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偵查回歸刑訴法?綠營內部有雜音 朝野有共識留待韓國瑜協商

行政院力推的「打詐四法」近期陸續在立法院各委員會展開審查,但針對科技偵查應採訂定特別法或在《刑事訴訟法》增訂專章,朝野立委、法務部與司法院各有想定。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今(12)日初審完竣朝野3黨擬具的《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有關科技偵查的相關條文全數保留,預定將在2周後召集朝野協商,而後再與「科技偵查及保障法」併案協商抉擇立法體例。

立法院司法法制委員會5日審查行政院所擬具的「科技偵查及保障法」草案,朝野立委多主張應回歸《刑事訴訟法》訂定專章;為此,司法法制委員會今日照先前既定議程,審查民眾黨團、國民黨立委吳宗憲及民進黨立委鍾佳濱等人提出的《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經詢答、逐條審查後,本周輪值主席的吳宗憲於下午14時43分宣告,除了為符合憲法法庭憲判意旨,完善保障被告及犯罪嫌疑人訴訟權的第70條之1條照案通過,其餘條文均保留交付黨團協商。

特別的是,上周經委員會初審完竣的「科技偵查及保障法」草案,雖同樣須在院會處理前交付黨團協商,但全數條文照案通過,今日初審完竣的《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則幾乎全數保留。對此,吳宗憲會後向媒體說明,由於朝野立委對行政院的專法並無對案,因此5日以照案通過的方式處理,而委員會要趕在今天迅速完成《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初審的原因,就是希望未來在協商科偵專法時能一併討論,由立法院長韓國瑜主持協商抉擇立法體例。

吳宗憲憂「特別法肥大症」 吳思瑤指專法較能速修

吳宗憲指出,有關科技偵查的法源依據,3黨立委的提案都大同小異,均主張回歸《刑事訴訟法》規範,後續協商預計就是在立法體例上的選擇,而科技偵查本就近似實體的搜索、扣押概念,相關規範都在現行的《刑事訴訟法》裡,德國的科技偵查立法也是如此。因此朝野多數立委皆認同照我國現有體例,實在不該再另立專法處理,尤其台灣已有「特別法肥大症」的現象,遇到事情就立專法處理,但實在不宜,且科技偵查不限於打詐,不該被侷限在打詐四法中。

逐條審查時,民眾黨團總召黃國昌強調,自己不反對在委員會層級就確立將科技偵查規範在《刑事訴訟法》中,但上周審查「科技偵查及保障法」時,朝野就已達成共識,未來會到黨團協商決斷立法體例後,再對條文進行更細緻的討論,否則若連最上位的立法體例問題都要保留,委員會再通過任何條文,都代表委員會已作出抉擇,要放在《刑事訴訟法》規範內,但若各黨都同意要將立法途徑留待未來黨團協商處理,現就沒有道理要在委員會層級通過任何條文。

<cite>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意見與法務部同調,支持科技偵查訂定專法。(資料照,蔡親傑攝)</cite>
民進黨立委吳思瑤意見與法務部同調,支持科技偵查訂定專法。(資料照,蔡親傑攝)

不過,對於科技偵查的立法途徑,法務部意見則與民進黨立委吳思瑤雷同;吳思瑤今日上午於質詢時表示,過去已有刑事程序特別法,對有關刑事訴訟事項另行規定的立法模式,如《通訊保障及監察法》、《國民法官法》等,由於《刑事訴訟法》跨院際,修法期程較為緩慢,但科技偵查日新月異需要迅速因應修正,而特別法能較快依實務需求修法,因此具特殊性的科技偵查,應從偵查機關需求角度,設計完整法律體系,訂定專法有助於建立專屬的法律體系架構。

司法院提37頁修法建議 黃國昌要行政機關做功課

值得注意的是,司法院雖在書面意見中言明支持訂定專法,還稱若將專法條文改列於《刑事訴訟法》中,需重新檢視條文是否與現有法條重疊或衝突,並需同步考量後續如刑責、民事賠償及相關行政管制等,將科技偵查規範於《刑事訴訟法》中,未必相符我國法律體系;但在進入逐條審查階段時,司法院秘書長吳三龍突然主動提出37頁的條文對照表,稱司法院仍是《刑事訴訟法》主責機關,因此需負責任的對朝野立委提案修法給出建議。

儘管朝野立委在剛進入逐條審查時,曾表明細緻討論將留待黨團協商時進行,多數條文也確實如預期未有實質討論就迅速保留交付協商,但黃國昌、吳宗憲與民進黨立委沈發惠、陳俊宇、沈伯洋等立委,仍對部分條文就教於吳三龍、司法院刑事廳長李釱任及法務部常務次長黃謀信;黃國昌也在結束前提醒,法務部與刑事警察局回去要做功課,他很擔心有些內容等到黨團協商時再提出,相關單位的資料會不齊全,尤其是對《通保法》第11條之1條的條文修正案。

<cite>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憂黨團協商時相關單位的資料會不齊全,提醒法務部與刑事警察局「回去要做功課」。(資料照,羅立邦攝)</cite>
民眾黨立委黃國昌憂黨團協商時相關單位的資料會不齊全,提醒法務部與刑事警察局「回去要做功課」。(資料照,羅立邦攝)

至於今日初審完竣的《刑事訴訟法》部分條文修正案,預計將在何時先召開委員會內的朝野協商?吳宗憲接受媒體訪問時回應「要再看一下時間」,由於下周事情目前很多,預估可能在2周後,他輪值召委時再安排可以協商的時間,而後再交由韓國瑜併同「科技偵查及保障法」草案召集朝野黨團協商。

更多風傳媒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