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胡與台學者 共探黑洞霍金蒸發

中國時報【林志成、李侑珊╱台北報導】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爐,台灣大學梁次震宇宙學講座教授陳丕燊表示,非常興奮,他即將與穆胡展開一項跨國研究,此時獲獎,可謂「如虎添翼」,有助於推動台法科研合作。 陳丕燊曾與穆胡共同撰寫論文,對於穆胡獲頒諾貝爾獎,陳丕燊表示非常興奮,因為他們兩人正共同進行一個跨國研究計畫,檢驗黑洞霍金蒸發的現象,是否真的會導致信息遺失,且前天晚上兩人才為此通過電話,穆胡得獎,對進行這項研究計畫,可說是「如虎添翼」。 陳丕燊表示,要在天空、宇宙中,觀察霍金輻射和訊息遺失的現象,實際上是不可能的,因此他提出一個實驗構想和理論,想要利用雷射在實驗室裡,打造出桌型的類比黑洞,提供霍金輻射和訊息遺失的實證依據。 陳丕燊表示,他是宇宙學專家,穆胡是雷射專家,兩人藉由各自專長一起推動這個台灣、法國、日本共同合作的跨國團隊合作,先在中央大學建立一個高功率雷射設備進行初步嘗試,明年或後年搬到法國巴黎進行更深入研究,希望能有所突破。 中研院院士、中研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李定國說,物理光學可應用於太空、研究、醫療及國防武器等領域上,面向多元且廣泛,而亞希金見長於物理光學脈衝研究,這種比雷射光還要細微的光束,適合從事材料與奈米研究,「可以抓住比細胞還小的東西」,因此也高度應用在醫療領域,像是在治療眼疾方面,在進行角膜受傷與修補上,則常見應用雷射光學與脈衝技術。 李定國提到,亞希金專長在光鑷研究(laser tweezers),此類的光很強,可以應用在活體生物系統,並解決一些傳統生物技術無法達到的精細操縱。 中山大學物理系副教授嚴祖強說,亞希金在「光學鑷子和其對生物系統的應用」有卓越貢獻而獲獎。藉由光學鎳子技術,則可在液體裡面或表面操作單一細胞、病毒或細菌,譬如將細胞和細菌放在一起,觀察細菌如何破壞侵入、細胞,這在醫學方面有很大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