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館多語共融市集 從生活感受母語魅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響應221世界母語日,國立臺灣科教館今(25)日舉辦「多語共融教育」活動,在大廳打造一個多語共融的市集,廣邀15個推廣語言團體擺攤,結合豐富舞臺表演,從科學演示、布袋戲、短講到音樂表演,讓大小朋友浸泡多語、多元文化環境,看見不同語言在臺灣土地綻放,同時透過闖關活動鼓勵小朋友主動學、開口說,感受多語文化魅力。

「多語共融教育」活動安排多元市集攤位,除各攤位分享各自語種推廣內容及成果,以每一個攤位主打「一句母語」的方式,讓每個闖關民眾學講一句母語,走完一輪至少會講15個不同的單詞,一點一滴學母語,讓大家了解母語就在生活中。例如,讓小朋友用魯凱族語,認識部落捕撈的淡水魚種,再如體驗客家「紅龜粿」製作,開放觀眾挑戰朗誦臺語語詩詞,

除了攤位闖關,整天舞台活動包括臺語、客語的科學演示活動,並邀請科博館製作的布袋戲《吉娃斯勇闖博物館》,從有趣、生動的科學實驗及戲劇表演,感受不同語言特色與活力。

另外,也邀請「鷂婆山下工作室」帶來生動的客語繪本《彩色溫泉》,以精湛客語結合豐富的說唱藝術,將古故事娓娓道來,現場分享客家打「新丁粄」的傳統,同時分享「新丁粄」給現場觀眾品嚐。

特別改名以期讓人關注母語議題的「李我要單列族名我」,其布農族名字是「Savungaz Valincinan」,他針對姓名與族群議題進行短講,希望讓大家理解「原住民族正名運動」的核心;活動尾聲由曾獲金曲獎、金音獎提名、臺客雙聲帶的Siàu-lú khah-lah 少女卡拉,帶來熱血激昂的演出。

現場也有世界母語日的微型展示,介紹母語日由來、臺灣語言結構概況,以及傳承面臨問題,鼓勵家長在家和小朋友講母語,讓孩子們從小自然接觸不同語言,營造「主動開口說」的習慣,能跟家裡長輩暢談無礙。

科教館以臺語進行「電學」科學演示。(科教館提供)

科博館原科中心,推出「吉娃斯勇闖科博館」布袋戲。(科教館提供)

小朋友用魯凱族語,認識部落捕撈的淡水魚種。(科教館提供)

觀眾挑戰朗誦臺語詩詞。(科教館提供)

小朋友體驗客家「紅龜粿」製作。(科教館提供)

徐敏莉與陳雨農老師生動活潑的進行客語講古。(科教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