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節粽飄香 原料查察保安康

宜蘭縣環保局獻策,有關端午節粽子食材化學添加物小常識,以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宜蘭縣環保局獻策,有關端午節粽子食材化學添加物小常識,以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宜蘭縣環保局獻策,有關端午節粽子食材化學添加物小常識,以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與健康。(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端午節為農曆五月初五,是華人社會相當重要之節慶,端午節有賽龍舟、掛艾草、喝雄黃酒、立蛋、午時水、吃粽子等習俗,提到端午節的由來,較為大家熟知即是紀念屈原,民眾將白米放入竹筒內、再投入水中,祈求水中生物別吃屈原的遺體;漸漸地,包粽子與吃粽子就成了端午節不可或缺的傳統習俗之一。宜蘭縣環保局獻策,有關端午節粽子食材化學添加物小常識,以保障民眾的食品安全與健康。

提醒縣民朋友,挑選粽子等節慶相關食材,請注意食材配料如蝦米、香菇、金針等乾貨,避免選擇顏色過於鮮豔、未明確標示來源的食材,選擇包裝完整且有標示食品成分資訊的產品,在烹煮或食用前,將乾貨以清水或溫水沖洗浸泡三十分鐘以上,減少食品中的亞硫酸鹽含量;並請多注意飲食衛生及保持良好衛生習慣,調理食品前後需洗淨雙手,以維護自身及親朋好友「食的安全」與「食的健康」。

中央政府自一O五年六月起推動「食安五環」政策,環保單位所把關的環結為第一環─「源頭控管」,是故宜蘭縣政府環保局持續加強查核食品工廠與化工原料行,藉由原料流向及管理,阻絕具食安風險疑慮化學物質流入食品產銷體系,降低食安風險並維護消費者食安權益,近年累積查核數量超過三00家次以上,查核結果皆符合規定。

化學添加物小常識:硼酸:硼酸是一種含硼的弱酸,在自然界中相當常見,過去人們常使用硼砂作為鹼粽原料之一,硼砂溶於水後會產生硼酸,可增加鹼粽的彈性及口感;硼酸雖然毒性不強,但因其在體內有「累積作用」,成人若攝取一-三克的硼酸便會產生「硼酸中毒」症狀,包含嘔吐、腹瀉、皮膚紅斑等,若攝取達成人十五-二十克、幼兒五-六克,以及嬰兒二-三克則會死亡,目前世界各國含台灣,大多命令禁止將硼砂或硼酸作為食品添加劑。

蘇丹紅:不法業者會藉由添加蘇丹紅,提升蛋黃等食物的色澤,惟蘇丹紅其實是種工業染料,環保署已列管為第四類毒性化學物質加強管制,食用會有致癌的疑慮。

二氧化硫,亞硫酸鹽:亞硫酸鹽常添加於乾貨、粽子內餡常見的蝦米等食品,作為漂白劑使食材鮮艷增加賣相,雖為合法的食品添加物,若添加過量恐致使二氧化硫殘留,若食入過量的亞硫酸鹽如成人口服超過二五毫克─約半顆普拿疼大小,有可能會導致急毒性反應,譬如呼吸困難、腹瀉、嘔吐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