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是誰給誰補血?

立法院會5月24日挑燈夜戰審理,場外關注人潮越晚越多,院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晚間也被人群包圍。/圖片來源:中央社
立法院會5月24日挑燈夜戰審理,場外關注人潮越晚越多,院旁的台灣基督長老教會濟南教會晚間也被人群包圍。/圖片來源:中央社

⊙孔佑尹、盧悅文

位在中山南路立法院旁的濟南長老教會,在這次引發公民社會走上街頭反對國民黨與民眾黨國會擴權的「青鳥行動」中,扮演提供吃食、休息空間與體力充電的角色。在社群媒體的宣傳之下,濟南長老教會頓時聲名大噪,被網友們稱為「回血站」,同時社群媒體中出現討論台灣基督教各教會對參與社會運動的分析,而濟南教會以及所屬教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就成為網友討論的焦點。因為濟南長老教會的參與,台灣其他城市鄉鎮也有其他長老教會(斗六長老教會、台南巴克禮教會)成為青鳥行動在各地開始紮根的據點。

濟南教會原非政社運的積極後援者

儘管這間教會所在的地理位置就在中山南路上、立法院的隔壁;儘管它有位會友是台灣直接民選出的第一位總統;儘管它見證台灣政治歷史的變遷以及政黨輪替,但教會牆外的風風雨雨彷彿與它毫無關係。從濟南長老教會差點變成國民黨與其政權試圖改建成為「中正紀念禮拜堂」的歷史以及它至今是財團法人基督教會台北國語禮拜堂禮拜天聚會的場所,可以嗅出這間教會參與台灣政治社會運動,並不如其所屬教派「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來得長久與頻繁。與林義雄先生舊宅改建的「義光基督長老教會」不同,「參與政治與社會運動」並不是濟南長老教會歷史與常態的一部分,過去甚至有位牧師下令將教會的大門與廁所全部上鎖,不讓外面參加遊行的民眾可以進入使用。

2014年的318學運,慢慢開啟濟南長老教會間接與直接參與在公民社會運動。運動期間處於沒有牧師固定牧養的濟南教會,決定開放教會空間讓在會場外前來聲援人士以及總會相關支援單位使用。2016年蔡英文上任總統,整個社會氛圍開始轉向。立法院周遭抗議活動不斷下,濟南長老教會的公共空間卻不再鎖上,任何人都可使用教會的公共空間,包含反對年金改革的抗議者或者是維持秩序的警方。但這些對教會會友而言,不過是開放空間讓人使用,不代表教會的立場。

黃春生牧師帶來轉變

2015年,黃春生牧師就任濟南教會第12任主任牧師,教會從青年開始慢慢走出教會的圍牆。從關心氣候變遷而參與的“Friday for Future”,或是在2019年5月17日立法院三讀通過《司法院釋字第748號解釋施行法》當下的細雨中,教會大門掛上一幅清晰可見的彩虹旗、或是2019年香港爆發反送中運動至今,濟南教會提供場地讓來到台北定居或是尋求庇護的香港基督徒朋友有場地可以禮拜。

濟南長老教會會友是否因牧師投入在社會政治運動而放下對於「政治社會運動」的圍牆?並沒有。「彩虹旗掛在教會大門口」引發教會內部批評聲音。「基督徒應該關心政治嗎?」這樣的討論也不斷出現在這次運動裡。

被稱為當代歐陸重要哲學家之一的喬治‧阿岡本在其著作《剩餘的時間:羅馬書評註》提到,基督的救贖不在末日之後,而在耶穌再來之前;現在我們生活的時間裡,就是他指的「剩餘的時間」,而這個時間的每個時刻都是救贖的時刻。意思就是基督徒的生活並不是在世上等待審判降臨才得能得救,而是現在的每時每刻就是救恩發生的瞬間;而這救恩的發生,在於每一個人是否忠心於基督的教導、並且在「現在」將它開啟。不在於某個強者、強權,而是每一個跟隨基督的人。

