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屆國家文藝獎 黃聲遠等7人獲殊榮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獎名單昨日揭曉,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林曼麗表示,相隔10年後,這個象徵文化界最高榮譽的獎項,7大領域都順利選出得獎者,包括詩人李魁賢、藝術家撒古流˙巴瓦瓦隆、作曲家金希文、編舞家姚淑芬、劇作家陳勝國、建築師黃聲遠與音樂創作者林強。7大類得主皆為萬中選一,明年3月底、4月初舉行頒獎典禮,每位得獎者可獲新臺幣100萬元獎金。

近10年來,「國家文藝獎」遴選出現難產,例如美術類、建築類得主都曾槓龜,舞蹈類更創連續7年從缺紀錄,上一屆才遴選出得主,除凸顯「國家文藝獎」門檻的瓶頸,也顯示國內舞蹈界中生代人才斷層的現象。

林曼麗指出,國藝會民國86年開辦「國家文藝獎」,民國94年改為每兩年選拔一次,一年進行選拔工作,一年進行頒獎與推廣,今年5月組成提名委員會,開始辦理推薦、提名,7大類獎項經過入圍、複審、決審的評審過程,今天召開董事會核定通過得獎名單,也是每兩年舉辦一次,首次選出得主。

李魁賢(80歲)得獎理由在於,他耕耘文學一甲子,秉持「生在怎樣的時代,寫怎樣的詩」的詩觀創作,以敏銳的觸覺觀察世界事物,關心時代的形相也堅守批判的立場,主張詩作是詩人經驗的投射、對世界事物的觀察體驗,詩作之外,其評論、國外文學的譯介質量豐碩均精,對臺灣文壇影響深遠。

撒古流・巴瓦瓦隆(57歲),透過書寫、思考及創作進行全方位的藝術社會實踐,從文化踏查到教育推廣,創立部落學校,展現文化自覺。其創作穿梭傳統與當代之間,悠遊於族群過往的藝術與圖像,展現多重藝術能力與對當代社會的省思。

金希文(60歲),作曲家暨指揮家,活躍於國內樂界,也在國際藝壇佔有一席之地,創作獨具風格,作品種類眾多、質量均佳,著重於探索如何在作品中融入臺灣元素與意象,其音樂內容的邏輯敘述、作曲構思的嚴謹度,獲選為臺灣代表性的音樂創作者,實至名歸。

姚淑芬(53歲),透過女性細膩視角,創造多元而獨特的舞蹈風格,舞作關懷社會議題,堪稱近年跨域跨界風潮的重要人物,並積極與國際連結,打造舞蹈創作平台,建構年輕創作者交流、發表、展演機會。

陳勝國(63歲),少數由民間劇場密集實作訓練出來的劇作家及導演。編創的歌仔戲劇本,充分掌握語言、表演、場面、技術,展現戲劇表現力、手法靈活、風格獨具又親近觀眾,為臺灣傳統戲劇開創新局。

黃聲遠(54歲),「田中央工作群」創辦人,以一種「生活」的工作基調,在宜蘭耕耘、創作,以友善的環境思考、超越建築專業本身的侷限,尋求人和土地最自在的相處關係,豐富、自然地體現出「建築是在地的社會實踐」的理想典範。

林強(53歲),電影音樂創作融入電子音樂風格及東方傳統音樂元素,透過音樂深刻勾勒電影情境,塑造完美的感知體驗,國內外多次獲獎。個人創作軌跡不僅包含知名導演,也積極與新生代導演、跨領域藝術家共同創作。

林曼麗說,國藝會董事會由61家企業成員組成,國家文藝獎強調公開公正,半年遴選作業,嚴謹而細膩,每階段邀請80多位各領域專家討論,每位得主都須經過2/3委員通過,條件指標很高,加上每個藝術類別生態不同,要選出7名獎得主並不容易,每屆出缺類別也大不同,獎勵名額最多7名,且接受從缺,就是不希望降低門檻。

林曼麗進一步指出,得獎者的創作成果是臺灣文化資產,希望透過推廣深入臺灣各角落與人心,未來將依照得獎者量身打造,配合每個人的創作性格,根據他們需求與期待設計推廣計畫,有別於往年製作紀錄片或出書的方式。

今年決審團委員名單包括,李敏勇、邱坤良、鄭德淵、平珩、王嘉驥、何榮幸、馮賢賢、姜樂靜等8人。

國藝會表示,國家文藝獎評選門檻,得獎者不僅該領域「年資要夠久」,具有「藝術的高度」,還舉得出代表性的作品,達到一定累積量;還要「持續創作」,有全新藝術作品發表;作品更要超越以往,走出獨特且具時代性的美學風格,卓然成家,可為國內藝壇典範。

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獎名單今天揭曉,相隔10年,7大類領域都順利選出得獎者。(記者黃朝琴攝)

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作曲家暨指揮家的金希文。(金希文提供)

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姚淑芬,積極打造舞蹈創作平台。(姚淑芬提供)

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陳勝國,為臺灣傳統戲劇開創新局。(明華園提供)

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詩人李魁賢,耕耘文學一甲子。(李魁賢提供)

第20屆國家文藝獎得主撒古流(中間),創立部落學校,展現文化自覺。(郭悅提供)

建築師黃聲遠,榮獲國家文藝獎殊榮。(田中央提供)

音樂人林強從流行音樂轉型跨界,成為國家文藝獎大黑馬。(林強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