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大內捲時代到來

科技巨擘或是說由其主導的外拓不成,就會走向內捲。容我借「內捲」一詞來描述科技產業的現況。什麼是內捲?內捲是近來網路上特別流行一個詞,一般用於形容某個領域中發生了過度的競爭,導致人們進入了互相傾軋、內耗的狀態。英文叫involution,與之對應的是evolution,即演化。更直白的說法,內捲就是「向內演化」,所有無實質意義的消耗都可稱為內捲。內捲現象對台灣電子或網路業將有深遠的影響。

先說說Google吧。2021年10月Google發布Pixel 6系列手機,首次搭載自研Tensor晶片,這兩款手機搭載其自研的首款晶片Tensor,可流暢運行Android 12。Google為Pixel 6和Pixel 6 Pro打造了其他安卓手機上無法使用的軟體。Google做手機不是頭一回,但為何自研晶片,推出自己專屬的應用程式,這有很深沉的意義。因為那代表數位匯流經濟發展往前碰到障礙,於是開始內捲,走起蘋果10多年前的老路──自建專屬生態系,一手賣手機,一手賣起自家應用服務,這又有啥問題?

眾所周知,Google在多年前吃下Android之後,無償將Android釋出,讓有意願的業者可以Android為中心來製造手機,這使得非蘋果系統的手機品牌商或應用服務開發商有機會利用Android來大吃智慧手機及其延伸的商機。Google的Android也順勢成為全球手機作業系統市占冠軍。但如今,它似乎要球員兼裁判,自己提供作業系統、自己做手機、自己玩生態系。

我當時便認為,這種內捲可能會導致三個問題,首先,由Google主導的Android與其手機製造聯盟關係會不會開始鬆動?其次,Google是評估認為世上已無其他手機作業系統的可能了,所以這樣破壞江湖規矩無妨?最後,Google在數位經濟上遇到大瓶頸,特別是廣告方面,使得它必須行險來找到出路?

2022年內捲案例越來越多。4月初,面對飆高的美國政府債券殖利率及聯準會官員的鷹派言論,華爾街交易員紛紛逃離科技股,使那斯達克100指數市值5天內蒸發逾1兆美元,連分析師也在地緣政治和政策緊縮等風險中轉趨謹慎,建議投資人獲利了結。緊接著,5月還有以下幾件事更值得我們留意:

一、蘋果痛失全球市值第1名寶座,被沙國石油公司超越,這意思是風光多年的網路產業又被實體產業搶走了光芒。二、5月3日美國記者Tripp Mickle推出新書《後教主年代:蘋果如何變成有錢無靈魂的萬億美元公司》,爆出Apple失去創意靈魂及Tim Cook如何逼走首席設計長Jony Ive的真相。三、5月12日Google召開了一年一度的I/O開發者大會,卻被許多評論家嘲諷,Google的「科技盛宴」從何時開始變得如此無聊。

不禁要問,以美國為首的全球網路科技業究竟出了什麼狀況?我們當然知道外在環境有包括新冠疫情方興未艾、俄烏戰爭還不見盡頭、電子產業供應鏈斷鏈及晶片短缺等問題,但反躬自省,科技巨擘本身難道沒有問題嗎?

據媒體報導,4月29日蘋果在開發者網站正式發布公告,對於在過去3年內從未更新且未達到最低下載量的APP,蘋果會將其從App Store中移除。有意思的是,當官方公告後,讓人意料之外的是,大部分的評論居然不是來自於被下架的APP開發者而是手機用戶,許多社群網站上吐槽聲不斷:APP頻繁更新,越更新越不好用,怎麼App Store還要強制要求更新?

不要小看這問題,它說明了平台、消費者與開發商三方之間居然開始存在矛盾與衝突,而非如往常一般利益一致、協調。換言之,內捲化於焉開始。

站在研究數位科技趨勢的立場來看,我當然希望數位經濟發展前途光明一片,但目前網路科技遇到大狀況是不爭的事實,科技巨擘除了一味地往外找問題的根源之外,也許也應該向內檢視一翻,畢竟完全商業掛帥、沒有理想性而導致內捲,是難以致遠的。(作者為科技媒體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