穹頂之下 台灣與共-兩岸合作抗霧霾(二)

穹頂之下,台灣與共。大陸霧霾對台灣的影響,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學者研究細懸浮微粒(PM2.5)來源,模擬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受境外影響比率約30%,距離大陸只有不到5公里的金門縣則高達96%。2015年1月22日,金門縣中正國小率先全台升起空污旗,紅色旗幟在校園內飄揚,也燃起學童對於空污的重視和警戒。同時,兩岸合作抗空污的議題,也正緊鑼密鼓的醞釀著。 ◎大陸MP2.5 金門首當其衝 『我們現在升的是黃色旗,PSI(空氣污染指標)大概是60幾,快要到70,早上我看是快要65左右,它可能空氣又飄過來,可能慢慢有點污染。我們早上就掛黃色旗,就表示還ok,但是到100,PSI如果到100,就要掛紅旗,一般我們是根據環保署公布的來做。』 4月中旬的金門,清晨溫度仍有涼意,隨著太陽漸漸升起,溫度迅速爬升,夏天的腳步已漸逼近。金門縣中正國小校長張栢樾指著校園3樓教室前的空污旗,述說著金門這一天的空氣品質狀況。儘管天空萬里無雲,但是金門的空氣品質,並不是對民眾身體健康沒影響的良好(Good)狀態,而只是呈現普通(Moderate),這在環保署空氣污染指標對人體健康的影響定義為「對於敏感族群的健康,無立即影響。」 位於大陸東南方的金門縣,和廈門距離不到5公里,但距離台灣本島卻長達200多公里,金門和大陸的關係可說是「休戚與共」。根據行政院環境保護署委託台灣學者研究細懸浮微粒(PM2.5)來源,模擬結果顯示台灣地區受境外影響比率約30%,而金門縣則高達96%。 金門縣環保局進一步針對這些細懸浮微粒採樣與模擬解析貢獻來源,發現硫氧化物(SOx)所反應生成的硫酸銨,主要來自於船舶、電廠,而這卻是貨運吞吐量可比擬高雄港的廈門港,因為行經船舶數量多所導致。另外,金門縣鄰近的廈洲、漳洲、泉洲等沿海工業區,由於有嵩嶼電廠、古雷石化基地、漳州后石火力電廠、泉惠石化工業區等7千多家大型工廠,這些火力電廠以及石化廠鍋爐大都採用燃煤為燃料,產生的大量硫氧化物,伴隨著東北季風南下,使得金門首當其衝。金門縣環保局長傅豫東說:『(原音)我們金門的所有固定污染源,才68根,總共才68根煙囪,台電的塔山電廠就8根,其他就是金門酒廠。金門其實真正的污染源不多,桃園的污染源1萬8千多根,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做環保方式。空氣污染物很容易做指紋分析。污染物也可以做指紋分析,不是說直接按指紋,我們這邊的空氣做採樣袋,拉下來以後,我可以做粒狀物,PM2.5,或者是NOx、SOx這些東西,透過科學儀器可以知道它的來源是什麼。蒙古的沙子台灣有嗎?你的DNA和我的DNA不一樣,我就知道污染物是那裡來的。』 金門縣中正國小的下課鐘聲響起,小朋友開心的在校園內奔跑,操場上是可以大肆揮舞的空間,他們盡情的呼吸著大自然的空氣,儘管學校升起空污旗已經3個月,但這些活動力強的小男生們,對於空氣污染的敏感度,卻不是那麼高。『(記者問:在前面的廣場,上面有升一根旗,今天升的是黃色旗,你們知道嗎?)沒注意。(記者問:所以不知道什麼是空污旗哦?)不知道,完全沒在看耶。(記者問:學校有教你們可能空氣污染比較不好的時候要戴口罩嗎?)有(異口同聲)。(記者問:那你們知道什麼時候空氣不好嗎?)聽父母講。(記者問:如果學校廣播今天空氣品質不好,小朋友在外面要注意哦?你們會注意嗎?)呃,應該不會(笑)。好震驚哦!(記者問:因為戴口罩很不舒服嗎?)對。而且沒有太大影響。』 『(現場廣播音)細懸浮微粒濃度偏高,所以提醒大家減少戶外活動。』今年1月22日,金門空氣污染指標(PSI)破百,達到紅色的不良等級,而PM2.5更是達到紫爆的非常高等級,根據環保署的建議,此時任何人如果有不適,像是眼痛、咳嗽或是喉嚨痛,都應該減少體力消耗,減少戶外活動,金門中正國小也立即廣播,呼籲小朋友減少在戶外遊玩,並率先全台,在校園內升起紅色空污旗。 只是廣播、提醒,校方做到了,但傳遞到小朋友的效果能有多少?金門中正國小教務主任陳佩玉坦言,還是得要家庭教育配合。陳佩玉說:『(原音)有一些家長重視的話,小朋友就會跑去學務處要口罩,像是咳嗽、過敏的小孩,自己就會戴上口罩,這才是保護他的身體健康。但你不可能叫一個很健康、尤其是小男生,每天蹦蹦跳跳,他感冒都不可能戴口罩,何況是這種,他根本不可能有知覺。其實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要一起來的。而且小男生有時候,我們可能給他口罩的時候,在我面前戴上去,在我面後就不知道丟到那邊去了(笑)。』 ◎浯島好空氣不再 小學生科展探究 紅色旗幟在校園內飄揚,多少也激發部分學童對於空污的重視和警戒。今年在金門舉辦的第55屆中小學科學展覽會,金門中正國小的6年級小朋友,以「浯島-呼吸的風險」,探討金門的好空氣為何已逝。他們在環保署的網站,找尋到可以看到各地空氣品質的即時影像,透過即時影像以及理想情況對照,他們驚覺,即使已經進入夏季,也沒有東北季風,但5月7日中午12時,金門的天空卻還是灰濛濛的一片。陳翊嘉說:『(原音)就是我們一般看到,用肉眼看到,以為金門很漂亮,會比其他地方好很多,但是在網站上看到的金門,卻是霧濛濛一片,完全看不到什麼漂亮的景色。』 金門民眾過去總自豪自己所居住的環境,「好山、好水、好空氣」,但曾幾何時,這樣的情景已不在。已屆6旬的王太太,是金門人,這幾年台灣、金門兩地跑,體會更為深刻。王太太說:『(原音)真的這邊晚上天氣好的時候,有時候還可以看到滿多星星,金門已經看不到了。天氣再怎麼好,已經看不到以前那種滿天星了。我們小時候常常看北斗星在那裡啊,一個勺子,7顆星連在一起好漂亮,現在抬頭都看不到了。有的話也只有幾顆比較亮的,東一顆,西一顆就沒有了。以前是滿天呢。我有一天晚上,天氣很好的時候,我出來我們家散步,我抬頭起來看,說哇,我好久沒有看到這麼多星星了,在這裡(台北)看得到,在金門已經好久好久看不到了。』 ◎兩岸兩會第11次高層會談 擬討論PM2.5議題 大陸空氣污染對於台灣,尤其金門的影響如此之深,戴口罩的防護方法,只是治標不治本,唯有解決污染源,才能將乾淨的空氣還給這些孩子們。因此,金門縣環保局和廈門環保局近年來積極交流,探討兩岸合作的可行性,近期層次也已拉高至中央部會,預期今年(2015年)下半年登場的兩岸兩會第十一次高層會談,將針對空污的細懸浮微粒(PM2.5)新議題,納入討論。環保署長魏國彥說:『(原音)(記者問:今年會有可能嗎?)我覺得會有可能。我們就是把政治的考慮減少,為人民謀福利,把雙方都可以做的事情拿上來。第一個我剛談到,台灣有些經驗我們也很願意去分享,第二個像是空氣污染的事情,包括偵測技術,或者說測量標準,這要兩邊要一致化比較好,這個一致化不是說我相信你的問題,你follow我的,而是說我們希望和國際都一樣,這都要互相派人去驗證,或者在標本上,我們互相致送標本,然後分別來做盲測,來看結果是不是相近,這些合作其實在科學界行之有年,希望以後在兩岸實際的相關的問題,合作過程中,交流過程中,能夠進一步落實。指標系統各國可能有不同的標準,我們希望達成的目標,每日我們希望不要超過35微克每粒方米,中國大陸標準是75微克每粒方米,它比我們多40微克,我們現在不是說要把它們跟我們一樣拉齊,因為每個地方不一樣,但是你如何測出你的空氣裡面,是35微克還是75微克,技術上要統一比較好,否則雖然有數字,但數字背後的真實意義是不一樣的,這個就變成一場虛幻了。』 ◎兩岸攜手抗空污 環保沒政治問題 兩岸攜手抗空污,金門縣環保局長傅豫東也坦言,大陸的文化以及台灣的政治問題,是兩大變數。傅豫東說:『(原音)當我們要做到實際合作時,我們要考量它的文化以及我們的顧忌,什麼叫它的文化?老共做事情,只有一件事,就是大人講話了沒有?就是現在是一個兩岸框架,海基、海協會談完了以後,我們可以執行,接下來在台灣呢?台灣這個就會交給環保署,實際執行機關,大陸這個就會交給大陸環保部,他們研擬可以,可能中間早就談過了,可以的話,環保署就會授權金門縣地方政府,大陸北京環保部就會授權廈門市政府,接下來就是小朋友來談,我們就談得非常細了。可是上面大人沒講話,下面敢做嗎?這就是大陸的文化。我們的顧忌是反對黨說你賣台。我認為以環保這個議題,沒有政治的問題。』 儘管兩岸共同合作抗空污得面臨可能會有的外在爭議,不過,地方環保單位已先準備好了。傅豫東說:『(原音)大陸(民國)100年(2011年)才成立環保部,他從那一年開始就公告非常多的法規,代表之前是環保局時很多法規沒有訂定,那100年到現在才4年,法規多如牛毛,怎麼執行?地方政府看得懂嗎?因為沒有經驗,但金門有經驗,我可不可以教你?我為了我金門的空氣,我希望把廈門的空氣改善好,我們先不要談從東北來的霾害,我從我隔壁鄰居、至少先把夏天的空氣改善好。你如果不方便中央對中央,因為彼此不認,你找地方政府,我金門可教廈門、桃園可不可以教北京、台北市可不可教北京、新北市可不可以教瀋陽,可以啊,這是我個人的看法,我們地方政府非常樂意。』 大陸近幾年蓬勃發展,儘管環保和經濟難以取捨,但台灣20多年前受污染的經驗,不希望對岸重蹈覆徹。兩岸合作抗空污,不僅可從政府官方著手,企業之間的技術、經驗交流,也正鴨子划水進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