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吃粽熱量高、腹痛找上門 「粽」合考量3點注意

【健康醫療網/記者王冠廷報導】粽子是端午節不可或缺的美食,來一顆粽子香噴噴,後面好幾天都出現在飯桌上,厭倦了就放入冷凍庫裡封印到過年。

食藥署提醒,包粽食材選購要注意,原料要完整包裝且標示清楚,若是購買散裝的南北貨,要進一步檢查外觀、顏色、氣味;料理前,雙手及乾貨食材都要清洗乾淨。另外,粽子包好後應充分加熱,並趁新鮮食用;若需儲存超過1天以上,建議以冷凍保存,但也仍應儘速食用完畢,不要放置冷凍庫太久。

提醒您粽子熱量高、不易消化,切勿食用過多,仍應均衡飲食!

然而粽子到底怎麼吃?該吃多少剛剛好?其實除了傳統注意事項外,近年也有許多人發表食材的替代方案,不丟失南北各自傳統味的前提下,可以解決以往高熱量、高脂肪和高糖分等問題,好吃又健康。

1顆傳統肉粽熱量約500大卡,1顆豆沙粽也有380大卡,因此食用上要留意不要過量食用、減少沾醬、以全穀雜糧替代糯米、搭配蔬果纖維一起食用,促進腸胃道消化。

一、健康食材替代方案

  1. 糯米替代品:紫米、五穀米、糙米代替糯米,增加纖維攝取,幫助消化。

  2. 低脂肉類:用雞胸肉、魚肉等低脂肉類取代傳統的肥豬肉,減少脂肪攝取。

  3. 少糖餡料:甜粽中可以用低糖紅豆沙、無糖綠豆蓉等低糖餡料代替高糖食材。

  4. 天然調味料:用天然香料和香草代替過多的鹽和醬油,減少鹽分攝取。

  5. 加入蔬菜:在粽子中加入香菇、胡蘿蔔等蔬菜,增加營養均衡,提升纖維攝取。

二、傳統粽子常見問題

  1. 熱量過高:通常使用糯米、豬肉、鹹蛋黃等高熱量食材,容易導致攝取過多熱量。

  2. 脂肪含量高:粽子中的肥肉和油脂含量高,增加膽固醇和心血管疾病風險。

  3. 糖分過多:甜粽子常加入大量紅豆沙、蜜棗等高糖分食材,對血糖控制不利。

  4. 鹽分超標:鹹味粽子使用大量鹽醃製食材,過多的鹽分攝取對腎臟和血壓有負面影響。

  5. 難以消化:糯米難消化,可能引起腸胃不適,尤其是腸胃功能較弱的人群。

高血壓、高膽固醇或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建議避免食用鹹蛋黃、五花肉等飽含脂肪與膽固醇都很高的食材,並減少使用鈉含量較高的沾醬。

三、吃粽過量常見症狀

  1. 消化不良:過量食用粽子常引起腹脹、胃酸逆流等消化不良症狀,如果腹痛嚴重,建議前往就近醫療院所腸胃科就診。

  2. 血糖波動:糖尿病患者食用過多甜粽可能導致血糖波動,加重病情。

  3. 高血壓風險:鹽分高的粽子增加高血壓風險,對心血管健康不利。

  4. 體重增加:高熱量粽子容易導致體重增加,過量攝取可能引發肥胖相關疾病。

  5. 膽固醇升高:高脂肪粽子增加血液膽固醇含量,增加心臟病和中風風險,心血管疾病患者或年長者建議少吃。

如果出現持續性的腹脹、胃痛或胃酸逆流,應該到附近醫院就診腸胃科提供醫療建議,不要立即躺下,保持站姿或坐姿,避免再飲食或喝水增加腹壓,每次食用粽子的份量不宜過多,建議控制份量,一餐只食用一個粽子,避免過量,搭配均衡飲食,搭配清淡蔬菜湯或沙拉,減少油脂和熱量攝取。

注意「粽」觀全局,連假最重要的是身體健健康康,讓美食點綴佳節,選擇合適的食材和烹調方法,適量食用,才能既享受美食,又維持健康。

衛生福利部食品藥物管理署資料來源:https://www.fda.gov.tw/TC/newsContent.aspx?cid=4&id=t622890

【延伸閱讀】

粽子吃多發胖了,藥物減重有用嗎?

端午粽子吃多當心腸胃不開心! 專科醫提「3大飲食建議」防跑醫院

資料來源:健康醫療網 https://www.healthnews.com.tw/readnews.php?id=61977
喜歡本文請按讚並分享給好友!更多健康資訊:健康醫療網https://www.healthnews.com.tw

看更多相關新聞
國道省道看對時間避開塞車!何時暫停收費?哪幾天高乘載?塞車路段預測一次看
端午連假瘋出國!桃機估總運量達65萬人次
端午陽氣旺盛!「6大開運法」照著做 驅邪避惡、提升財運
3天連假出國玩!他揪去「墾丁」遭打槍 無奈喊:真的過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