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樂坑小遊/曾雪敏

曾雪敏

五一節假的尾聲,星火贛縣驛站的驛友們齊聚客家文化城,出發前往山青水秀韓坊鄉。

出遊的緣起是驛友邦春熱情招呼大家去他的雅居“笑樂草堂”一聚,路途中鳥語花香,談笑風生,車輛行駛於阡陌之間,即使跟著導航也時常走錯,我許久沒有親近自然,於是車程逾常卻性味不減,一度將貓咪錯認成小老虎,引發陣陣笑聲。

車停至笑樂坑尋常人家的小院兒內,院子裏剛出生的三只小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三個小傢伙一下把我拉回兒時的光景,剛出生的小貓最是討喜,每逢放學路上,見到小奶貓的我必要蹲下身逗弄一番,他們的一舉一動,一顰一笑在我眼中都可愛至極,似乎永遠都看不夠,摸不夠,小奶貓身上帶有孩提時代的童真,同它們親近使我感到純粹且美好。

直到朋友們的催促聲響起,我才回過神來:我是要去笑樂草堂讀書品茗的。邁入廳堂,牆上貼滿了毛主席、周總理、習主席等偉人的嶄新海報,一扇人文氣息濃厚的屏風在我們面前展開,這是整個客廳最惹眼的一抹亮色,“滿門幸福賽天堂,闔家平安勝桃源”,屏風以“竹、梅、菊、松為底色,”鮮豔靚麗,絲毫看不出製作於二十餘年前。步至屏風後側,踩著嘎吱作響的木樓拾級而上,暖黃的燈光旁,只見草堂主人何邦春著中式對襟衫,熱情的招徠我們喝茶,光從屋外查看,恐怕任誰都無法想到在這幢再平常不過的農村屋舍裏竟藏著一間如此雅致的書屋,小小的木屋裏收藏有一整面牆的書,而我所看到的只是冰山一角,據邦春所說,他還有一整個屋子的書,城裏的那間租住的房子裏同樣是堆書成山的景象。

邦春是個極其愛書之人,他總是說:“可以學習成績不夠理想,但不能不讀書。”嗜書如命用在邦春身上再合適不過,他從小文理偏科嚴重,愛看書是別人眼中邦春的最大特徵,他教育自己的兒子亦是如此,學習可以普通,但讀書是一日都不可間斷的。為了買書,他幾乎沒有積蓄,更別提在城裏買房買車了,他的妻子難以理解他對書的執念,於是同他兩地分居,他卻覺得房子買和租沒啥區別,但是書不能不看。且不說他的這番“道理”是否正確,僅就對閱讀的癡迷這一點,他幾乎到了癲狂的地步。

於是邦春身邊毫不意外地聚集了一群文學愛好者,我們圍坐於笑樂草堂,交流閱讀地心得,談討各種奇聞軼事,而好客地邦春不停地招待,香茗、水果、零食,唯恐怠慢了我們。我仔細打量書房四周,邦春坐於堂主位置之上,身後是一大塊草席懸垂下來,左邊由葉主席題字“笑樂草堂”,中間的茶几上擺滿了茶具、食品,用以接待我們外來的賓客,對面是筆墨紙硯臺,窗外吹來襲襲涼風,捲入一陣陣花鳥蟲鳴,即使比之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也毫不遜色。鄉人熱情,備下一桌豐盛的午飯,土雞、土鴨,都是家裏散養的鄉間的土特產被一一擺上餐桌,饒有意思的是,每樣菜各備兩盤吃起來味道卻不同。

茶足飯飽之後,一行人漫步於鄉間的小路,潺潺溪水如網般鋪蓋在大地上,邦春作嚮導為我們介紹笑樂坑的歷史文化、風土人情。暮春時節,微風徐來,不燥,韓坊鄉保留著最原始的古村落的氣質,山村沉靜,偶有幾聲鳥鳴或是騎著腳踏車的村民路過,遠遠可以看見幾個農人下地勞作,在這牧歌般的氛圍中,只有我們一行人連同田阪和民居齊齊墜入畫裏,我路遇屎殼郎推糞球,都覺取意盎然,這不正是語文課本中讀過的情形嗎?趕緊記錄下這從未見過的情形,又後悔沒帶孩子們來感受大自然這生動地一課。

何姓是笑樂坑大姓,因此最具文化底蘊、保存最完好的建築便是何氏祠堂,這座修建於半山腰的磚石建築乍看之下同一般的古建築沒什麼兩樣,然而對於宗族內的成員來說這裏卻不亞於一處聖地,通過邦春的介紹,我開始初步瞭解祠堂,為什麼身邊很多朋友把回老家祭拜祠堂看得如此重要?因為通過祠堂,孤萍般的遊子能尋到自己家族,能尋到自己的生命的根,因此祠堂也是鄉愁的陳列館,是靈魂的棲息地。

每到一方水土,便有一方景致、一方人文,在與這自然的風雅和歷史的沉澱相遇之際,我們的心靈也得到滌淨,而笑樂坑無疑就是這一片滌淨心靈的妙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