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何必蹚渾水

(圖/本報系資料照)
(圖/本報系資料照)

從過去到現在,總統賴清德始終「拎著」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不放,而童子賢似乎也樂得與賴清德長相左右。撇開童子賢本來就與民進黨相親相愛的政治立場不說,賴清德起初的行政院長人選就是童子賢,而最新成立的「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童也是3位副召集人之一,可見賴清德對童子賢的倚重。而童對壓根沒想要重啟核電的賴也是不離不棄。

童子賢不但頻繁對外表達擁核的立場,且內容觸及細節,說明他不是只有理念,而是有一套明確的政策;再加上他三番兩次直接批判從蔡政府延續而來的非核政策甚至綠能進程,顯然他認為,台灣的能源政策已非改不可了。既然如此,童最該做的就是進入政府體系、直接掌握決策權,這樣才可能帶來實質的改變。然而,他卻拒絕了賴清德的邀請。

之後,童子賢還是不斷發表對核能的支持,即使遭到民進黨立委公開批判,但「童」也不改其志。而且,因為他科技人的身分,對更新、更安全的核能科技的言論也顯得更有說服力,隱隱然成為賴政府的核能說客。

然而,另一方面,除了上任前曾以副總統暨總統候選人身分,拋出「緊急時啟用停運核能機組」的說法,或是頂多在520就職演說時以一句「多元綠能」引發眾人的想像之外,賴清德從未對核能做出明確表態。

一般公認,能源問題是前總統蔡英文留給賴清德最大的包袱之一,而其核心議題就是究竟賴政府會不會延續蔡英文的政策?當然,身為民進黨黨員,當下的賴清德肯定會緊抓非核家園,重點是要不要在2025就讓核電歸零?或者更實際一點地說,核三要不要延役、核一及核二要不要重啟?目前看來答案都是否定的。民進黨不修法,已除役的核一、核二無法復活,即將除役的核三難以續命,核四就不用提了,民進黨的歷史早就翻過這一頁了。

那麼,問題來了,既然在可預見的未來,賴政府或是準備好萬年執政的民進黨都不打算讓既有的核電廠上線救援左支右絀的電力,那為什麼童子賢還是要一直推銷「讓核電做基載電力」這種論調,而明知童子賢的擁核立場讓基本教義派不爽,為什麼賴清德還是非用他不可?

童子賢是賴清德「政策理性務實、考慮產業需求」的招牌,賴清德讓童子賢「我是滾滾濁世中的清醒之心」的自我陶醉成為可能,兩人合作,努力撩撥台灣社會,讓擁核的人不至於死心;更重要的是,因為賴清德始終沒說要使用核電,而童子賢又始終只「說」、不敢扛責真做,非核者根本不必擔心這種核能畫皮會成真,所以他們可安心的了。

更深一層想,新的核能科技日新月異、商機無限,或許繼綠能大未來之後,民進黨新一輪的繁華盛世就要靠它了。若果如此,提早開始營造「新核能科技是好東西」的風向、為黨將來的大發利市預作鋪墊,也是應該的。

不是綠能有多好,是綠能可以讓自己人發大財;不是核能不好,是已經沒有油水的核一到核四不好。民進黨的邏輯向來簡單粗暴,但童子賢何必涉身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