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人銀行真的幫助了窮人嗎?牲畜的鮮血、窮人的呼喊、富人的辯論

作者: 林子鈞/INGO 故事蒸餾所

飛機上:醫學博士的宰性節餐敘邀請

機艙內就像熱炒店,斜後方的男人高談闊論,前方一對兄妹站在椅子上嬉戲,空氣裡還瀰漫著一股淡淡的南亞香料味兒。在天空中偏安一隅的我,彷彿已經落腳孟加拉。

我的目光卻始終停留在旁邊的孟加拉婦女身上。她穿著樸素的穆斯林服裝,身軀佔據了整個座位,只好將手肘橫越座椅把手,緊挨著我的肋骨。

然而我看得出她與班機上的其他婦女不同——她沈浸在手上的 Iphone7 裡,熟練地把玩著,玩膩了,便向空姐買了一組名牌耳墜,拿到之後也沒多看,只是喃喃自語用英文說了一句「買了好多」,便順手塞進腳下的袋子裡。

她突然抬起頭來對我微笑,濃眉、皺紋與深邃的五官,就如同我在工作中認識的尼泊爾婦女。她叫 Nashin ,是一位孟加拉的醫學博士,到馬來西亞醫療單位擔任 8 年的教師,合約到期後便決定返鄉。

聽見我要在孟加拉社會型企業中心待一個月, Nashin 興奮地對我說起即將到來的Eid al-Adha 宰性節。「真主為了測驗先知的忠誠,便要他宰殺自己的兒子獻祭,先知非常害怕,久久未能下定決心。可是先知非常忠誠,最終閉起眼睛,手起刀落,竟發現真主已經將兒子換成一隻羊,兒子好端端地站在ㄧ旁⋯⋯」

Nashin 邊說,邊拿著筆在我的筆記本裡比劃著。看著眼前這位年邁的婦女展現孩子氣,我深刻地感受到人與信仰,如藤蔓般用盡一生緊密纏繞的關係。

「我邀請你後天來我家!」對於一個背包客來說,混進當地人家裡是每一趟旅程的終極目標,何況我現在多了 INGO 工作者的身份,自然一口答應。當時,我感覺到自己將用一個非常真實的「非官方」視角,深入認識孟加拉。

大街上:四溢的鮮血與滿街的窮人

宰性節大約會在每年的 8 月底至 9 月初(西曆)舉行。當日早晨,我就被窗外傳來、此起彼落的敲打聲吵醒。出發前往大馬路上叫 Uber 時,才一出門,便聞到空氣裡瀰漫著血腥味,鮮紅色的血水,從每一戶的車庫大門裡流瀉到街道上——原來方才的敲打聲,是刀具撞擊牛骨的聲音——到處都能看見民眾努力分割牲畜。

50 分鐘之後, Uber 載我來到城市的另一端。從車窗外望去,在雜沓的人群裡我瞥見路旁一雙瘦如竹竿的腳,原來是一位母親抱著孩子、坐在地上乞討。那位瘦骨如柴的孩子就像昏死一般躺在母親的懷中,突然一輛卡車在她們面前迴轉,就這樣正對著她們面前揚起濃烈的沙塵,那母親只能無力地用手掩住孩子的口鼻。

「Hey ! 」 我這時才驚覺已經到達目的地,司機顯得有些不耐煩。趕緊下車並付了錢,朝 Nashin 的家走去。沿途我發現,在這高級住宅社區裡,幾乎每一戶的家門口都塞滿了人群——他們爭相把手伸進有錢人家的鐵欄杆內。

所謂宰性節,是信眾展現忠誠的節日。因此每一戶人家都要宰殺牛羊,連窮人也會殺雞獻祭。而在這一天,富人有義務對任何上門的窮人施捨,每殺一隻動物就得將肉分成三份,一份留給自己,一份分送親友,一份施捨窮人。

餐桌上:在地人對於脫貧機制的微詞

此行之所以來到孟加拉,是為了到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穆罕默德.尤努斯(Muhammad Yunus)的基金會參訪,他最著名的社會企業案例,便是「窮人銀行」。

