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大選將揭曉 我辦事處恐改名

立陶宛12日舉辦總統選舉,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eda)民調領先,預計將贏得大選,獲得新任期。瑙塞達在競選期間要求「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The Taiwanese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Lithuania)改名,未來代表處更名壓力大增。

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指出,立陶宛為「半總統制」國家,總統掌外交和國防大權,再加上一年多來,立陶宛與北京關係緩和,我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壓力始終存在。外交部日前就駐處可能被迫改名一事稱,「尊重立國內部各方意見的表達」。對此,黃奎博認為,相關說法聽起來很消極,看起來外交部沒有籌碼與立陶宛協商。

黃奎博表示,立陶宛有不少親美反俄派,外交政策跟美國較親近,會因應美國調整對台政策,然而這樣的友台政策也已達到「玻璃天花板」。立國政府已出現加強與北京關係的聲音,台灣成了籌碼。

我國2021年在立陶宛成立台灣代表處,引發大陸與立陶宛的裂痕。瑙塞達7日再次呼籲改善與中國關係,他認為設立貿易代表處「原則上是積極的」,但代表處應根據國際標準採用「台北」一詞,而不是「台灣」,以化解與北京日益緊張的關係。

立陶宛12日的總統大選有8位候選人競選,除尋求連任的瑙塞達外,還包括總理席莫尼特(Ingrida Simonyte),包含瑙塞達在內,共有5位候選人表示支持或不排除更名台灣代表處。

立陶宛總統選舉於當地時間12日晚上8點結束(台灣時間13日凌晨1時)。路透援引Delfi/Spinter Tyrimai最近民調指出,59歲的瑙塞達獲得29%支持。瑙塞達最大對手是49歲的席莫尼特,她是唯一的女性參選者,擁有14%支持率,也是瑙塞達2019年的總統決選對手。立陶宛第1輪若沒有候選人贏得超過50%支持率,將於26日舉行第2輪投票。

有觀察家認為,瑙塞達可能無法在首輪獲得過半選票勝出,但預料會在第2輪決選中連任。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我駐立陶宛代表處更名一事,席莫尼特與瑙塞達立場對立。她先前指出,台灣代表處的名稱是台灣人自己選擇的,他們「有正當的權利這樣做」。

看更多相關新聞
賴清德承諾走蔡路線 不尋求獨立
國安局示警:中共意圖分化歐盟團結與美歐關係 加大干擾歐洲友台活動
中國大陸留學生解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教授一句話讓她理智斷線
學者:台海表面無事 隨時有戰爭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