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品知識、行動與創意競賽9月7日空氣藍天日徵件開跑!

2023 空品知識、行動與創意競賽
環境部響應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lean Air for blue skies),將在同日2023年9月7日廣邀全國大專及高中生組隊參加「空品知識、行動與創意競賽」。

環境部連續第四年舉辦「空品知識、行動與創意競賽」,徵件即將開跑,響應國際清潔空氣藍天日(International Day of Clean Air for blue skies),將在同日2023年9月7日廣邀全國大專及高中生組隊參加。希望青年學生從「食、衣、住、行/樂、育、購」六大面相出發,提出改善空氣品質的創意方案。

2023空品知識行動與創意競賽_專家來賓
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自然環境、大氣科學、公衛、媒體等領域的名人與專家學者,以不同觀點深入討論「空氣品質」以及淨零綠生活對空氣品質的影響這個議題。

今年主辦單位特別邀請自然環境、大氣科學、公衛、媒體等領域的名人與專家學者,以不同觀點深入討論「空氣品質」以及淨零綠生活對空氣品質的影響這個議題。國立中央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張哲明教授回溯我國對空氣品質監測的發展歷程,「其實空氣品質一直有在改善」,而近期隨著量測工具的進步和空汙組成的複雜性,PM2.5開始進到大眾的視野,「因為PM2.5可以進到呼吸道、肺泡甚至血液,對身體的影響也相當巨大。」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與會支持。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與會支持。

前氣象局長鄭明典與會表示,空氣污染議題因其複雜性,多年來一直存在,「複雜問題就要更關心,因為關心就是一種力量,關心才能帶來改變。」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簡任技正呂澄洋在過去歷屆競賽中看見青年朋友的創意。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簡任技正呂澄洋在過去歷屆競賽中看見青年朋友的創意。

環境部大氣環境司簡任技正呂澄洋在過去歷屆競賽中看見青年朋友的創意,對於現在高中、大專院校同學的思考相當驚艷,「他們的思考很周全,幾乎是已經把創意轉化成商業模式的雛形,」針對競賽舉辦第四年,台灣整合防災工程技術顧問公司總監賈新興難掩熱情:「我們要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需要更多不一樣新的想法,這些年輕人我覺得他們充滿非常多意想不到的一些想法,或許可以為解決空氣品質帶來新的解方!」

去年獲獎的學生團隊今年也特別出席實體科普營,分享去年的參賽經驗。

以AirGo Island在眾多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去年高中組特優獲獎者蔡秉洧、朴鍾元用流利英語隔海視訊分享經驗。
去年以AirGo Island在眾多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去年高中組特優獲獎者蔡秉洧、朴鍾元用流利英語隔海視訊分享經驗。

去年以AirGo Island在眾多參賽團隊中脫穎而出,去年高中組特優獲獎者蔡秉洧、朴鍾元用流利英語隔海視訊分享經驗。結合熱門手遊寶可夢、藝術NFT區塊鏈技術,希望讓玩家可以透過遊戲的方式,多走路、減少交通工具的使用,「我們特別專注在車子排放多少空氣污染,因為我們發現全台灣釋放的二氧化碳有15%都是來自汽車,我覺得參加這個比賽之後,我會更想要在乎 這些小事情,」蔡秉洧說。

同樣獲得高中組特優的竹南高中團隊,從參與競賽的過程中了解空污議題。竹南高中李依璇分享參加的契機:「因為上屆學長姊有參加,他們的回饋蠻好的、也有得名次,老師就問我們要不要試試看組隊參加。」透過師生對話、團隊合作克服困難,並一路搜集資料、爭取民眾的關心及興趣,「最困難的事情是要讓聽眾或是觀眾產生好奇心,我們想要抓住他們的眼球。我們要想辦法創新,讓觀眾想要知道我們要講什麼,這樣才有辦法把知識傳遞給他們。」

鏡電視新聞台主播王鈺婷表示,透過竹南高中生團隊結合旅遊與空氣品質的創意,「誘發我很多想法,把空氣品質普及到社會大眾、向下扎根,也許能讓更多人對這個議題有更多的興趣和關注。」

連續兩年參賽的彰化師範大學地理系團隊,透過飲食消費和空氣品質的關係,設計出教案和桌遊教材,終於在去年奪得大獎,參與競賽後是否為生活帶來的改變?團隊代表賴郁升說:「在參賽之後,我們團隊成員都會選擇比較健康烹調方式的食物,盡量減少對炸物的攝取,其實這樣也可以對環境做出一份心力。」

看更多報名資訊:https://aircontest.moenv.gov.tw/Index.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