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獎 30名得主發揮創新影響力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第21屆「保德信青少年志工菁英獎」今天舉行頒獎典禮,全國3千多名學生報名,30人榮獲「傑出志工獎」,受邀分享服務理念,其中8人脫穎而出成為「全國菁英獎」得主,同時現場揭曉最高榮譽「親善大使獎」,由新竹縣美國學校許哲維、臺北市北一女中黃品恩2人榮殊榮,他們以創新思維投入服務行動,倡議地方創生和環保議題,跳脫年齡與經驗的框架,發揮青春影響力。

新竹縣美國學校學生許哲維獲得「親善大使獎」,他出生時是早產兒,體重僅約1公斤,幼時幾乎住遍北臺灣醫院的加護病房,上國中後身體狀況才明顯好轉,有感於一路受到醫護人員與志工的關愛與幫助,希望能回饋社會。

許哲維表示,國一暑假,他與父親加入偏鄉修繕團隊,幫助新竹縣五峰鄉弱勢家庭修繕房屋,五峰鄉離新竹市區車程僅約1小時,生活條件卻與平地大不相同;結束修繕服務後仍心繫五峰鄉,前往當地部落田野調查和訪談耆老,發現在地工作機會不足,導致人口外流,而捐款僅能一次性幫助,無法解決根本問題。

為幫助原鄉自給自足,許哲維跨校組成志工隊,向企業爭取贊助,以提供資訊課程,並將泰雅原民兒童的音樂CD數位化上架至音樂串流平台;他更成立Rangi護手霜品牌,購買原鄉的小米、馬告等材料做成護手霜,扣除成本後的所得用來幫助當地桃山國小學童學習。

就讀北一女中的黃品恩從小受家人影響投入志願服務,她關注街友及貧窮問題,規劃「高中生視角的臺北城」導覽,將生命經驗連結學校周遭的歷史建築與文化,跳脫教室框架,引導同儕認識在地文化,反思自我及找到自信。

此外,黃品恩與同學組成Girls in the Oasis團隊,設計能收納菸蒂的《二合一環保菸盒》,成功申請專利,並發起「菸沒綠洲」環保行動,召集300位高中生參與淨街,藉由行動與倡議,喚起民眾對菸蒂嚴重危害土壤、海洋的意識。

今年有8人榮獲「全國菁英獎」得主,他們以創新服務思維,展開行動實踐對社會的關懷力,三義高中吳耀忠製作營養湯品送予獨居長者,暖心也暖胃;復興實驗高中柯卉芯,設計輔具幫助長者享受無礙生活;屏東高工黃詮佑,修補馬路坑洞足跡遍佈大屏東;明道高中蕭立楷,協助肯納兒接觸人群,為部落孩童課後輔導;北一女中羅雋甯,加入全球領袖組織,透過自媒體倡議性別平權;師大附中利昱翰關注社會議題,為偏鄉設計教學工具包;花蓮高中羅黃承揚,克服童年逆境,組織跨校營隊助弱勢;自學生陳聖庭結合語言與藝術專長,關懷社區兒童,培育兒少外語能力與國際觀。

其中,屏東高工學生黃詮佑從小學2年級加入補路行列,跟著爸媽修補馬路坑洞,從準備物資、插旗,到後來扛瀝青、補瀝青、操作壓路機,他的補路足跡遍布屏東許多鄉鎮,至今出勤時數逾3000小時,即使每週日早上6時多就要出門也不嫌苦,只為守護用路人安全,獲頒保德信志工菁英獎。

就讀電機科的黃詮佑,也結合補路經驗和所學,研究道路鋪設原理、瀝青石比例和壓路機操作模式,思索如何讓修補馬路更有效果,同時運用GPS定位紀錄填補馬路坑洞,並期許自己發揮影響力,連結更多資源,幫助協會購買堆高機、車輛等設備,招募更多志工,攜手保護用路人安全。

黃詮佑表示,爸爸曾因騎車遇到坑洞差點受傷,因此決定自掏腰包,填補路上坑洞,避免其他用路人受傷;3、4歲的他就經常坐在車上,看著爸媽到處填補馬路上的坑洞,後來爸爸更成立九如鄉路平慈善協會,號召更多人加入補路行列。

保德信青少年志工獎「親善大使獎」,頒給新竹縣美國學校許哲維、北一女中黃品恩。(主辦單位提供)

全國 30 位「傑出志工獎」得主出席分享服務感動和榮耀。(主辦單位提供)

榮獲「全國菁英獎」8位得主,以創新思維以行動對社會發揮關懷。(主辦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