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館「化石與生物演化展」推廣科普教育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配合世界海洋日,臺灣科教館《化石與生物演化展》10日登場,為推廣海洋及化石教育,以「演化縮時紀錄」為主題,除展示近千件化石,另舉辦化石清修工作坊、科普繪本讀書會,11日下午將有「孔蟲繪本戲劇展演」、「孔蟲繪本DIY」活動,以及《大海裡的小巨人:有孔蟲》中英雙語科普繪本發表,展期至30日,喜歡恐龍、化石的民眾不要錯過。

近千件古生物化石,都是高雄市林園中學生物老師楊慶鴻的收藏,涵蓋寒武紀(6億年前)至1萬年前新生代,各種化石人大開眼界,特別精選泥盆紀的瞪眼三葉蟲,可以看到由於魚類開始繁衍後,三葉蟲為防禦掠食者而演化出的誇張複眼和棘刺。

《大海裡的小巨人:有孔蟲》雙語科普繪本新書發表會,淺顯易懂啟迪海洋科學的學習興趣,另由左鎮光榮實驗小學小解說員團隊演出「海洋環境小劇場」,化身繪本的角色,介紹海洋環境中微小卻具重要功能的「有孔蟲」,提醒大家關注全球暖化與海洋酸化的問題。

《大海裡的小巨人:有孔蟲》由臺南市光榮實驗小學童琳茜師生共同創作,敘述小女孩琴琴在參加海邊戶外教學活動時,發現腳下的星砂就是有孔蟲,透過顯微鏡觀察,發現這群大海裡的迷你建築師,運用碳酸鈣建構自己的房子。

科教館規劃系列活動,「化石清修工作坊」邀民眾體驗將普通的石頭電刻出原礦;還有一場從英語繪本說科學的「雙語科普繪本讀書會」,一探考古、地質、大氣與海洋。

臺灣科教館《化石與生物演化展》,展示近千件化石。(科教館提供)

《化石與生物演化展》安排化石清修體驗。(科教館提供)

小朋友親自體驗化石清修。(科教館提供)

臺灣科教館《化石與生物演化展》登場。(科教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