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陽》一場暮春四月的「桃花源」聚!

程富陽》一場暮春四月的「桃花源」聚!
程富陽》一場暮春四月的「桃花源」聚!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 暮春四月,整整一桌政校各期學長姐,由八方而來,齊聚於宜蘭蘇澳著名的「番割田甕缸雞」店,大快朵頤此店聞名的甕缸雞;甕缸雞的作法是,先把山雞的內臟清除,放進蒜頭和茄苳葉,接著放在圓柱的甕缸中,全程用木材燒火,利用空氣的對流原理慢慢悶燒,底下盛著原雞湯汁,加上一碗米飯,美滋滋的味道,讓您憑添饕飯而不自覺。

其實,在中國唐朝就有流傳,甕缸雞也是解宿醉的良藥,據傳有一位遠道來到鄉間探訪的客人,與主人痛飲杜康而宿醉,直到隔日三竿仍叫不起床,逼得主人只好在他的耳邊呼叫「吃甕缸雞了!」此時宿醉的客人,怵然一躍而起,乍然清醒;從此,甕缸雞又被稱「喚醒雞」,各位不要以為我在瞎掰;唐朝詩人孟浩然就寫有一詩論之:「客醉眠未起,主人呼解酲。已言雞黍熟,復道甕頭清。」可見此事當真不假。不過,至於真實性如何?我建議不用太認真,大家且當笑談即可。

昨日餐敘作東的是我政戰8期的滕緋雲木蘭村學姐,學姐庭訓繼自杏壇,父親畢業於浙江大學,不但曾任教廈門大學、福建農學院;民國35年隨政府來台後,更先後任職台大森林系教授、台南農校校長等職,並於退休後受聘文化大學終身教授兼森林系系主任;而學姐母親亦是廈門望族,不僅受高等教育,亦曾任幼教工作;或許是出自這種家學淵源,讓學姐一路從台北國語實小、北一女(初中部)與台南長榮女中這些名校畢業後,竟毅然申請保送進入政工幹校就讀。

滕學姐於軍職期間,雖表現不俗,並曾榮獲蔣經國總統親頒「干城乙種二等獎章」殊榮,但終因難忘年幼仰慕母親從事教育之職志,遂於民國56年轉任省立宜蘭農工職校任教師職;對外,學姐利用公餘,積極參與地方社會各弱勢階層服務,並提供心理輔導,為社會和諧進步竭盡心智,曾以教職身分獲選全國社教有功人員的獎項;對內,則毫無怨尤,全心協助夫婿,盡力教管子女,建構美滿家庭,曾全家移居澳洲經年,直至106年,始隨政校6期的先生唐豋鵬學長返台定居,可說是一位「凌雲壯志凜四海,柴米油鹽顧家園。」內外兼備的現代女性。

此次,適逢學姐在跨國國際公司エ作,並於疫情間留台陪她整整三年的獨子唐忠信刻要返澳前;學姐特請她學生的夫婿,也是我政校19期的羅金剛學長當召集人,把幾位政校後輩與她舊昔的學生,約聚暢敘同樂一番;不想,我竟也是獲邀一員,實感榮幸;我心想,或者是學姐見我這位學弟咸少置身公益,因此想藉此「喚醒雞」之味敲醒我,要深自警惕,莫要蹉跎歲月?

我們一行人於飯後,並驅車前往蒞訪一處座落於宜蘭三星鄉的美麗休閒莊園,莊園主人是我政校26期的李念明學長,他期別雖只高我四期,但對社會及母校的公益歷練之廣,礪行之深,讓我們這些後期老弟瞠乎其後,他也是我們復興崗校友會的前期理事長,任期期間,出錢出力,不遺餘力,令人佩服。

三年前,李學長特在這青山綠野間,覓尋購置此一莊園,經不斷整修擴建,一岀戶外,即可深感一股「結廬人境無車馬」的清新氣息;一入室內,則能凜冽幾分「獨坐幽篁酩清芳」的素雅風格;入門一幅李轂摩大師的「雄雞」,頗有「雄雞一鳴天下白」的喻意;而茶廳一帖也是26期學長邱延正書寫的王維《山居秋暝》,則隱約泛有幾分主人歡迎客人隨意可留的雅氣;至於懸掛主廳之上那幅蒼勁有力的「天道酬勤」橫聯,是否正揭露主人內心仍存一股雖居江湖之遠,卻猶懸廟堂之憂的心境?恐怕只能臆測;我特別與14期的王蜀禧學姐在此合照一張,以為存念。

茶敘期間,我們漫步在莊園外的小徑上合照,背景清晰可見莊園樓頂上飄揚的中華民國國旗,是與同住此村,也是政校14期黃錦章學長家中屋頂的國旗,可遙相輝映,更是此村平日可僅見的兩面國旗;聽說,如蒞此村卻找不到學長家時,只要隨問路人,「二旗主人」住在哪?自有村人遙指兩位學長的居家住所之處,讓人聞之頓泛幾分「牧童遙指杏花村」的逸趣。

昨日午間,承蒙緋雲學姐賜宴,品嚐了宜蘭道地甕缸雞,讓人整夜唇齒留香,意猶未盡,且意有遐想;而午後造訪念明學長的田野莊園,更是令人凡俗盡脫,恍遊幻境,如入桃花源;為恐時去憶疏,只好略仿古人,也來篇鄉野宜蘭「桃花源」聚,以存異趣,免得日後不復記憶,而無法再問津此境矣!

作者為退役上校,目前為中華戰略學會會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