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專欄】正視城鄉差距!「未來素養學堂」對偏鄉小校的困境摸索,帶給台灣未來什麼啟示?

由台大教授葉丙成、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發起的台灣素養教育協會,針對提升偏鄉學力,發起「未來素養學堂計畫」,攜手眾多企業 ESG 資源,連續 4 年挹注偏鄉教育。實際執行以來,學生閱讀能力和字彙量都有提升,帶動學力進步,「增 A 減 C」有目共睹,但在少子化趨勢下,招生困難、廢校危機,與師資不穩定,仍困擾偏鄉學校的營運。到底還有那些方法可以解決這些結構性的問題?「偏鄉教育」又為何重要? 執行將近 4 年的「未來素養學堂計畫」經驗,給台灣的教育帶來什麼省思?

本文訪談了台灣素養教育協會理事長葉丙成,還有參與「未來素養學堂計畫」的師長們,探索「未來素養學堂計畫」執行以來累積的成果與突破,還有哪些挑戰尚未解決?是否有解法可為偏鄉的教育,與台灣人才的未來找到出路。

偏鄉教育為何重要?

少子化趨勢下,台灣每年出生人口由 30 年前的每年數十萬人驟減至近年的每年 10 多萬,減少了 2/3。台大教授葉丙成指出,過去教育體系在教學上不用太細緻,偏重考試評量,仍可以篩選出社會中堅份子。然而,在少子化衝擊下,每個孩子都是撐起台灣未來的重要一份子,教師的新使命,在於要用更有效的教學,讓偏鄉孩子翻轉、累積自學力,適應未來世界。

與此同時,AI 已經開始搶走白領階級工作,一些審閱法律合約的法務、程式設計師等高薪族,面臨裁員、不招募等一夕失業的窘境。這種發展,顛覆了原先大眾對科系排名的想法。職場大洗牌,依循的「升學名校」遊戲規則,不再能保證未來發展。但在偏鄉,因為競爭不那麼激烈,有高師生比與教學彈性,反而是保住學生好奇心、培養自主學習的絕佳環境。擁有這些能力的人,在未來職場,可能比依賴學歷者,更有翻盤人生的機會。

既然 AI 可以增能所有的人,就業市場未來也將不再迷信高學歷,因此把一些教育資源投入偏鄉、打造特色學校,就很像把資源挹注新創公司,反而有機會創造出具特色、創新性的成果。

為什麼要花這麼大的力氣、邀請企業贊助,舉辦「未來素養學堂」及「教育松」?葉丙成強調,少子化的趨勢讓出生人口驟減,只剩 30 年前的 1/3。過去政府或社會或許可以忽略城鄉落差、忽略偏鄉教育。只要長大後,前 1/3 人口堪用,台灣的發展不是問題。但近年,出生人口只有 10 幾萬 ,每一個孩子都變得非常重要,社會不能再漠視城鄉的差距。

由台大教授葉丙成、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為偏鄉學校發起未來素養學堂計畫,仿造程式界黑客松的破框思考精神首創 24H 教育松。(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提供)
由台大教授葉丙成、品學堂創辦人黃國珍為偏鄉學校發起未來素養學堂計畫,仿造程式界黑客松的破框思考精神首創 24H 教育松。(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提供)

「未來素養學堂計畫」 找到偏鄉成功方程式

由於未來各種職業技能,貶值速度快,「穩定的職場」不復存在,到底學校必教給學生的「終極技能」是什麼?葉丙成認為,老師最重要的是呵護孩子的好奇心,還有培養自主學習能力。

「未來素養學堂計畫」3 年多來,持續為偏鄉打下自主學習的基礎-「閱讀素養」。計畫足跡擴展到全台 14 個縣市。廣邀全台各校校長、主任及老師組隊參加,上下整合、橫向凝聚偏校教學團隊,提出創新教案,四屆共 50 校參與、5,000 位學子受惠,幫不少偏鄉學校,找出了「增 A 減 C」成功方程式。

見證學校從「減 C」邁入「增 A」的桃園永安國中校長古如毓說:「很多孩子數學考不好,其實是題目看不懂,如果只是一次又一次做題目,只是累積挫折感。因此我們在計畫中,先提升孩子的閱讀素養理解能力,才能看到整體科目進步。」桃園市永安國中參加計畫一年後,減 C 躍升為桃園排名第一,再隔一年,永安國中減 C 已經減得差不多,就開始拚增A計畫,增 A 率同樣在桃園名列前茅。

葉丙成說,會鎖定閱讀素養,是因為這是一切學習的基礎。如何擷取資訊、統整、然後評鑑反思,最後變成 Know How,是自主學習的必須學會的流程,不管學什麼都是如此。

挑戰一、少子化不利偏鄉 招生如何逆勢增長

雖然找到補救偏鄉學力的解法,但不少學校仍反映,很怕被教育單位請去「喝咖啡、談廢校」,卻也難抵擋少子化的社會趨勢。

桃園市新屋區社子國小校長賴美娟指出,偏鄉小校的經營有不少困境 ,首先就是入學人數少的問題。少子化時代,在偏鄉有辦法出去工作的家長,通常就業時就會離開偏鄉,不會在這裡成家。第二是弱勢比例偏高,包括單親家庭、隔代教養、低收等。第三是學歷低落,因為家庭功能不彰,加上自信不足,導致學習容易中斷,人口學歷不高。第四是師資不穩定,流動率高。這些都讓偏鄉小校容易面臨被裁併或廢校的命運。

