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人機的分水嶺,AI是便利工具還是人類危機?

文:王建輝

「人腦與電腦的對抗」這一話題進入大眾視野,最早是從2016年Google所開發的AlphaGo與韓國職業棋士李世乭的對戰開始,這場世紀大戰最終由AlphaGo 以4:1的成績獲得勝利,人工智慧取得壓倒性的四勝意味著AI技術的進步與成熟。李世乭所拿下的一勝也被認為在電腦面前,人類還是有與之一戰的實力。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AI技術也在以飛快的速度進步,當時間來到2022年11月OpenAI公開了話題與爭議不斷的ChatGPT。ChatGPT可以根據輸入的指令自動生成對應的文字(劇本、歌曲、企劃等),還有編寫和除錯電腦程式的能力。

最近OpenAI推出Code Interpreter功能讓ChatGPT擁有更強大的「辦公」能力,該功能最受矚目的地方就是可以直接上傳檔案,只要下達指令AI就可以根據檔案內容修改或統整成符合指令的成品。例如,上傳一份EXCEL後就可以下達指令讓AI將內容修改成自己想要的格式,或是將檔案數據輸出成圖表並進行商業分析。

許多從事行政工作的讀者看到這裡也許會很驚訝,「這不就是我的日常工作內容嗎?」沒有錯,ChatGPT正在從「網路工具」進化為「虛擬員工」,AI對於各產業都有不小的衝擊,與以往的科技革新不同,AI的發展並不止於「便利」,更可以讓人們跳過「學習」直接獲得相似的成果。

AI繪圖奪得冠軍

2022年8月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公布「數字藝術」類別的獲獎者,由遊戲設計師艾倫(Jason M. Allen)的作品「太空歌劇院」(Space Opera Theater)奪冠,該作品使用AI圖片生成器「Midjourney」所製。該生成器只要輸入關鍵字後即可依照指令生成符合條件的作品,讓沒學過電腦繪圖的外行人也可以做出一張張精彩絕倫的作品。

雖然艾倫在事後稱使用AI作畫其實沒有外界想像的那麼容易,要做出滿意的成品,必須輸入各種關鍵字,不斷排列組合,但這一解釋還是難以讓其他參賽者接受。

大家普遍認為,美術比賽不只看最終的成品,製作過程中所運用到的技巧與投入的心力也是重點,使用AI繪圖就算需要長時間的調整,但還是沒有把心力花在「畫畫」之上。

攝影何需相機

Sony世界攝影大獎(Sony World Photography Awards)一直都是攝影類的重要獎項,但在2023年的得獎名單中卻引發爭議,原因是得獎的作品《電工》(The Electrician)其實是由Open AI的「DALL·E 2」繪圖程式生成的圖像,該作品的作者在獲獎當天即公開自己的作品「並非照片而是圖像」,並拒領獎項。

當AI繪圖的精細程度直逼照片時,不得不讓人重新思考何謂創作,其實AI的本質就是通過大量的數據,尋找出最符合條件的排列組合或結果,這也就意味著只要數據庫夠龐大,即使沒有相機也可以做出一張搏人眼球的照片。

以前人們常說:「人腦與電腦最大的差別在於藝術與創作」,但近年來AI獲得藝術類獎項的新聞層出不窮,現在許多比賽都明文禁止使用人工智慧工具,防止AI入侵將是一場曠日持久的拉鋸戰,即便有能夠識別AI創作的軟體,人工智慧也可以通過改良演算法或是擴增數據庫來打造出更優秀或是更像「人」的作品。

目前隨著AI技術的運用與普及,各國政府及民眾也有許多看法。

日本目前的AI現狀

2023年4月神奈川縣橫須賀市政府宣布,針對ChatGPT執行市政公務的部分將進行為期一個月的測試。7月北海道當別町也開始評估AI導入的可行性,當地職員表示「運用ChatGPT後工作效率提升到令人不敢相信的地步」,對於AI導入的試驗將持續到今年9月,並且期望在10月時能正式導入。

2023年7月27日據日媒報導,OpenAI的大股東微軟公司,將向日本政府提供人工智慧軟體ChatGPT的技術,用來分析文書,包括製作答覆國會議員質詢的草稿。針對AI技術部分,日本首相岸田文雄表示「計算資源和數據是關鍵」並會開始著手日本國內的AI環境打造。

大阪大學的石黑浩教授,作為世界級機器人權威,在今年6月接受訪問時表示「今後ChatGPT可能在商業領域中帶來大變,在這時刻日本應該將其列作國策,打造日本版GPT」,認為如果將機器人裝載ChatGPT會讓機器人的對答更接近人類,如此機器人將成為人類不可或缺的夥伴。

AI對好萊塢的衝擊

目前好萊塢正面臨史上最大罷工,超過16萬人響應,好萊塢目前處於停擺狀態,除了抗議好萊塢長久以來的收入差距問題以及串流平台的分潤方式外,對於AI帶來的衝擊也是主軸。

演員們擔心片商運用自己的肖像數據打造AI分身,這意味著如果不善加管制,以後片商只要使用AI技術,演員們即使沒有參與演出,也可以進行作品拍攝,此事一但成真,將扼殺許多演員的工作機會,更衝擊著整個影視產業的未來,以後演員們參與一次演出之後所有鏡頭,都可以直接被AI替換上,這可能導致一名演員儘管出鏡多部作品,但只會取得一次片酬。

小時候看《原子小金剛》覺得在看電視的自己與機器人社會,以及獨立思考的人工智慧,是現實與虛構的差距,但隨著人工智慧的長足發展,現在我們跟《原子小金剛》的差距變成現在與未來。

雖然目前AI技術還遠達不到「人工思維」的程度,但與手塚治虫創作《原子小金剛》的1952年相比,已經有著相當大的變化,當汽車開始普及後,馬車就面臨了被取代的命運,那在這一波AI技術爆發的浪潮下,被取代的又會是什麼呢?站在AI技術的分水嶺,如何「限制」與「運用」將是每個人都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延伸閱讀
我支持巴勒斯坦獨立建國,但我樂見以色列消滅哈瑪斯
中華民國不是哈瑪斯,堅決不做開第一槍的偉大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