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將至 國健署推廣健康少負擔撇步

記者郭曉蓓/臺北報導

端午節將至,國民健康署提醒民眾應掌握「分享不過量」、「搭配蔬果才均衡」、「少醬料少負擔」的吃粽小技巧,也鼓勵民眾參考創意吃法,並運用「我的餐盤」均衡飲食的口訣和手勢,讓端午節吃粽子變得有趣、均衡又健康。

國健署社區健康組長組羅素英表示,調查顯示,19歲以上國人,每天蔬果攝取有8成8未達5份量;而研究證實,蔬果攝取量的差異也會影響死亡風險,多吃膳食纖維的蔬果可減少約10%死亡風險,以及降低心血管疾病致死風險。

羅素英表示,端午節少不了粽子,但傳統肉粽不僅有澱粉,還有五花肉等高熱量食材,油膩又容易發胖;端午節在享用粽子時,總是會忽略要補充蔬果,導致膳食纖維、維生素及礦物質攝取不足。由於1顆鹹粽熱量可能高達500大卡,國健署建議少沾醬,並搭配當令蔬果,可以健康少負擔。

國健署也鼓勵民眾參考創意吃法,將夏季時蔬包入傳統粽,例如運用蝦鬆生菜碗、蔬菜捲作法,將粽子、當季筍丁、絲瓜丁等食材混合捲起來,淋上和風醬就可以。此外,鹼粽也有新吃法,鹼粽小丁放進杯裡,加入新鮮芒果、鳳梨、蘋果等丁塊,加入紅茶拌勻即可;QQ彈牙的鹼粽小丁取代蒟蒻、寒天,水果清甜可以減少糖的攝取,讓營養健康及美味升級。

國健署同時推廣「我的餐盤」均衡飲食原則,將每日應攝取的6大類食物:全穀雜糧、豆魚蛋肉、蔬菜、水果、乳品與堅果種子,以圖像呈現,並設計6句簡易口訣「每天早晚一杯奶、每餐水果拳頭大、菜比水果多一點、飯跟蔬菜一樣多、豆魚蛋肉一掌心、堅果種子一茶匙」,提醒端午節也要吃得健康。

端午節將至,國健署推廣健康少負擔撇步,讓端午節吃粽子變得有趣、均衡又健康。(記者郭曉蓓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