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金蘭專欄】施明德自信的人生理念之路 畢生追求民主價值沒有句點

民進黨前主席施明德1月15日病逝於北,享壽83歲。施明德用一生捍衞他一個人對自己想法的自信,對台灣未來的自信,他畢生追求民主價值沒有句點的改革,倡議追尋臺灣夢。

施明德1941年1月15日生於高雄,父親是中醫師,他16歲報考陸軍官校,曾經立志從軍想要武裝方式推翻政權,在那個明哲保身的時代,他是這樣的看待人生的目標,他在媒體訪問時說:「我出生在一個大時代,世界大戰戰争結束,看到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集團和以蘇聯為主的共產集團兩相對抗,那時世界上的大獨裁者有蘇聯的史達林、中國毛澤東、西班牙的佛朗明哥與台灣的蔣介石,因此對推翻獨裁政權覺得非常有意義,唸初中時就決心等唸完高中就要去唸軍官學校,有朝一日能夠有軍權,然後進行武裝兵變,推翻獨裁政權。」

這樣的青年從軍在軍中組織「台灣獨立聯盟」反對台灣國民黨戒嚴並主張台灣獨立而多次身陷囹圄,坐牢達26年,贏得「台灣曼德拉」之名。

1979年因美麗島事件再度入獄的施明德在監獄中沒有消磨意志,狹小空間裡思索並自我對話「為什麼在熬過15年苦牢後非但沒有精神分裂,竟然還敢立即再度投身社會運動之中?他完整剖析自己心臟,擱置其他器官……」滋生更大智慧,他在軍法大審中自己為自己做政治答辯,他當時就已經提出「中華民國模式的台灣獨立」台灣應該獨立而且已經獨立30年(1949_1979),他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以及「台灣民主四大害」黨禁、報禁、戒嚴令、萬年國會的政治論述,明確標示出二十世紀民進黨和國民黨競爭發展民主的政治目標。這使得施明德有「民主先行者」的尊稱。

施明德無意在危險發生前停下腳步,即使坐牢期間還以絕食抗爭,據他說被強迫灌食3040次,他曾經在1983年11月30日禁食期間(殉道)要求當他離開人世時,在他的墓碑要刻三個大字「奉獻者」。他在台灣民主發展路途上有犧牲的準備,他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前半生的施明德是叛亂和狂熱的燃燒自己的改革者角色衝撞體制,推動國家命運顛簸起伏走向民主發展。

今天在台灣的年輕人大都不知道美麗島事件,即使知道,也許並不會在意,在他們的成長中自由恣意說話生活和投票民主是一種理所當然如呼吸一般的存在。殊不知是前一代人純真奉獻的反抗。

施明德的人生主題是對民主的追求和現實政治的解構,他堅持行走在自信的人生理念之路,1994年他出任民進黨主席時輔選陳水扁當上首次民選的台北市長,1995年在當時三黨不過半的立法院院長選舉時邀新黨趙少康等人喝「大和解」咖啡,希望合作對抗國民黨,但是在張晉城跑票下功虧一簣。2000年陳水扁黨選總統,民進黨首次中央執政後的政黨輪替,施明德離開民進黨,他勇往直前,千山我獨行。

2006年那個還沒有網際網路社群平台的日常,施明德透過平面媒體發起一人一百元「反貪腐倒扁」運動,民進黨「勤政、清廉、愛鄉土」的執政理念遭到否定質疑,台灣社會竟然動員出一個多月百萬紅衫軍佔據總統府前、佔據台北街頭、佔據台北車站流動的人流,波瀾壯闊的人民力量,站在歷史的時刻「困難總是與它的意義成正比」,曾經是同志卻成討伐貪腐運動的政敵?施明德在那個運動僵持不下的壓力下,面對要不要衝到總統府去、要不要發動政變的權力爭奪,施明德在事後訪問指出,很多朋友當時私下講【「權力就在施先生手邊,只要他要,非常容易。」】但是施明德警惕著陳水扁落到貪腐的下場就是權力的傲慢,那我不能因為看到這麼多人就野心發作,有這麼巨大能量卻不懂得謙卑,基本上就和他(陳水扁)本質沒有差別。

施明德曾經在16歲想要武裝推翻蔣中正的獨裁,但是65歲發起紅衫軍運動卻審慎看待台灣已經發展的民主制度,他強調堅持和平非暴力。施明德表示台灣60年來沒有政變,這個「潘朵拉的盒子不能打開」否則台灣將淪於菲律賓、泰國、中南美洲或非洲那些國家三不五時就發生政變的動盪不安。因此施明德強調「承受苦難易,抗拒誘惑難」,不懼怕苦難但要提防誘惑。施明德認為紅衫軍是21世紀最了不起的運動,百萬人僵持這麼久,沒有流一滴血,和平落幕。

信奉天主教的施明德曾經自己回顧多次死裡逃生的人生說「我一生幾次都覺得已經走到絕路了,包括美麗島大選,我都覺得我要走了,所以才能在那兒侃侃而談,我也知道他們在錄影錄音,所以寧願把話趕快講完,我要走了。」結果柳暗花明又一村,施明德不但完成軍法大審,並在2021年再版《施明德的政治遺囑:美麗島軍法大審最後答辯狀》遙望美麗島歷史並敘述叮囑期盼「民主這一刻,沒有句點」必需繼續追求卓越。

「遺囑,往往是歷史的聲音,訴說那個時代的悲苦和美夢」施明德銘刻奉獻者一生的人生軌跡在混濁的政治流變中贏得尊敬。

生於1941年1月15日,肝癌病逝於2024年1月15日,這生日和忌日同一天更增添他83年史詩級特殊人生的奇異色彩,作為天主教徒的施明德曾經對於他自己傳奇的人生表達只有主可以安排,我自己沒有辦法選擇。

專欄屬作者意見,文責歸屬作者,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