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胸前戴香包注意!皮膚科醫警告「恐罹1疾病」 這6成分、8種味道要特別留意

 

端午佳節就要到了,大街小巷也開始出現兜售各種造型香包的小販,琳瑯滿目好不熱鬧。朱奶奶也不例外,看到可愛的香包就為三歲的孫兒買了一個掛在胸前。可是沒幾天,小孫子的脖子前胸就開始出現一塊紅疹,而且癢得不得了,成天抓個不停。朱奶奶覺得很納悶,難道這是香包引起的過敏嗎?

 

香包的成分是什麼?

 

汐止國泰綜合醫院皮膚科主任俞佑指出,現代大量生產的香包大多使用的是化學香精。不過在皮膚科的領域當中,香精是造成接觸性皮膚炎最常見的主因之一。在2007年,香精被美國接觸性皮膚炎醫學會(American Contact Dermatitis Society)票選為年度代表性的接觸性過敏原。雖然大多數的人對於香精不一定會過敏,但若恰好是對香精過敏的體質,就會引起接觸性皮膚炎。

 

一般在皮膚科,篩檢對香精過敏的成分包括以下八大類:

1、Cinnamic alcohol 肉桂醇:風信子的味道

2、Cinnamic aldehyde 肉桂醛:帶有辛香的肉桂味

3、Alpha amyl cinnamic aldehyde 茉莉醛, α-戊基桂醛:茉莉的味道

4、Eugenol丁香油酚:帶強烈辛辣的丁香味道,也存在玫瑰、康乃馨和紫羅蘭當中

5、Isoeugenol 異丁香酚: 類似丁香油酚,但氣味較溫和

6、Hydroxycitronellal羥基香茅醛:鈴蘭花般清新微甜的氣味

7、Geraniol 香葉醇:玫瑰的甜花香氣,是所有香氛產品中最常見的成分

8、Oakmoss absolute 橡木苔:從樹苔提煉,帶有泥土和森林的氣

 

典型的接觸性皮膚炎是什麼樣子呢?

 

俞佑說明,接觸性過敏,顧名思義,發生在過敏物質與皮膚直接接觸的地方。輕微的接觸性皮膚炎,主要表現以紅色丘疹或斑塊,伴隨搔癢及脫皮為主;若較嚴重的話,甚至可能會起水泡或疼痛。接觸性皮膚炎又可區分為「刺激性」及「過敏性」兩種,前者症狀來得較快較急,後者則較慢。香包所引起的大多是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一般會在接觸後數日內出現症狀。

 

 

自己手作傳統香包也會引起過敏嗎?

 

雖然用傳統的中草藥自製香包比起化學香包相對來得安全,不過中草藥引起接觸性皮膚炎的比例也不低。根據坊間流傳的配方,香包中常見的中草藥成分包括丁香、金銀花、艾葉、薄荷、紫蘇葉、白芷、石菖蒲、蒼朮、月桂皮、沒藥、薄荷、升麻、金銀花、虎杖、佩蘭、白豆蔻等。

俞佑提及,其中丁香、薄荷屬於常見引起皮膚過敏的成分,白芷、蒼朮、月桂、豆蔻也都有被學術報告引起皮膚過敏的紀錄。因此,如果屬於曾接觸上述藥物而引起皮膚不適的敏感族群,就得多加注意!

 

接觸性皮膚炎該如何治療?

 

假如不慎得到接觸性皮膚炎,俞佑強調,最重要的就是停止接觸可疑的過敏原。假如懷疑是香包引起,就得立刻停止配戴。同時,可以配合短期的外用類固醇治療,通常就可以緩解症狀了。如果過敏反應較為嚴重,則可以考慮加上口服抗組織胺或短期口服類固醇來加快症狀的緩解。您多一份留意,就可以大大減少接觸性過敏炎的困擾。

 

(圖片來源:Dreamstime/典匠影像)

延伸閱讀:
·端午節香包味道過濃要注意!「1物質」潛在健康危機,4族群不適合佩帶
·快學起來!!端午節驅邪避煞,芳療師教你淨化招好運妙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