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鞭炮聲聲樂/戴高山

戴高山

每年春節,鞭炮聲就響個不停!鞭炮是慶賀新年的喜慶物,也是孩子開心的玩物。

一句話——中國人少不了鞭炮!祖先發明火藥,不是為了戰爭,而是為了和平,為了慶祝!讓鞭炮聲,炸開人們希望的心吧;讓硝煙,彌漫人們幸福的雙眼吧!

如今生活許可,買些年貨置辦些鞭炮和對聯,比以前輕鬆多了,再也沒有“小孩樂年到,大人亂糟糟”的感覺。記得小時候過年,父親和母親總會因為置辦年貨,小有爭吵。因為家裏人口多,置辦少了不夠用,置辦多一點,沒有足夠的余錢。計畫著計畫著,就會因為要買多少東西、有沒有實用而爭吵起來!

當然,買上幾串鞭炮,是要打入計畫中的,因為喜慶嘛,哪有春節不放炮的。

我們那時紅包很少,大概也就三、五毛錢。當時愛玩鞭炮,在母親的允許下,花上七分錢買上一串小掛炮,拆拆解解之後,就有幾十個單鞭放入口袋裏,手裏捏上一支點著的香火,跑到外面去亂爆一氣。

那時的鞭炮不像現在,有那麼多的種類和花樣,而且火花禮炮之類買不起。小孩玩的那種小掛炮,是用最小型鞭炮拆解的,也就鞋帶頭粗一點。我們將引線對著香火頭一點上,然後扔得好遠,聽到“呯”的一聲之後,那心情不知道有多麼愉悅!

幾十個小鞭炮能放多久,不到一會兒就放完了。於是又背著母親,偷偷去買。小時候真可憐,口袋裏那幾毛錢的壓歲錢,不到正月初一一個早上,就煙消雲散了。接下來能怎麼辦?看著小夥伴們“劈劈叭叭”地點著,心裏就是悶得慌!

小販的攤子上有一種很好玩的“土炮”,我們把它叫做“摔炮”。它是用粘土做成的,中間裝著火藥。樣子像一個迷裏的小鼓似的,有糖果般大小,中腰部位圈著一圈紅紙。將這種“土炮”往地上一摔,就會“呯”地一聲炸響,太好玩了。

但這種“土炮”,要一分錢一個,對我來講,那是非常昂貴的東西。

有錢的小朋友花上幾毛錢,就能買上幾十個,他們把“土炮”往口袋裏一裝,一邊走一邊摸出一個,看看有人走過來時,就往那人腳邊一摔,“呯”的一聲脆響,准把那人給嚇一跳。之後,我們就嘻嘻哈哈地跑開,那神氣活現的感覺,讓我此生難忘!

整個童年,我難能摔上幾個“土炮”,買也就三兩個,或者小朋友贈送一個。

那個時候,我們還玩一種叫“拉炮”的東西,就是在筷子粗的鞭炮兩頭,各留兩條細細的長繩,雙手往兩邊一拉,鞭炮就會“呯”的一聲炸響。這種“拉炮”相對於七分錢一串的小掛炮,也算很昂貴的一種,一分錢買不到三五個,樣子花花綠綠的十分好看!

最可愛的,是這種“拉炮”有一種損人的玩法,將兩條細細的繩子,系在祖厝大門後的兩邊,只要有人推開大門,“拉炮”就會炸響,像是《地雷戰》裏面的場景。然後孩子們則躲在一邊,哈哈大笑起來!大人一生氣,就會追著打,孩子們便四下散開了!

整個童年,我沒能把這種“拉炮”玩得過癮,真是耿耿於懷!童年時,我們對鞭炮的喜愛,總有一種無助、難過的感覺。

母親常告誡:不要買那種鞭炮啊!“叭叭”就沒了,浪費香火,還會炸破衣服!給你幾毛錢不如藏起來,上學時買點紙筆。但母親勸歸勸,我玩歸玩,直到沒錢了!

今天的孩子,多半不愁沒錢買鞭炮了。春節的鞭炮和禮花,都是大人們早就準備好的豐盛晚宴,他們會陪孩子一起放鞭炮。只是,放鞭炮時,一定要注意安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