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困潦倒愛唱歌 驚艷創作天分讓陳達一路紅遍山頭海角

民視新聞/綜合報導
聽到《思想起》,就會想起恆春民謠;而提到恆春民謠,就不能不認識陳達。出生於日治時期的陳達,總是揹著一把月琴四處走唱,過著流浪漢般的生活。擁有音樂天賦的陳達,善於即興創作,常將左鄰右舍的人生故事編唱成曲,讓聆聽的富商開心打賞,也能讓小媳婦潸然淚下。


陳達常能即興創作,看到誰付錢,就唱進他心坎。有個娶多個老婆的富商叫他唱,陳達先貶抑再讚美,弄得富商本來氣到發抖,又聽到後面不停稱讚他有多帥氣、多受女人喜歡,富商還是心甘情願掏錢打賞。
陳達常能即興創作,看到誰付錢,就唱進他心坎。有個娶多個老婆的富商叫他唱,陳達先貶抑再讚美,弄得富商本來氣到發抖,又聽到後面不停稱讚他有多帥氣、多受女人喜歡,富商還是心甘情願掏錢打賞。

陳達出生於明治39年,1906年4月16日,恆春大樹房砂尾路的一戶貧窮人家;排行老么的陳達,由於家裡非常窮困,從來沒上過學,唯一的興趣就是跟著大哥與四哥把玩月琴、學唱恆春民謠。儘管目不識丁、也不懂樂理,但擁有1/4原住民血統的陳達,卻能即興創作歌曲,演唱方式十足的個人特色。

陳達最拿手的,莫過於把鄉野傳奇、奇聞軼事等長篇故事唱進歌裡,最著名的就是《港口事件:阿遠與阿發父子的悲慘故事》,描繪的是日治時期發生在恆春當地一對窮困父子的真實案例。由於故事情節曲折離奇,據說陳達一唱,就超過三個鐘頭;當然啦,這類「長篇敘事」歌曲,不僅讓民眾聽得津津有味,也成為陳達獨特的演唱模式。

【恆春傳奇】即興創作經典《思想起》 陳達一生窮困靠藝術成為文化象徵
【恆春傳奇】即興創作經典《思想起》 陳達一生窮困靠藝術成為文化象徵

善於即興創作的陳達,總能將媳婦心裡無處可說的苦唱出來,讓婆婆媽媽淚流滿面後,不只掏出私房錢,還進廚房搬出大袋的米給陳達回家煮。好歌喉,搭配精湛的琴藝,讓陳達在恆春半島闖出名號, 走唱路線遍及恆春、滿州、車城、枋寮,甚至遠到後山的台東、花蓮。一回,陳達生病到診所就醫,因為付不出錢,陳達索性彈唱一首曲子,償抵醫藥費;至今仍為地方所津津樂道。

1967年,由史惟亮老師及許常惠老師共組的「民歌採集運動」,兵分二路,進行全島的民歌採集;7月28日,採集團隊來到台灣最南端的恆春,在一個低矮、破舊的土埆厝裡,找到六十二歲的「紅目達仔」-陳達。陳達質樸的歌喉,搭配清脆響亮的月琴聲,讓採集團隊為之驚艷,史惟亮老師更為陳達出了專書--《民族樂手 陳達和他的歌》,他感性地寫下:「我多年來尋找台灣最底層、最真實的聲音,就在這裡。在我們的鄉野還遺留著純粹、未經人工改造過的『吟遊詩人』。」

吟遊詩人--陳達,用他蒼勁的歌聲,唱出最道地的台灣民謠,也譜出一段不朽的恆春傳奇。

✅訂閱台灣演義Youtube ,更新最精彩內容 :請點我
✅按讚台灣演義FB,掌握最新節目 :請點我

原文出處:【恆春傳奇】即興創作經典《思想起》 陳達一生窮困靠藝術成為文化象徵

更多民視新聞報導
台灣演義/2024大巨蛋啟用 中華職棒室內賽新體驗
蔡英文8年執政回顧 帶領國家創新里程並走向國際
台灣演義/蔡英文八年執政 推年改.漲工資.拚經濟.挺長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