賴美娟指出,學校和老師努力對抗命運的方式,就是推動校本閱讀課程、引進外部資源、深耕科技文;這樣努力 3 年下來,圖書館書本借閱率提升了。去年學習輔助,學生百分之百通過篩選測驗。還有一位學生畢業後,國一到國二,國文成績一直維持全班最高的優勢,讓家長寄信來感謝。

更可喜的是,賴美娟開始看到學生變多。社子國小全校學生數從 110 學年 43 位,到 111 學年度增加到 56 人,增加了 30%,112 學年度,則維持著 57 人。她說,曾經看到新生的名冊只有 2 位時,懷疑村子裡的人都不生小孩嗎?臉差點垮下來,幸好最後,來了 7 個跨區就讀的孩子,一年級補進 9 個。

她欣喜家長「用腳投票」支持學校認真辦學,也好奇詢問這些家長,為什麼選擇社子國小?家長跟她分享,因為看到學校寄的宣傳DM,感到活動很多元,小孩不一定要唸大校,小校有更大舞台,更多老師關照。

賴美娟說,來就讀的學生,有的兄姊讀隔壁大校,但是弟妹跨區選擇這裡。這都要靠教學成效、行銷宣傳,再加上家長的親身感受,慢慢累積出來。在少子化浪潮中,學校有特色,能把孩子照顧好,就會成為一個品牌,讓家長願意把孩子送來。

臺南七股區的樹林國小也是今年招生逆勢增長 50% 的偏鄉學校,資訊主任楊易霖說,學校努力招生,加上新開發工業區帶來新移入人口。家長從網站上看到學校辦學認真,就會優先選擇。

他說:「有些臺南市區的孩子無法適應大校的學習,家長了解學校教學的用心後,也情願從臺南市區開車把孩子送到樹林國小,讓我們的孩子從 22 位增加到 34 位。」

教育松齊聚許多優秀偏鄉教師,共同腦力激盪分享如何教學最有效,提升學生學力。(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提供)
教育松齊聚許多優秀偏鄉教師,共同腦力激盪分享如何教學最有效,提升學生學力。(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提供)

挑戰二、師資流動高 如何解決?

針對偏鄉師資流動不穩定的問題,葉丙成指出,這跟新創產業面臨的問題很像。但仔細思索,為什麼偏鄉留不住老師的原因?他認為如果老師花力氣,都看不到孩子的進步與成長,當然覺得無力,會想要離開。

「偏鄉想要留住老師,要讓他有一套做法,可以快點看到孩子的進步,老師就覺得值得,就有機會留下。」葉丙成在台大授課時發現,大學生的思考模式已經定型,中小學才是教育最重要的關鍵期,偏鄉中小學更需要好老師。

在教師培訓和陪伴方面,「未來素養學堂計畫」年年舉辦「教育松」選出用心的學校團隊、橋接企業 ESG 資源,也幫偏鄉教師充電,Teaming Building (建立團隊氣氛),讓好老師不再單打獨鬥。

許多老師們會帶著問題來交流,帶著解法回到教學現場。不少教師在參與計畫的期間,獲得師鐸獎殊榮,因此外界譽稱「教育松」幾乎成為「師鐸獎產地」。

透過「教育松」,好老師被看見,也扭轉偏鄉的負面標籤。偏鄉不再只是資源匱乏、文化不利的群體,用心的學校反而是很有潛力的學習基地。

桃園北湖國小、臺東大武國小、金門金寧國中等 10 校入選第四屆素養教育典範學校。(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提供)
桃園北湖國小、臺東大武國小、金門金寧國中等 10 校入選第四屆素養教育典範學校。(台灣素養教育協會提供)

挑戰三、幫孩子銜接未來AI素養 創造學校亮點

葉丙成觀察,教育以往的遊戲規則就是,拚菁英高中、拚菁英大學,才能保障未來的前途,但現在職場老闆已不看學歷。他們只要四個能力:好奇肯學、誠信正直、察言觀色、做事牢靠。能培養出這些特質,學校就能銜接上世界的腳步,成為有特色、有未來,有亮點的學校。

他也表示,「未來素養學堂」前3年注重培養偏鄉閱讀素養,未來還計劃與成功大學資工系蘇文鈺教授合作,推動偏鄉的「AI 素養」。由於 AI 變化更新速度非常快,讓孩子適應世界,懂得運用 AI,更高層次訓練 AI 做事情,會是將要走的方向。

「AI 素養」是一套可以從小學開始教的 AI 教材,中學生也容易參與。重點是訓練孩子了解AI、訓練自己的 AI ,用AI去完成其他事情,例如,用 AI 控制坦克車、電玩遊戲裡的角色等等,內容值得期待。

葉丙成說,偏鄉不要浪費資源辦煙火式活動,學校小,也沒有那麼多孩子去撐場面,但小校就是要拚特色,而且要很前瞻的特色。比如說閱讀,就要做得深,未來推的「AI 素養」,同樣是要兼具深度與前瞻性。

教育改革是一場馬拉松,從偏鄉教育遇到的困境和挑戰,可以看見世界趨勢變遷帶來的教育改革壓力,而偏鄉克服這些困境所進行的摸索與努力、資源整合,不但值得他校借鏡,也是關心台灣未來、願意為每個孩子創造最大的機會的人,都需要一讀的案例。

The post 【立專欄】正視城鄉差距!「未來素養學堂」對偏鄉小校的困境摸索,帶給台灣未來什麼啟示? first appeared on 立報傳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