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部登太平島 秀研究實力

科技部6日率24位國際科研團隊登上南沙太平島從事科學研究勘察活動,科技部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司長吳俊傑(右二)手持從太平島5號井帶回台灣可直接飲用的淡水。(王錦河攝)

中國時報【柯宗緯╱高雄報導】 勇闖太平島!6日科技部率領國內外24位學者,組成國際科研團體,首度登上南沙太平島,就地質、海洋、大氣、人文地理等領域進行初探,學者好奇近乎百分百高純度淡水、海洋多樣性,期望政府投入更多資源,以投入長期科研工作。 科技部自然科學及永續研究發展司長吳俊傑指出,去年11月成立「南海國際科學研究中心計畫辦公室」,首年投入500萬經費,建置全區整合研究平台,推動與南海周邊各國的國際科學合作研究,同時鼓勵學者到東沙、太平島實地國際研究。 吳俊傑表示,太平島是科研的珍珠,位處歐亞交界、南亞北側,在全球地球科學研究上,扮演重要角色,但由於距離台灣本島遙遠,坐船得花3天,昨早7時,24位國內外學者從屏東搭乘專機,耗時3個半小時直飛太平島,探勘現有研究能量。 學者對於太平島特殊大氣震盪現象(MJO),感到疑惑。吳俊傑說,這種現象從印度洋往東傳到印尼,最後消散在太平洋,如何變化至今是個謎,雖然已發現40年了,但未有科學解釋,太平島可作為重要研究基地。 美國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員Anne指出,太平島雖是小島,但位處全球珊瑚大三角,海洋多樣性最高,她實際潛水發現周遭海域珊瑚總類多、覆蓋率高,還蠻健康,但也受到全球暖化影響。 美國康乃狄克大學地理學系教授Timothy Byrne,勘察太平島基盤岩石,不排除與中央山脈一模一樣,另當地豐沛高純度天然淡水,必定有微妙地質作用。日本氣象廳研究所博士Tetsuo Nakazawa也認為,投入太平島研究有助提升,半個月至1個月天氣預報精準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