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除類型專案首發:碳交所推出藍碳專案

為達成我國2050淨零排放、加速企業淨零轉型,碳交所繼去年12月推出國際碳權交易平台以來,於5月底與國際碳權核發機構Verra簽訂合作備忘錄(MoU),宣示共同推動臺灣自願性碳市場,並將於6月13日正式推出首個Verra碳權專案—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該專案亦為碳交所首個「自然為本」(Nature-Based)及移除類型(Carbon Dioxide Removal)之專案。

碳交所表示,根據研究顯示,紅樹林固碳量為熱帶森林的3至5倍,因為沿海濕地土壤多為厭氧環境,使有機物分解緩慢,其土壤固碳可達數百甚至數千年。此外,紅樹林主要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國家,與當地社區發展緊密關聯,故藍碳專案通常兼具永續發展及生物多樣性多項共同效益,常被國際碳權市場視為高品質之專案類型。緬甸擁有全世界紅樹林面積4.4%,是全球紅樹林面積第八大的國家,然而,該國目前僅3%的紅樹林位於保護區內,導致紅樹林迅速退化及流失。此次上架之緬甸紅樹林藍碳專案,透過社區紅樹林復育及種植,除減碳效益外,亦達成9項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包含提供當地村民工作、豐富漁業及林業資源、提供社區基礎建設、減少沿海地區自然災害侵襲等,改善當地生計、增進生物多樣性,進而促進社區之永續發展。

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的報告,碳移除在實現全球氣候目標方面扮演著關鍵角色。許多國際大廠已經提出淨零承諾並投入碳移除解決方案,例如,Apple承諾在2030年實現整體碳足跡的碳中和,其計劃以2015年為基準,減少75%的範疇1至範疇3溫室氣體排放,並通過投資高品質碳移除專案來抵銷剩餘的排放量。為此,Apple已成立相關基金,專注於碳移除自然解決方案。碳交所強調,我國許多產業在國際供應鏈中佔有重要地位,未來產品的發展趨勢將結合科技、生活和永續等要素,企業除考量國際大廠的要求外,還應該及早布局,以協助企業實現淨零轉型過渡。

碳交所表示,會員可於碳交所國際碳權交易平台查詢本專案相關資訊,自6月13日起可於平台上下單購買。此外,碳交所將持續推出高品質之自然碳權專案,本月底預計將推出綠碳專案,以滿足企業不同類型之碳權需求,協助產業解決一部分碳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