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賢又拋金句:台灣集體處於夢遊 農業不能被太陽能板取代 核能不是要對付綠能

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26)日他出席《2024國鼎論壇》,會後談及台灣的能源政策,他強調核能不是要對付綠能,而是用來幫助綠能。(攝影/葉佳華)

多次表態讓核能成為基載電力的童子賢,日前獲得總統賴清德延攬擔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副召集人,今(26)日他出席《2024國鼎論壇》時會後再度談到能源議題,他直言,綠能不可能達到100%,因此核能可以是發展綠能、氫能的好幫手,他也透露自己心目中的能源黃金比例,包括3成綠能、3成核電,其餘則是火力發電。

玉山科技協會理事長、和碩董事長童子賢今(26)日出席《2024國鼎論壇—人工智慧時代的科技與人文省思》,會後童子賢再度被詢問到能源議題看法,他仍不厭其煩地花了大約50分鐘表達他的立場。

台灣綠色發電占比「不進反退」,主因是廢除核能發電、綠能又追不上

童子賢說,自己是直來直往,古話有一句:「只可直中取,不可曲中求」,他說,自己講的只是一個簡單邏輯,包括綠能、風力、太陽能發展的理想都很好,但是從好幾年的統計數字來看,如果台灣只靠綠能,那麼原先想要達成的減碳目標就難以達到。

目前政府目標2025年綠電占比要達到20%。但童子賢舉出數字說明,從8年前總統馬英九卸任一直到總統蔡英文卸任,台灣綠色發電占比是「不進反退」,馬英九卸任時綠色發電占比是19.7%,但到了2023年底綠色發電占比剩下16.9%,且預估廢除核三廠後,綠色發電占比將剩下10.3%。

童子賢點出「退步」的關鍵原因,正是因為台灣廢除核能發電,而綠能又追不上原來所設定的目標,這是事實,「我希望講這個事情的時候,政治味道越淡越好,中性地只談能源策略跟產業需求、民生需求、國家必須投入多少資金等面向,可是很不幸的是,能源在台灣並非民營化,政府完全握在手裡,民間難有表現的餘地。」

他指出,目前RE100是指百分百再生能源,不包含核能,但台灣的綠能光是台積電一家公司都不夠用,因此企業面臨到的是,只能用台電的電、排碳的電,根本難以承諾加入RE100。

童子賢:台灣集體處於夢遊…呼籲農業不能被太陽光電板取代

童子賢慚愧地說,去(2023)年12月,時任環境部長薛富盛參加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向各國宣揚台灣的減碳成果,結果隔天COP28放榜,台灣減碳排名在倒數第7名,比前1年還退步4名,他直言:「台灣排碳一直居高不下,卻老是宣稱自己是資優生,明明就是吊車尾,卻說自己好棒棒,所以我認為台灣集體處在夢遊狀態。」

從國際社會潮流來看,童子賢特別提到瑞士,他指出,瑞士土地面積是台灣的1.14倍,一樣是重山峻嶺、平地很少,因此瑞士不敢大舉裝設太陽能板,其發電結構中有50%是核能發電、42%水力發電,其餘小部分則是太陽能發電,來達到100%無碳發電。

童子賢說,把核能全部廢掉試試看,保證10年內就會撞牆,因為台灣發展綠能需要大片的土地,理想中的綠能發電落實到實際發電,會比原先預測的多出8.3倍土地,他估算,如果100%用太陽能板發電來滿足2030年的台灣電力,大約需要12個台北市面積來蓋太陽能板,「台灣哪來的土地,只會摧毀農業!」

因此童子賢也憂心,一旦發生極端氣候,產糧地區恐怕都會大亂,因此他語重心長地呼籲,農業千萬不能被太陽光電板所取代。

他說,風力發電也是如此,雖然對於人類棒,但是風扇轉動引發的低頻噪音,對於白海豚、黒海豚來說一點都不棒,甚至隨著海水越來越深,建置基樁成本也越來越高,外商不斷拉高風力發電每度價格,他指出,台灣去年用電量2800餘億度,5年內會成長至3000億度,每一度電增加1元就會增加3000億元,「國家有方方面面都需要資源,卻要買昂貴的天然氣、付很貴的風力發電給外商?」

綠能不可能達到100%!核能不是要對付綠能,童子賢主張能源「黃金比例」

童子賢的結論是,核能並不是要取代或排擠綠能,他依舊鼓勵發展綠能,但綠能應該要攜手核能,並不是綠能明明可以達到100%,卻硬要切一塊給核能並非如此,「綠能不可能達到100%,更何況間歇性發電問題,造成綠能不可能達到100%。」例如,太陽能發電本身涉及日照因素,例如,半夜沒有太陽、冬天太陽也相對弱,這就是現實。

他強調,綠能發展還是要繼續前進,因為截至2023年底,太陽能發電只占全台灣耗電的4.6%,風力發電也只占2.2%,換句話說,太陽能發電加上風力發電只占6.8%。 

但童子賢認為,若台灣堅持只走綠能,首先就會面臨能源韌性不佳問題,因為當綠能未達標時,就會燒煤燒炭、燒天然氣來補;其次會面臨成本高、空氣品質不佳的問題。他指出,非核家園政策目標是希望達到20%綠能、30%燃煤、50%天然氣,「但天然氣只要兩個禮拜船不來,就會斷氣。」

反觀,童子賢認為,核能最大優點是,雖然大家對於核安有疑慮,但是40幾年來從來沒有發生核安問題,因此何不停止辯論,把所有的精力、獎勵制度都放在研究核能安全SOP程序及技術,例如現階段已有最大程度地轉換核燃料棒的快中子反應爐,以及將核廢料放射性污染降至最低的鈉包覆技術,這都是先進國家正在聚焦的項目。

童子賢:「那句口號」會讓台灣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

童子賢強調,為了達到一句「那個口號」(非核家園),可能會面臨成本高、能源韌性差、空污多,且過度發展綠能還會造成環境破壞,「所以我明確講,那一句口號會讓台灣衰退的可能性非常高」;自己並非指責綠能一定會破壞土地,而是台灣若要繼續擴大綠能,必須謹慎地避免破壞海洋跟農田的生態;他主張,綠能還可以再成長四倍甚至到五倍,但這也是土地及海洋可以承受的最大極限了。

他心目中的能源「黃金比例」是綠電30%、核電30%,剩下4成只好迫不得已用火力發電,但火力發電也有可能隨著氫能的進步,取代火力發電。他強調,綠能跟氫能不是取代核能,核能是綠能跟氫能的好幫手,氫也不是一次性能源,石油、風力、太陽、水力發電才是一次能源,利用這個一次能源去創造二次能源來提高成本跟減損效率。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學輔法修法》人力不足教育部以「總學生數4500人」為基準增補 立委批越改越回去
四大單位同步申請大法官釋憲 民進黨中執會邀請法學專家探討釋憲議題攻防
德國福斯打算挹注50億美元 亞馬遜旗下電動汽車商Rivian盤後狂飆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