彌賽亞之下眾生平等

在這個紛亂的世界,人們往往會試圖尋找一個能解開政治權力的勢力或人。依照一般的想法,都是試圖去找到另外一個能壓制權力、威脅的力量,但若依照猶太裔哲學家華特・班雅明的說法:「若試圖以革命清除威權,就會落入把革命重新引入的困境。」那麼,到底什麼才能消解並讓權力失效?阿岡本透過基督教第一位使徒保羅所傳的福音,發現彌賽亞(救世主,在基督教中指的是耶穌)就是那使「政治機器」失效的裝置。

因為在彌賽亞之下,不再分為奴的或自由人、男的女的、不再區分族群(聖經,加拉太書3章26-29節)。意思就是,在基督裡,人不再能被分割,不再有黨派、性別、性傾向、職業、財富的差別;反過來說,在彌賽亞之下,政治勢力是完全失效的。而教會就是一個被呼召來引起這種狀態生活的群體;意思是,教會若是一個忠心跟隨基督、順服基督旨意的群體,勢必是能使一切勢力,無論是外來政權、不義之財等停頓的群體。換句話說,當政治紛亂、社會不安定的時刻,教會或者信仰群體卻選擇躲避、離棄這個這個使命,甚至依靠任何的勢力以期保持自身的潔淨,都終將是重新將彌賽亞送上十架罷了。

彌賽亞會為祂的群體帶來什麼樣的世界?在《聖經》〈以賽亞〉書中說到,彌賽亞所帶來給百姓的新天新地是:「野狼與羔羊同食,獅子與牛一樣同吃草,在上帝的聖山,一切都不傷人害物。」這段經文帶著強力的盼望:傷害人的不再能傷害人、不再有人流淚、不再有恐懼與絕望。這其實是一段很矛盾的經文。在我們的認知裡,「我的群體」應當只有「我喜歡」的人,但在新天新地裡,仍然有野狼,也仍然有獅子;仍然有跟「我」完全不一樣的,有不同政黨、意見、認同的;有同性戀者、有異性戀者;有親美派、有親日派,但所有的人都仍在一起,一起為著同一個國度努力。

透過群體流淚、受苦來展望群體的平安

因為彌賽亞群體聆聽上帝的話語,終將能消解政治的權力,依靠的不是權力、財富、身份地位、功成名就,而是基督在十架上的受苦、死亡。順服上帝的話語不是為著離世、自潔,這只是離棄基督的受苦而已。基督的群體遵守誡命是為著與基督同擔十架,背負起這個世界的仇恨、焦慮、貪婪、撕裂、慾望。基督的群體是透過流淚來清潔彼此的傷口,是透過受苦來盼望群體的平安,無論是國家的穩定,或者是世界的和平。流淚受苦絕對是令人絕望的,但聖經羅馬書已這樣提醒:「我們若盼望那所看不見的,就必忍耐等候。」這是基督群體所當擔負的,這就是這個世代所等待的、消解權力對峙的盼望。

這次濟南教會開放教會空間、集結各方義工、出動長老教會總會在北區的大量資源支援濟南教會,使得濟南教會頓時聲名大噪,反而是各方對於濟南長老教會的好評讓濟南教會得以「回血」,讓教會可以好好重新思考,究竟聖經所說的「上帝國的福音」是什麼?在社群媒體上有張照片,是教會建築本體融入周圍的黑暗,但教堂的燈光微微透過彩繪玻璃。

這只是一張黑暗、沈默的照片,但就如這張照片呈現的,教堂她就這樣靜靜的守候在黑暗的時刻,她看著歷史的更迭,並在絕望的時刻用她微弱的燈光支持著所有看見的人,在欠缺的時候餵飽飢渴的人,在世局無能為力的時刻保護受逼迫的人。這正是教會應當肩負的十架。而基督群體,或者濟南教會,是否能在這個時刻重新回應上帝的呼聲?

孔佑尹為長老教會牧師,盧悅文為長老教會信徒

更多思想坦克的文章

白藍架空國會的陽謀:消滅公民社會

有封無類:後青鳥的網路除草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