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圍美國晶片戰 中國加碼480億美元「大基金」

為推動半導體科技自主,中國近日成立第三期針對積體電路產業的「國家大基金」,註冊資本達人民幣3440億元(約480億美元)。有分析指出,該期基金主要投資方向除延續對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支援,還可能將高附加價值DRAM晶片、AI晶片、先進半導體設備和半導體材料等列為重點投資對象,以推進關鍵技術突破。

近年美中科技戰不斷升級,美國對北京在關鍵技術領域發起圍堵制裁,甚至聯合其他盟國例如日本、荷蘭等,相繼發布更加嚴格的出口禁令。為減緩美國「卡脖子」造成產業發展阻力,北京近年發起銀彈攻勢,試圖扭轉困局。

中國所謂「國家大基金」或稱「大基金」,全名為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綜合財聯社等陸媒報導,中國國家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24日成立,法定代表人為張新,註冊資本人民幣3440億元。

工商登記資訊平台顯示,大基金三期的經營範圍為私募股權投資基金管理、創業投資基金管理服務;該公司由19位股東共同持股,中國財政部持有17.44%最多,成為最大股東,其次是國開金融、上海國盛等大陸國企,及建設銀行、中國銀行等國有銀行。

為突破半導體產業融資瓶頸,中國2014年9月成立大基金第一期,註冊資本人民幣987.2億元人民幣,重點投資積體電路晶片製造業,以及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與材料等。2019年10月,因應中美科技戰加劇,中國再加碼人民幣2041.5億元,註冊成立大基金二期,投資方向也更多元,涵蓋晶圓製造、積體電路設計工具、晶片設計、封裝測試、設備、零件、材料、應用等。

針對大基金三期,中國華鑫證券研報指出,除延續對半導體設備和材料的支援外,有可能將HBM(高頻寬記憶體)等高附加價值D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晶片列為重點投資對象。

另據中國基金報,大基金三期註冊資本遠超前兩期,若以大基金一期、二期分別撬動人民幣5000到6000億元社會資金來看,此次大基金三期未來募資規模及撬動的資金規模值得期待。報導還指,大基金三期投資重點包括AI晶片、先進半導體設備(尤其是曝光機等)、半導體材料(光阻劑等)。

隨三期成立,大基金一、二期公司法定代表人也同步更新為張新。公開資料顯示,張新是在去年三月進入大基金董監事高層團隊,他曾任中國工信部規畫司一級巡視員,曾赴北京順義調查指導第三代半導體產業發展。

更多世界日報報導
率團訪台 眾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中國有些紅線不能跨
今夏瘋郵輪 年輕客群呼朋引伴捨得花
氣候暖化…原本不用空調的老校舍 如今要花400億裝修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