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中小企業重於保2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主計總處5月底下修2023年的經濟成長預測至2.04%,經濟成長面臨「保2」作戰;全年消費者物價指數則上漲2.26%。國發會公布景氣燈號已是連續6個月為呈現衰退的藍燈。出口貿易總額亦連續8個月下滑、近2個月下滑程度更接近2成。

從各種經濟數據評估今年景氣狀況並不樂觀,製造業持續面臨去庫存化、定單前景不明及裁員的挑戰;零售、餐飲業年增率看似大增,但相當比例應為物價上漲導致。以服務業為主力的中小企業也隨物價、電價上漲,另一波挑戰悄然來襲。

據《2022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資料統計,2021年中小企業總數為159萬5千家,占全體企業98.92%;就業人數為920萬人,占全國就業總人數80%。中小企業2021年銷售額為26兆6195億,占全體企業52.5%。隨電商崛起及政府鼓勵青年創業,近10年來雇用人數在5人以下的微型企業約增加20餘萬家,不乏許多年輕族群創業,亦被視為社會穩定、就業安全及經濟成長的因素。

因此政府推出《疫後強化經濟與社會韌性及全民共享經濟成果特別條例》,其中有317億預算編列於「推動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協助中小企業在景氣下行中得以營運、轉型、創新。

然而4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年增率為2.35%,民生物價漲幅更驚人,食物類如雞蛋漲31.5%、沙拉及調理油漲14.1%、豬肉漲12.5%、雞肉漲7.9%,連帶外食費指數上漲4.4%。物價上漲增加餐飲服務業營運成本,也影響民眾消費意願。在批發及零售業方面,國內頗具規模的電商就反映,今年第二季相比去年呈現衰退,百貨業母親節消費動能也下滑。

當中小企業及大多數受薪階層無法感受經濟發展成果,政府卻依整體經濟數據強調經濟穩定成長、內需活絡、人均GDP超越南韓與日本,社會大眾會是無感的。

若中小企業經濟動能不保,勞工族群薪資不漲、青年創業就業困難等對執政黨會是巨大的挑戰。勞工、青年等民進黨執政基礎選票若流失,將對2024大選有著劇烈衝擊。因此與其追求經濟成長「保2」,中小企業穩定更為重要。中小企業向來是台灣經濟最為關鍵的角色,在經濟部組織改造中也升格為中小企業及新創企業發展署,期待政府能增加人力編制輔導企業轉型、寬列預算甚或以補貼、貸款補助等政策支撐中小企業度過難關。(作者為台灣產經建研社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