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石板路破損 市府會勘將儘速修復

竹市府發言人施淑婷(左二)、陳建名議員(右四)等人共同現勘新竹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記者曾芳蘭攝)
竹市府發言人施淑婷(左二)、陳建名議員(右四)等人共同現勘新竹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記者曾芳蘭攝)

記者曾芳蘭/竹市報導

由於新竹市議員陳建名在議會指出新竹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牌坊下方的石板路出現破損,且有水泥與石板混搭情況,與古蹟樣貌違合,新竹市政府立即辦理現勘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由市府發言人施淑婷率工務處、文化局、新竹市委託文資防護專業服務中心,共同檢視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地坪破損事宜。市議員陳建名、石坊里里長彭陳玉真也陪同市府團隊一同現勘。

新竹市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記者曾芳蘭攝)
新竹市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記者曾芳蘭攝)

市府發言人施淑婷表示,楊氏節孝坊位於西大路與石坊街口,座落在清領時期香山地區往來竹塹城必經之途的古官道上,具有非常豐富的歷史文化意涵。由於鄰近城隍廟,周邊更是林立許多在地特色店家,深受市民與遊客的喜愛。近期楊氏節孝坊周邊由於進行污水下水道工程,鋪面整體性暫時受到影響,市府將盡快進行後續景觀復原工程,以回復牌坊下完整古樸的石板鋪面風貌。

新竹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石板路破損。(記者曾芳蘭攝)
新竹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石板路破損。(記者曾芳蘭攝)

市府表示,石坊街石板地坪於民國九十五年由工務處鋪設,當時是為了改善路面積水及全面更新汰換老舊之瓦斯、水電管線,由文化局協助邀集古蹟相關專家學者討論後施作。當地居民希望市府能設法尋找當年鋪設施作時挖除之舊石板下落,但也能理解因時隔久遠,恐有困難。文化局表示,當時挖除後堪用的舊石板均已集中回舖至牌坊下方路面,其他部分才以新石板補足,當時鋪設過程均有邀請文資專家學者參與審查。

經勘查後,現況有兩處破損,一處因石坊街仍為行人車輛必經之路,車潮量大,該地坪因長期壓力而破損。而另一處是因工務處近期進行下水道工程開挖地坪後,暫用水泥方式填補,市府為維護古蹟整體風貌,將儘速進行修復。

文化局補充,市定古蹟楊氏節孝坊為民國七十四年指定,位於西大路與石坊街口,是旌表林熾之妻楊居娘而立,楊氏年二十四守寡,卒年四十五,嘉慶二十四年題准建坊,祀入節孝祠,道光四年立坊,是北台灣第一座石坊。

此外,楊氏節孝坊整體雕刻主題是蘇武牧羊及乳姑不怠,側邊並列有荷、葵、茶、蘭「四逸」及龍、鳳、麟、龜「四靈」之陪襯雕飾。牌坊由泉州白石及青斗石所建造,最上層為雙龍環拱的聖旨牌,中層額坊間填以石匾寫著「天旌節孝」,下層石匾則記載節孝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