稍息,立正!《國軍基本教練》與《中華民國軍人禮節》充滿濃濃的「日軍教條」?

文:偉記

國軍各式準則與教範內容於建國初期多以日軍準則為主要依據,雖經歷代改版現仍存有許多與初版相似之內容,與舊日軍準則對比可發現有承襲和改寫之處,如本文標題「立正」之相關規定國軍收錄於《國軍基本教練》之中,而相似語句則可在日軍練兵基礎教材《步兵操典》內尋得對照。

日本《步兵操典》與《國軍基本教練》

除1871年曾短暫延續部分藩兵慣用之英國步兵相關訓練準則外,日軍於第一次徵兵完成後受「法國軍事顧問團」影響決定採用法國陸軍操典訓練徵集而來的新兵,並依使用及訓練心得著手撰寫適合自身之練兵基礎教材即初版《步兵操典》,後於1878年更新發布《新式步兵操典》。

此版操典,除受限於當時未出現之技術與科技外,其架構及內容已顯具現代作戰模式雛型,唯總體結構仍以法軍操典形式為主軸。

1880年代,日本開始大量出現譯自普魯士的軍事相關著作,日軍經多次研擬與評估終於1909年11月8日發布施行具普魯士特色強調軍紀和任務式指揮的《步兵操典》(軍令陸第七號版本)此後至終戰前各改版,均以此版為主要框架做修訂依據。

再看《國軍基本教練》〈第一篇 總則〉教練目的:

「基本教練的目的,在訓練官兵熟習諸軍事動作制式法則,並養成軍紀嚴肅、精神鞏固、意志堅定的軍隊、俾能肆應軍事生活及戰鬥之要求」

〈第二篇 徒步教練〉第一章第一節第一款:

「單兵徒手教練的目的,在訓練各兵熟習各種軍事徒手動作制式法則,同時……以奠定部隊教練之基礎。」

這些文字出現在國軍新版基本教練開頭兩章,但第一句話就是極為明顯的「抄襲」,其內文與日軍《步兵操典》昭和15年(1940年)版〈第一篇 各個教練〉通則第一段有幾乎接近直翻的相互關係,其原文為:

「各個教練ノ目的ハ兵ヲ訓練シテ諸制式及諸法則ニ習熟セシムルト同時ニ軍人精神ヲ鍛ヘ軍紀ヲ練リ部隊教練ノ確乎タル基礎ヲ作ルニ在リ」

《國軍基本教練》餘後各篇章節之〈教練目的〉部分亦與此文意形式組合模式如出一轍。

國軍版「立正」的來源

「立正」是一種站立的軍事姿勢,為最簡單但卻最明顯的軍人基礎動作,部隊內每天都用的上,可說是十足的軍人「看家本領」。

《國軍基本教練》第二篇內對「立正」的描述為:「立正乃軍人的基本姿勢,必須精神充沛、姿勢端正、威武嚴肅。」

含標點28個字簡明扼要的介紹,理論上此類簡單提要為原創因該不難,但令人意外的是《國軍基本教練》對此動作的描述也是完全「抄襲」自日軍《步兵操典》,其原文為:「不動ノ姿勢ハ軍人基本ノ姿勢ナリ故ニ常ニ軍人精神內(ゥチ)ニ充溢シ外嚴肅端正ナラザルベカラズ」。

國軍近年才就立正內容調整為「握拳」姿勢,內文亦隨同修正,但修正後還是繼續使用抄襲挪用的篇幅而不察著實令人費解,準則後續對立正姿勢的口令要求敘述內容,除國軍為腳尖外開45度及新制的雙手握拳外,其餘動作之描述甚至要求順序等,也都與日軍《步兵操典》〈各個教練 基本篇〉十分相似,

《國軍基本教練》相關篇幅多抄襲自日軍昭和15年(1940年)版《步兵操典》,但此類描述方式最早可溯及至明治24年(1891年)版本之《步兵操典》中既已出現過類似語句,日軍各版本《步兵操典》及國軍基本教練最新及其前一版本對於「立正」姿式之描述請參閱下圖。

「老案」抄過頭、「不求甚解」敷衍了事

日軍《步兵操典》為作戰指導教材,「立正」篇章編入其內,緣自於線列步兵戰術之基礎,以此後續縱向延伸為單兵之持槍、射擊、裝填、上刺刀等進階動作,橫向延伸為小隊的陣行、編隊、密集、散開等戰術運動,20世紀初戰場環境日新月異,可說是每打一仗就有一次新的突破。

但日軍直至二戰結束,其步兵訓練概念仍舊受到明治維新後引入的19世紀末步兵陣型觀念影響極深,如遇新式作戰環境雖也能即時更新準則與訓練應對,但仍較接近以附加之形式增添於原基礎之上的模式對應,故仍能在最後一版《步兵操典》內發現許多現只存於軍隊內非作戰用之儀典場合使用的動作要求。

相較起來,《國軍基本教練》為戰後新編之產物,其內容大部份不具實戰用途,且將原日軍編於軍式儀典用途《陸軍禮式》一書內的敬禮、稍息、閱兵和軍旗操作等一同彙編。

國軍與日軍《陸軍禮式》相對應之準則為《中華民國軍人禮節》,除前者既有之室內、室外、停止間……等各種敬禮場合,以及慶典迎賓時儀隊之儀式、儀仗、部隊校閱……等之程序和軍旗禮炮適用時機內容略同外,國軍版本尚加入有婚、喪、喜、慶等活動與食、衣、住、行於生活上應屬國民禮儀範疇之禮節部分做補充。

單就編撰邏輯而論,國軍將「稍息」之動作規則與使用時機切開分寫於兩本準則當中,又於後者內補充許多非屬軍人專用之禮儀規則,實在有欠總體性之通盤考量,於《中華民國軍人禮節》內加入之非軍專屬內容更有細如不隨地吐痰、握手時機與說謝謝等過於「基礎」充數之提點,則是上位者對於加入軍隊的國民基本素質極為不具信心的體現。

綜上所述,國軍對於此二相關準則編撰方式不若日軍準則邏輯簡潔分工明確,雖有抄襲借鑑但多只取用篇章重組改寫,整體架構不似原版條理,若單看國軍準則不時有繁冗之感,但若與日軍原版相對照,便能明白其架構重疊修補及不通順之處。

基本教練與軍人禮節為非常基礎之國軍入門準則,理因不難自創,走出自己的特色亦不為過,但歷經數代改版近百年後的今天仍舊充滿了濃濃的「日軍骨董教條」,實在是明顯的「老案」抄過頭、「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應付之作。

延伸閱讀
與其選後檢討宣傳不力,民進黨更應思考為何被視為「最愛跟大學開戰的政黨」
史丹佛專家談AI:人工智慧崛起,是否影響了2024美國大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