所謂「窮人銀行」,起源於孟加拉的格萊敏銀行(Grameen bank,又稱鄉村銀行)以較低的利率借貸給窮人,讓窮人以少額的「微型貸款」自行創業,進而自力更生。創辦人尤努斯博士,更因為在世界各地推廣微型貸款,榮獲 2006 年諾貝爾獎。

在餐桌上我提到格萊敏銀行:「世界上各大銀行平均還款率是 80% ,這間借錢給窮人的銀行竟然能做到高達 95%!」沒想到,卻引發餐桌對面「發射一排飛彈」——

「為什麼要跟窮人做生意呢?」Nashin 的哥哥首先提出質疑:「其實有很多人因為向格萊敏銀行借錢,卻無法成功開業,又逃不出銀行的催繳,只好向其他機構借錢償還,陷入無止盡的借貸循環。」

Nashin 的先生補充道:「他們的還款率高達 95% ,不代表大多數人創業成功,只代表大多數人無法逃離這家銀行的催款機制——這家銀行的催款機制是什麼呢?在偏鄉他們會將借款的人分成許多 4 人小組,只要有一人沒還錢, 4 個人都無法繼續借款!」(編按:格萊敏銀行發展至今,確有多次爭議,詳見相關報導

另一位長者苦笑著說:「其實在我們國家應該先注重的是 Macro (總體經濟),像水資源被印度壟斷這類受到鄰近各國壓榨,因而亦步亦趨的民生議題,才是需要被先進國家、諾貝爾和平獎重視的。」

「微型貸款是 Micro (個體經濟),或許有一些光鮮亮麗的成功案例,然而影響限於個人而且並非永續,整體環境並無實際的改善,得利最多的反而是那些大規模借款的銀行與生意人。」

體制的優劣,誰來決定?

當天,我抱著滿腦子的疑惑回到旅店,結束了宰性節當日的旅程。

我深受震驚。

一方面,當然是對過去包括自己在內,眾(外)人稱道的「窮人銀行」案例,在這發源地傲人的還款數字背後,竟有如此的另外一面;但另一方面我也忍不住想著——宰牲節也好、窮人銀行也罷,當路旁無家可歸的窮人,把大規模的脫貧體系當成唯一依靠,努力將手伸進體制造就的隔閡內、掙一條生路時;另一端,富人卻能夠在冷氣房裡,用豐富的事實與理論,「判決」體系的優劣。

先不論微型貸款是否有效,也先不論經濟上右派的涓滴效應(優先求總體財富成長)或左派的福利國家體系(優先透過各種方式、求財富分配的均等)孰是孰非——在宰性節不同的空間裡,我似乎對於貧富差距有了更深的體悟:

所謂貧富差距,不在於物質的多寡,更在於知識的懸殊——如果窮人們無法獲得與富人們對等的知識和話語權,那麼這不平等的「施與受」關係,終將無法翻轉。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窮人銀行真的幫助了窮人嗎?牲畜的鮮血、窮人的呼喊、富人的辯論——孟加拉的宰性節奇遇記》,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關聯閱讀】
國際志工做義診,是在自爽自嗨傷害當地人嗎?──通往地獄的路,通常都是善意鋪成的
我需要的只是「視覺導引」,送到面前的卻總是「輪椅」──各大國際機場裡,我如何被迫喪失自己?

作者簡介:

投入國際援助領域七年,2015 年於台北共同創辦國際非政府組織──Calls over Ridges 遠山呼喚。

從短期志工轉變為 INGO 經營者,讓我感受到國際援助真實世界的震撼。

短期志工往往專注於一群孩子,而國際援助看的是一個地區;短期志工專注於當下,而國際援助思索著一個世代的過去與未來;短期志工想要留下,國際援助的宗旨卻在於「離開」……

你未必會親身踏勘國際援助荒野,但這個情節弔詭,角色變化萬千的異想世界,絕對值得你略知一二!

INGO 故事蒸餾所,在此為您開張。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Yahoo奇摩提供給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本文章內容僅反映作者個人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有話想說?不吐不快!>>> 快投稿Yahoo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