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市放流9萬尾魚苗 促永續漁業

為改善漁業環境,新竹市政府補助新竹區漁會魚苗放流,25日在新竹漁港舊安檢所碼頭岸邊舉行,副市長邱臣遠與新竹區漁會總幹事童錦杰等人,一同放流9萬尾魚苗,用行動宣示保護海洋環境及生態決心。

邱臣遠昨天與新竹區漁會總幹事童錦杰、南寮南海觀音亭董事陳隆輝、南華國中校長張蔚雯及貝富新能源公司總經理彭茂寬,共同帶領現場300位民眾釋放9萬尾魚苗。

邱臣遠表示,放流水產動物是復育沿近海漁業資源常用方法,市府團隊落實「宜居永續」施政藍圖,重視漁業的永續發展,建設漁港作為漁民安心的生產基地也是市府持續努力的方針,今年將持續辦理新竹漁港疏浚、浮動碼頭整建,並展開漁港全區碼頭階梯修補防滑工程,創造友善漁業環境。

產發處長許智堡說明,此次放流魚種為黃錫鯛(枋頭),是台灣西海岸的原生物種,生活在沿岸岩礁區或礁砂交錯處。春末是黃錫鯛的產卵季節,是春夏適合放流的生態物種,昨天共放流9萬黃錫鯛魚苗,增裕漁業資源。

產發處補充,農委會已於2022年9月12日公告修正「水產動物海域放流限制及應遵行事項」,增訂放流野生水產動物須經申報,以及辦理海域放流人員須取得教育訓練認證,針對放流的物種及方式亦有所規定。

市府落實管理措施,並輔導新竹區漁會安排人員受訓取得相關證書,確保放流活動能有效管理,這次放流除完全符合法規外,更考慮水質、水流、水深、季節、氣候等因素,選擇適合的魚種及放流方式,除豐裕魚類資源外,也有助增加當地水域生物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