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行星」找到了!質量為地球10倍 公轉1周需1-2萬年

图片说明
图片说明

圖片來源:香港文匯報

自從冥王星於2006年被降格為矮行星後,人類認知太陽系只有八大行星。不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2名首屈一指的天文學家宣稱找到了「第九行星」。他們根據數學及電腦模型,推斷在太陽系深處,有一個前所未見的星球圍繞太陽公轉。這顆星球的質量約為地球的10倍,繞太陽公轉1周需要1萬至2萬年。

《星島日報》報導,加州理工學院(Caltech)天文學家布朗(Mike Brown)和巴特金(Konstantin Batygin),1月20日在美國《天文學》雜誌發表論文稱,儘管尚未直接觀測到這顆行星,但他們通過數學建模和計算機模擬找到了太陽系存在「第九行星」(Planet Nine)的證據。他們估計其質量是地球的10倍、冥王星的5000倍。其體積與第八大行星海王星相若,引力足以影響太陽系邊緣幾個矮行星的運行。

布朗在聲明中說:「這將是名副其實的第九大行星,太陽系發現這個大塊頭着實令人興奮,太陽系將再次出現九大行星。」

「第九行星」與太陽之間的距離,是海王星與太陽距離的20倍。與已知行星近圓形的運行軌道不同,「第九行星」的運行軌道是一個奇怪的橢圓形,估計要1萬至2萬地球年才能繞着太陽完成一次公轉。

「第九行星」是在天文學家研究6顆已知遙遠天體時發現的。這6顆天體運行奇特,就像6塊以不同速率運轉的鐘表,但無論何時去看,這些鐘表指針都在相同地方。天文學家認為,這一現象碰巧發生的可能性為千分之7。在排除其他可能性後,科學家計算出「第九行星」的存在。

巴特金和布朗承認,至今未試過用天文儀器直接觀察到這個星球,但相信可以在5年之內,用天文望遠鏡證實它的存在。科學家認為,儘管目前這顆行星的具體位置還比較模糊,但這一發現將激發起科學家的尋星熱潮,有可能找到這顆行星的確切位置。現時已有多個強力的太空望遠鏡正在努力尋找「第九行星」,包括位於夏威夷凱克天文觀察站內的10公尺雙筒望遠鏡。

巴特金說:「這是150年來,首次有確鑿證據證明太陽系內人類對行星數量的『普查』是不完全的。」 他認為,「第九行星」將幫助科學家解釋太陽系邊緣壟伊伯帶許多天體和碎片的奇怪特性。

原先太陽系存在九大行星的說法,但國際天文學聯合會大會2006年決定,不再把傳統九大行星之一的冥王星視為行星,而將其列為矮行星

香港《文匯報》綜合外電消息,天文學家估計,第九行星在太陽系形成之初已經存在,屬於由氣體組成的類木行星,起初位置可能較接近地球,但因與木星及土星距離太近,受其引力影響,最終移至現時軌道。

牛津大學天文學教授林托特形容這次是多年來最詳盡及令人信服的分析,新行星質量之高也出乎意料,但仍要解答這行星到底何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