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全美音樂出版商與Spotify之間因版稅給付更動的對戰升級

近來全美音樂出版商協會與Spotify的捆綁套餐銷售措施的實行產生摩擦,導致正式致函美國國會要求改變串流版稅的訂定方式,一舉將這場對戰升級火熱化。

美國國家音樂出版商協會 (NMPA,National Music Publishers’ Association) 現在呼籲美國國會允許音樂出版商直接與 Spotify 等串流平台進行談判,因為 Spotify的「捆綁套餐」計畫讓音樂產業非常不悅、聲稱這項改變將每年減少藝人版稅高達 1.2 億美元。因此,NMPA建議國會允許雙方進行談判,好讓產業擁有更多談判權。

一切爭端源起於Spotify將其「高級訂閱服務」重新分類歸為「捆綁套餐」,將「音樂」和「有聲書」視為兩種不同服務內容,因此兩者的結合使其符合「捆綁套餐」的概念,而這導致Spotify在美國支付給音樂出版商和詞曲作家的版稅率將適用於較低的給付版稅稅率、大幅低於音樂訂閱服務的版稅給付。為了詳細說明Spotify如何成功地進行這個有爭議的操作,我們需要回到2022年說起。

當年8月,美國著作權權利金委員會(Copyright Royalty Board)接受了一項幾乎涵蓋整個音樂產業的和解協議,從2023年1月1日起提高詞曲作家們的串流版稅稅率。這項協議被稱為「Phonorecords IV」或「CRB IV」,自2023年到2027年,詞曲作家們和音樂出版商將從美國串流收入中、獲得逐年提升的版稅給付稅率。該串流版稅稅率率逐步提高,包括:2023年(從1月1日開始)詞曲作者和音樂出版商將獲得美國服務收入的總體費率15.1%;2024年增加到15.2%;2025年,增加到15.25%;2026年增加到15.3%;2027年,將達到15.35%。

該2022年的法律和解協議還包括一項關於串流服務如何處理「捆綁套餐」的規定。具體來說,音樂出版商和音樂串流服務都同意,在美國的「捆綁套餐」服務可以支付比單獨訂閱音樂服務更低的版稅稅率。原因是會員在「捆綁套餐」的每月給付金額較高、而大部分的這類捆綁會涵蓋影音或遊戲等服務內容而非僅涵蓋音樂串流。

但是為什麼2022年協議中的這一項規定、到了今年突然起了變化導致作曲家的收入減少?

全美音樂出版商與Spotify之間因版稅給付更動的對戰升級。(圖取自Pixabay)
全美音樂出版商與Spotify之間因版稅給付更動的對戰升級。(圖取自Pixabay)

今年4月份,Spotify宣布現在將其所有高級付費會員都視為「捆綁套餐」,這是因為在去年10月Spotify開始在其高級付費會員中、免費提供15小時的有聲書,意味著將有聲書與音樂兩種服務「捆綁」在一起。Spotify還推出了不同類型的訂閱計劃、以提供不同內容。例如,Spotify今年3月在美國推出了每月9.99美元的獨立有聲書套餐。4月23日的第一季財報會議上,Spotify創始人兼首席執行長Daniel Ek確認、將推出新的「只聽音樂」訂閱計劃,宣布其所有高級付費會員現在在美國都被視為「捆綁套餐」使用者,換言之,2022年與音樂出版商達成的協議、要支付給詞曲作家和出版商的機械版稅率將會降低。

Spotify發言人表示,「由於我們產品組合的變化,我們根據串流服務和出版商之間商定的條款,以不同的方式支付版稅。多個DSP(數位服務提供商)長期以來針對「捆綁套餐」都是支付低於音樂訂閱的費率,我們的做法是一致的。」

音樂出版商對這樣的更改自然非常不滿意。代表美國著名獨立出版公司以及主要出版商Sony、Universal和Warner 音樂集團的美國國家音樂出版商協會 (NMPA,National Music Publishers’ Association)總裁兼首席執行長David Israelite便指出,Spotify試圖透過將其音樂服務重新分類、為有聲書捆綁套餐的包裝手法來大幅減少對詞曲作家付款的行為、是一種草率任性而且可能犯法的舉動。

這場爭端現在已進入法律衝突。NMPA先是向Spotify發出停止侵權信,指控Spotify在平台上有託管未經許可的音樂內容,Spotify發言人則稱NMPA的信函是一場充滿虛假和誤導性說法的公關噱頭。隨後,MLC(全名為「機械重製權集體授權組織」 Mechanical Licensing Collective, MLC)起訴Spotify,指控其透過將服務重新分類為捆綁統包套餐的手法、來減少給付詞曲作家和出版商的版稅。MLC是美國著作權辦公室指定的非營利組織,負責確保像Spotify這樣的音樂串流媒體支付應付版稅給詞曲作家和音樂出版商。MLC由2018年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音樂現代化法案》(MMA)設立,是唯一被授權開發和管理機械版稅系統的機構。

由於法律禁止自由市場中進行私自談判,NMPA呼籲國會更新美國的著作權法,允許出版商與唱片公司可以在自由市場中可以進行協商、提議立法解決如Spotify這類數位服務平台持續濫用法定系統的問題。然而代表Spotify、Amazon和Pandora等服務的美國組織DiMA的總裁兼首席執行長Graham Davies迅速發表聲明、譴責這個提議。他表示音樂產業整體、特別是出版商、詞曲作家和串流媒體,依賴於由《音樂現代化法案》建立的許可來運作。沒有它,產業將回到MMA成為法律之前的低效能和碎片化的制度、甚至是無止盡的談判。

這件事變化快速、讓美國的出版社群密切關注MLC對Spotify的訴訟進展。Spotify在其Loud and Clear報告中曾指出過去兩年中,他們向全球音樂出版權利人支付了近40億美元。一個最重要的擔憂是,如果Spotify贏得MLC的訴訟,這將樹立一個先例,其他串流媒體很可能會在美國對其訂閱/捆綁計劃跟進做出變更,影響日後他們支付給詞曲作家和出版商的版稅,而這也將會大大影響唱片業的營收。


【本文經臺北流行音樂中心授權轉載,原文刊載於此
※關於臺北流行音樂中心
臺北流行音樂中心為一座結合音樂與生活之複合型園區,由三棟建築與戶外表演空間所組成,肩負推動臺灣流行音樂產業之使命,透過不同功能的建築與空間,執行音樂藝文展演、人才培育、產業發展與文化紀錄等任務,期望在資訊與科技的快速創新之同時,引領臺灣獨特的音樂走向全球,並掌握前瞻且國際的視野,打造指標性音樂平台。
※本文為個人觀點,不代表《立報傳媒》立場

The post 【立專欄|北流音樂情報】全美音樂出版商與Spotify之間因版稅給付更動的對戰升級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