二階段看懂了圖片的真相後,原本他們在第一階段中看不懂的圖,就可以輕而以舉地在第三階段中被看懂。

我們想要知道的是,當受試者在看第三階段的圖時,腦中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雖然第一階段和第三階段的圖完全一樣,但兩者之間的一個巨大差異,就是受試者心中對於該圖片的「心理預期」已經改變。這樣的心理預期變化,是否會改變大腦對於該圖片的反應呢?

我們的腦造影結果發現,受試者在看第三階段的圖片時,大腦中有些區域的神經活動變得和在看第二階段圖片的神經活動很接近。這個結果告訴我們,心理預期可能可以改變特定腦區的神經活動(例如初始視覺皮質),並因此影響我們的行為與認知。

圖片1

圖片2

認出這隻鬥牛犬了嗎?圖片2正是圖片1高對比度圖像的原始照片。
認出這隻鬥牛犬了嗎?圖片2正是圖片1高對比度圖像的原始照片。

心理預期帶來的大腦變化

二○一四年,我們也在一位病人身上發現了類似的效應。這一位病人因為出血性的視神經病變,導致視野局部的視力喪失。有趣的是,在喪失視力後,如果這位病人聽到突如其來的聲響,有時會在原本看不見的視野中出現閃光幻覺。

我們透過腦造影的研究發現,當病人見到閃光幻覺時,初始視覺皮質一樣會有明顯的反應,我們推測這是因為當突然的聲響出現時,人們通常都會「預期」該聲響是來自某種物理事件,而當這樣的大腦預期訊號傳送至病人的視覺皮質時,由於他的視覺皮質在缺乏視覺刺激下而變得比較敏銳,所以就引發了異常神經活動並導致閃光錯覺。

上述這些由心理預期所導致的行為與認知變化,其實只是冰山一角。英國知名暢銷科普作家大衛.羅布森(David Robson)將在這本新書《心念的力量》中,透過紮實且豐富的科學實驗結果,告訴你各種有趣又實用的預期效果。對心理學科普及認知科學實用有興趣的讀者們,千萬不可錯過!

(本文作者為台大心理系副教授、《大腦簡史》作者)

摘自《心念的力量:運用大腦的期望效應,找到扭轉人生的開關》

看更多商業周刊文章

裴洛西見張忠謀、劉德音》再把美國晶片法案拿出來講,固樁台積電?

裴洛西見蔡英文,演說全文》互相學習,絕不背棄對台承諾

月薪不到5萬別儲蓄?看懂企業如何善用「現金流」賺錢,你也能滾出高收入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