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腹脹氣藏危機 7招保腸道健康

你有餐後脹氣的毛病嗎?吃飽飯後明顯感覺到腹脹,可能是吞入太多空氣或食物難消化,或是腸胃疾病產生氣體。不過,有時候明明沒吃什麼東西,空腹卻出現脹氣狀況,小心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SIBO),醫師建議飲食及生活習慣應及早進行調整改善。

聯欣診所院長顏佐樺說,食物進入消化系統後,經過腸胃蠕動,小腸負責吸收營養、大腸吸收水分。而人的胃腸道一天大約產生0.5到2公升的空氣,會透過打嗝、放屁的方式,將氣體排出體外。

現代人工作壓力大,常有腸胃功能障礙症狀,在「小腸菌叢過度增生」下,會因為食物沒有完全消化,囤積在小腸而產生氣體,容易有脹氣、腹脹不舒服,甚至一直處於飽足感,導致食欲低落。

顏佐樺表示,脹氣是「小腸菌叢過度增生」主要症狀,經常性腹脹會直接影響食欲不振,面對美味也吃不下,有礙營養吸收。

常見脹氣4原因:

1.胃酸酵素不足:當胃酸、膽汁、酵素分泌不足,食物無法充分被消化,容易讓細菌進入小腸繁衍生長,引發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2.蠕動不良:腸胃蠕動功能不佳,食物及液體停留在腸道中,致使細菌生長,或小腸內的細菌無法清除,加劇小腸菌叢過度增生。

3.藥物及免疫力不佳:長期使用制酸劑、慢性疾病用藥,可能會影響胃酸、膽汁、酵素分泌;而免疫力下降易使腸道受感染,均可能導致產氣過多。

4.愛吃精緻糖、易脹氣食物:例如高油脂、高糖類及碳酸性飲料,會提供細菌生長的環境,增加小腸菌叢過度增生風險。

顏佐樺提到,可透過「乳果糖呼氣測試」檢測是否有小腸菌叢過度增生的情況,另藉由腸道菌相功能檢測找出腸道環境失衡的原因。除了健康檢查,腸道環境的保健,可以從日常飲食及生活習慣做起。

改善排便和脹氣的保健之道

1. 細嚼慢嚥、飯水分離:提高食物在口腔和胃部的消化效率,讓食物在胃裡充分消化。

2. 適量攝取酸性食物:搭配一點酸性食物,例如果醋,可刺激胃酸分泌。

3. 補充消化酵素:食用木瓜、鳳梨等天然食物,適量攝取消化酵素保健品。

4. 避免食用過多精緻加工及易脹氣食物:蘆筍、豌豆、洋蔥、韭菜含有較高的纖維和難消化的碳水化合物,容易造成脹氣不適。

5. 養成排便習慣:檢視每日水分攝取、油脂、膳食纖維或運動量是否足夠;補充膳食纖維時,可補充可溶性纖維,如木耳飲。

6. 釋放壓力:壓力會影響自律神經,導致腸胃蠕動不良,紓解壓力可維持腸胃蠕動功能正常運作。

7. 避免久坐:站立半小時或進行適當運動有助於促進消化;行動不便者可透過腹部按摩達到效果。

【看原文連結】

更多udn報導
正妹看球嗨翻掀上衣「兇器晃暈球迷」 色情網站心動祭320萬重金尋人
白色軍裝美照瘋傳!「正妹司令官」是大學生 換上日本飛行服也亮眼
滿滿暗示?李多慧編舞「蒙眼狂扭」 網友轟太情色:應該在酒店跳
歐陽娜娜脫了!畢業大解放曬海邊辣照 性感白皙全露「彎腰見心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