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院朝野衝突、綠營群眾抗議 藍委1理由預言將成日常

立法院21日院會處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國民黨立委在主席台上高喊「要開會,要改革」口號(右上),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內拉起「反黑箱,反擴權」並高喊「反黑箱,退回重審」。(資料照/姚志平攝)
立法院21日院會處理國會改革相關法案,國民黨立委在主席台上高喊「要開會,要改革」口號(右上),民進黨立委在議場內拉起「反黑箱,反擴權」並高喊「反黑箱,退回重審」。(資料照/姚志平攝)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預判將來朝野衝突可能變成日常。(本報資料照)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預判將來朝野衝突可能變成日常。(本報資料照)

立法院21日續審國會改革相關法案,綠委手持「反黑箱、反擴權」抗議布條,院外集結綠營支持者抗議藍白所提版本,散會後還有人喊「民進黨加油」、「謝謝民進黨!」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表示,「反黑箱」並非事實,而是民進黨「換了位子,換了腦袋」,雖然賴清德總統體認雙少數的現實,但身段還沒有轉換,強勢、顢頇依舊,除了本周五(24日)還要再戰,且將來衝突可能變成日常。

賴士葆在臉書發文表示,立法院外上萬學生和民團集結抗議,院內綠委頭綁「民主已死」白布條,手持「反黑箱、反擴權」抗議布條,國會改革法案通過二讀,本周五還要再戰。2014年,在野的民進黨就曾經提出國會改革的法案,現在執政的民進黨全力反對國會改革法案,讓人有時空錯置的感覺,印證「換了位子,換了腦袋」。

賴士葆指出,有些事情真的要釐清,所謂「反黑箱」,其實並非事實,因為所有國會改革的內容和進程,包括討論、公聽會、專案報告等,在立法院的官網全部公開透明。「反黑箱」的口號根本是執政黨的錯誤認知戰,誤導民眾扭曲事實。什麼叫做黑箱?例如,疫苗採購的相關細節,包括價格、合約、會議資料等都被衛福部以國家機密為由,以密件封存30年見不得天日,那才叫做黑箱。

賴士葆說,監督制衡是在野立委的天職,在野立委發揮監督制衡的功能,國家社會才有進步的空間。回首過去8年,因為執政黨掌握過半國會人數,把立法院變成行政部門立法局,經常輾壓舉手表決通過包括違法違憲的法案,當時在野黨因為人數處於劣勢,監督制衡的功能被閹割,造成一黨專制,民主法治人權受到極大的扭曲傷害,今日之國會改革乃趨勢使然,撥亂反正之必要。

賴士葆表示,過去強勢閣揆和閣員公然羞辱立委,甚至說謊,以及太多行政不中立、行政權獨霸,完全沒有制衡的機制,要談擴權太言重,這些都師法美國國會,並無僭越。

賴士葆強調,民進黨過去8年順風順水,很難從一黨專制獨大的心態接受雙少數的政治板塊,雖然賴清德總統體認雙少數的現實,但身段還沒有轉換,強勢依舊,顢頇依舊,還無法適應如何與在野黨理性溝通,更遑論謙卑,所以將來衝突就可能變成日常,這非全民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