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縣藍色經濟 環保創新亮點

新竹縣環保局近年找到解決玻璃再利用的開端,利用各式玻璃從事文創產品研發,做出玻璃土等產品。(陳育賢攝)

中國時報【陳育賢╱竹縣報導】 近年來資源回收物價格崩跌,嚴重影響資源回收個體業者生計,新竹縣環保局以善為中心,由產業、公益及政府3方面共同合作,在各方面提升資源回收再利用價值。 環保局長黃士漢指出,企業提供基金發揮社會責任,產學合作研發創新產品,並讓弱勢族群參與,增加就業機會,再利用文創產品透過公益行銷通路在台推廣,進而行銷國際,政府部門居中扮演協調與媒合角色。 他說,近年環保局找到解決玻璃再利用的開端,找來文創業者邱大展老師、台灣新竹綠色產業聯盟等一起合作,利用各式玻璃從事文創產品研發,強化玻璃做出創意台灣文鎮、各式造型藝術品、玻璃土等。 秉持著「藍色經濟循環」之理念,創造了許多環保創新亮點,例如︰食物森林、尿布變黃金、底渣資源化產品再利用、農業廢棄物回收再利用、城市採礦聯隊、長照中心示範點等,更於2015國際客家文化嘉年華展現了許多環保科技,利用回收竹粉、稻穀等再製建材施作成竹籬笆、迎賓門等設施、此外還有綠色生活家、綠色迷蹤、熊熊花園等。 其中「尿布變黃金」專案,獲得行政院環保署舉辦的「2017環境關懷跨領域設計競賽」第1名,與藍色經濟強調零廢棄,透過創意設計,讓所有資源皆可循環再利用,並且於再利用的同時不增加能源耗費,也與沒有垃圾產出的宗旨相符。 此外,新竹縣的文化資產保存新政策「再造歷史現場計畫」是行政院目前施政重點之一,也是新竹縣政府目前關切且亟欲推動的重要文化政策。 文化局長張宜真表示,縣府希望透過政府公共投資方式來活化各地的文化資產與資源,並形成區域性文化風貌,以文化資產為主軸結合在地文創特色與產業價值,打造兼具生態與人文價值的生活環境。 同時也希望透過整合「文化品牌建構與社群串連」、「文化與生活環境教育推廣」、「水圳文化路徑與生活場域空間營造」、「文化資產與歷史性空間修護活化」等共同推動總體場域規畫。而水圳故事館、巡水六家藝術生活節等工作,透過與在地空間、人、歷史及生活的連結,活化歷史性空間及水圳環境資源,再現歷史場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