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富陽》復興崗新聞系友會 慶祝九一記者節

程富陽》復興崗新聞系友會 慶祝九一記者節
程富陽》復興崗新聞系友會 慶祝九一記者節

【愛傳媒程富陽專欄】近半個世紀前,於就讀復興崗政校新聞系的學生時代,在課堂上,讓我們傾心聆聽的,總是恩尼·派爾這位美國普立茲獎得主戰地記者,其在二戰琉球群島歷險身死的故事;讓我們神魂既倒的,乃是政校1期學長徐摶九在民國47年擔任「臺灣新生報」記者時,親赴「823砲戰」採訪,卻不幸葬身金門無情海域的懷殤;他們在戰場執行任務,他們在戰地付出生命,他們激發出「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的無懼與氣節,迄今都還令人敬仰與懷思。

借鑑既往,策勵將來

因此,每年在九月一日的前後,「政校新聞系友會」在12期林亦堂會長的推動下,由副秘書長25期李紀岡學長戮力策劃執行,已連續11年在這個漸為社會淡忘的節日,以慶祝聯誼的方式,來為這個值得紀念的日子,延續其曾經的榮耀與青史。

今年特選於8月27日(星期六)12時,假台北延平南路的《瀟湘園餐廳》舉行慶祝活動暨聯誼餐會,以表達曾受新聞薰陶的後輩們,對所有媒體人前輩的敬重與接續承先啟後的決心。

「回顧與前瞻」向來是新聞系友會舉辦此項活動的焦點,意在以此借鑑既往,策勵將來;大會由常務理事劉建鷗教授首拉序幕,敘述系友會年來的各項活動;回首這一年來,新聞系友從1期的張祖安、李思炎大學長,12期的李國駒學長到36期呂中華、41期史全程學弟,接連哲人頹委,令人無限感慨;而就在日前(8月13日),一向對系友會各項活動不餘遺力的13期黃訓老師,竟也因病驟然撒手人寰,令人哀慟不已,李紀岡學長特以一篇「欲祭疑君在,天涯哭此時?」的祭悼文,寫出我們全體新聞系友對黃訓老師的哀慟與懷思,我們更藉慶祝九一聯誼之際,敬向這些先行者默禱致哀。

人事有替代, 新舊有傳承

今年系友會特邀請甫接任「中國自強團結協會」郭年昆理事長蒞會,他對國軍政戰界的影響,猶如他的外號「郭大俠」,深具堅毅俠氣;他能言、敢言、疾言的直言個性,雖曾讓追隨他的人如履薄冰,但卻也為當年的政戰界,注入一股深切體驗如何「行不以文亂法,執不以俠犯武」的律己行止;及鼓動實踐如何「言必信,行必果,諾必誠,敢赴厄困」的俠士之風;他言簡意賅詮釋「團結」與「自強」,正是當前中華兒女應有的執著與信念,可謂要言不繁勾鏤出此兩者,正是當前政戰最佳「回顧與前瞻」的箴言。

本屆慶祝「九一記者節」,系友會還邀請了前中央社特派記者左化鵬,資深媒體人陳膺天,聯合報資深記者高凌雲,及慶正等新聞之友與會;至於系友32期何啟聖,始終就在媒體崗位上,以口筆秉春秋,擔起新聞傳承的責任;而大學長趙立年更在八十耄年之前,將他一生從事新聞的經驗,編印《觀圖·觀文·觀歷史》一書,並贈送所有與會來賓;更令人鼓舞的是,今年33期的謝闕棋學弟,也以一本既叫座又叫好的《教官好·礦工子弟的驚奇之旅》一書,打進台灣黎明書局暢銷書的排行榜,為本系爭光,更讓人興泛一股「人事有替代,新舊有傳承」的欣慰。

公益贈書,嶄新啟航

27日,系友會更邀請了上個月甫出版《那一年我在烏坵的日子》上下兩冊巨作的文史作家高丹華女士與會;她目前正號召全民公益購書送給全國各鄉鎮圖書館,冀盼每座圖書館都有一本烏坵軍旅故事的書籍,這是一部連陸戰隊本身都無法編出敘述自己故事的好書;無獨有偶,我們政校10期的新聞系友張悅雄將軍,17期政治系曾服務於海軍陸戰隊的朱文明學長,23期的影劇系劉先昌學長和我,都因緣所繫的或多或少參與了這部書的完成,讓我們自覺與熱愛鄉土的人與事,有了一點連結與波動,我們新聞之友15期的曾德堂學長毫不猶豫,首先響應,令人感動!

復興崗新聞系友會「111年慶祝九一聯誼活動」,在系友逝者先行的感傷,與新聞之友聚敘歡愉的氣氛中進行,在濃濃情誼中,大家緬懷既往,暢敘未來;這種人生悲歡離合相互的交織,此等生命陰晴圓缺驟變的洗禮,正應證了蘇子在《前赤壁賦》中那:「⋯夫水與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嘗往也;盈虛者如彼,而卒莫消長也。」的萬象不滅定律。也許,今年在哀思諸多系友的揮塵西去,及吐故納新的洪波交錯之際,正是本會重新準備邁向多元擴展,與嶄新啟航的開始。

作者為退役上校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