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窺南澳原民部落 醫療匱乏確診比例33%

疫情面譜,還有偏鄉隱匿的暗角。今年四月開始,本土染疫人數逐漸衝上高峰,在社會民眾紛紛把焦點,聚焦在全國確診比率最高的雙北,到目前的中南部,但後山宜花部落,似乎成了失寵孤兒。

其中宜蘭縣南澳鄉,截至目前確診率已經突破三成,累積確診數將近兩千人,等於每3個人,就有1人確診。 四月底開始在這一片青山綠水環繞,彷彿桃花源般遺世獨立的原鄉部落,沒有逃過病毒摧殘。醫療資源和資訊斷層,防疫和生計的拉鋸戰,一度造成的大破口,當地居民又是如何走了過來,跟著我們的記者實地來到南澳鄉一探究竟。

位於宜蘭轄區內最南端的南澳鄉,平均海拔高1千公尺, 面積是全宜蘭12鄉鎮之冠 ,總人口數約6千人,分散在遼闊的土地上,低密度人口,確診率卻高得嚇人。

「對小孩子多,5個,孫女3個孫子2個。」加上3個大人,一家8口,5月底接連確診。

「那個老三跟我一起睡。」

進到屋內走上二樓,2間臥室擠滿8個人。」

南澳村民 張奶奶:「我先我跟我的孫子先,後來他的媽媽可能照顧我們,結果他們2個也中了。」

「(最後多少人確診)我們總共7個,(這邊那時候確診住幾個)

3個 (家裡的房間數也不夠),不夠 (一人一室不夠) 不夠,那不夠,他的爸爸他們在樓下睡了。」

樓下打地鋪,勉強做到居隔標準。而確診時城鄉醫療差距問題,跟著浮上檯面。

南澳村民 張奶奶:「腰這邊 (肩膀)這個都痛,那我就吃普拿疼,吃普拿疼身體就暖活一點,好一點所以也沒有幾天,差不多3天我那個痠痛的(症狀),(所以沒有吃確診的藥),沒有吃確診的藥,衛生所送的 (送的快篩試劑),對這個,還好是我媳婦她在,她教我的不然我也不知道,(也不知道怎麼用) 對呀。」

原鄉部落低矮房舍,一戶緊挨著一戶,面對染疫隔離內部空間窘迫,不難想像。全鄉7個村背山面海,勞動人力跨村跨鄉鎮移動打零工,病毒無形中跟著竄流。

南澳村代理村幹事 鄔秋香:「(這邊很多人都打零工是不是)

對幾乎 (有多少成),大概一半以上,不只喔有七成喔。」

碧候村長 王建國:「(全村)總人口是1千多個,現在目前連小孩子差不多有400多個,將近500個有確診的。」

全鄉的縮影,今年疫情飆上高峰以來,確診率持續攀升到全國鄉鎮第一,是全縣2倍之多。

南澳村民 羅奶奶:「(南澳鄉)4月開始很嚴重,聽到每天都是救護車,那個什麼救護車(鈴聲)跑到哪裡去。」

南澳村代理村幹事 鄔秋香:「就算你確診你不敢講,你講的話沒辦法上班,沒上班的話就沒有收入,這是很現實的,只有你自己一個人喔,你要自己保護好。」

「(這輪椅用多久了)很久了都壞掉了旁邊,這也是太小了。」

身軀深陷老舊輪椅,6年前先生往生後,62歲老人家從此獨居,是疫情下活生生的暗角身影。

南澳村民 廖奶奶:「那個西藥房一盒(快篩)要500塊,我沒有辦法就沒辦法支付,因為我一個月才領,殘障的錢3千多塊而已。」

大愛記者 蕭志傑:「當地醫療資源 到底有多窘迫,疫情期間只有這間診所,提供視訊看診一周營業6天,卻有3天只提供半天服務,而隔壁這間藥局,更是唯一的健保特約藥局。」

進昌健保藥局藥師 張智淵:「第一次剛開始發,政府實名制快篩試劑,是4月底的時候,那一天每家參與的健保藥局,1天的配額就1箱78個,半個月多一點的時間,幾乎每天都一個小時,8點半開始,1個小時就沒(賣完)了,總共2層,1層的話是39(盒快篩劑)。」

隨時維持庫存量,老藥局見證一時的困窘。手機影片還原當時,連隔一條街的蘇澳鎮民也來搶。

福利會原家中心社工 韋涵:「我們有一間的衛生所,然後就是有3間的診所,醫護人員就會比較辛苦了。」

平安物資包,福利會募集逾千份,親送宜花東溫飽暖心。

福利會原家中心社工 陳心潔:「其實案家也會害怕我們去家訪,畢竟我們會去很多案家,家裡關懷這樣,幾乎都是電話視訊。」

台灣基督教福利會經理 林品達:「今年的平安包,大約發了600份出去了。」

「網路上也講得很仔細了,很仔細對。」

採訪撰稿 蕭志傑

更多 大愛新聞 報導:
染疫康復後這樣吃 減少腦霧一夜好眠
猶豫焦慮 ?5歲以下可打新冠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