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竹為什麼分分合合?新竹縣市合併的好處、疑慮有哪些?新竹縣市分合史一次看

新竹縣、新竹市的「竹竹合併」問題近期吵得火熱,回顧歷史,新竹縣市不斷分分合合,其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帶你一窺新竹縣市的分合史!

新竹縣、新竹市的「竹竹合併」問題近期吵得火熱,回顧歷史,新竹縣市其實經歷過各種分分合合。圖為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右)、新竹縣長楊文科(左)(圖片來源:中央社)
新竹縣、新竹市的「竹竹合併」問題近期吵得火熱,回顧歷史,新竹縣市其實經歷過各種分分合合。圖為現任新竹市長林智堅(右)、新竹縣長楊文科(左)(圖片來源:中央社)

新竹縣、新竹市層級一樣嗎?直轄市、省轄市差在哪?

要了解新竹縣市的關係之前,得先搞懂台灣的地方行政層級:直轄市、縣、市。

直轄市是地方最高層級,直接隸屬於行政院,也就是所謂的六都,包含台北市、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縣則有宜蘭縣、新竹縣、苗栗縣、彰化縣、南投縣、雲林縣、嘉義縣、屏東縣、花蓮縣、台東縣、澎湖縣、金門縣、連江縣等13個縣。而市過去稱為「省轄市」,包含基隆市、新竹市、嘉義市。縣、市兩層級地位相同,意即目前的新竹縣、新竹市是同等的行政層級,「竹竹合併」支持者多期望新竹縣市合併後能升格為直轄市。

日治時期新竹首次設市 光復後新竹縣政府曾遷桃園

新竹地區設市之始最早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1930年,當時日本政府將新竹州新竹郡新竹街升格為市。1945年台灣光復後,台灣行政長官公署新竹州接管委員會接收原新竹州、新竹巿役所,並成立新竹巿政府,隸屬於接管委員會。

1946年1月,接管委員會結束,改成立新竹縣政府,並暫時留在原新竹州廳辦公。2月時,新竹縣政府於遷往桃園,同時因全省行政區域調整,正式設為省轄巿,因此又改為成立新竹巿政府,下設東、西、南、北、竹東、寶山、香山等七個區公所,並遷入原州廳辦公室。

新竹市降格納入新竹縣30年 1982年再度分家

1950年,政府依據《台灣省地方自治實施綱要》,調整全省行政區域。原本的大新竹縣切成桃園、新竹、苗栗三縣,新竹市被降格,新竹地方於是將新竹市與關西、新埔兩鎮,湖口、紅毛、竹北、橫山、芎林、北埔、峨眉等七個鄉,再加上尖石、五峰兩個山地鄉,一起合併成立為新竹縣。自此,新竹縣市合併,新竹市歸新竹縣管轄,原先遷到桃園的新竹縣政府也遷回新竹巿辦公。

最後到了1982年,政府才把新竹市與新竹縣香山鄉合併,再次升格成省轄市的新竹市;新竹縣政府則遷往竹北,新竹縣市再度分家直至今日。

竹竹合併的好處有哪些?

過去中央政府為實施地方自治調整行政層級,讓新竹縣市一度分合,也衍生出不少縣市之間的行政問題。如新竹兩縣市通往新竹科學園區的道路天天塞車,當地每天通勤的上班族叫苦連天,卻一直難有解方;竹科園區的擴建計畫目前也延伸到新竹縣內,兩縣市若不同調,未來也需不斷溝通協商。因此,竹竹合併支持者多認為縣市合併升格為直轄市後,種種行政問題都能更有效推行與解決。

延伸閱讀》傾聽青年人聲音 竹縣青年討論大新竹合併

竹竹合併尚存哪些問題?

然而根據現行的地方制度法第4條,「人口聚居達125萬人以上,且在政治、經濟、文化及都會區域發展上,有特殊需要之地區得設直轄市」,現階段新竹縣市的人口數加總僅約102萬人,未達直轄市標準,因此若真要升格勢必得修法。如此一來又會牽涉更多問題,包含其他縣市升格權益、各界質疑等。

新竹縣市首長怎麼看?

針對竹竹合併議題,新竹縣長楊文科19日表示竹竹合併升格需經過公開討論、取得民意共識,若用強硬的方式升格會遭到民意的反撲。新竹市長林智堅則認為竹竹合併升格是民眾的期待,有六成的民意都支持合併,他也期望合併後加速台灣半導體產業推進。

延伸閱讀》竹縣市合併升格府院黨有共識 林智堅:民眾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