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回》前往五島列島的「野崎島」——廢村中屹立的教堂,以及矗立著神秘巨石的「祈禱之島」

世界文化遺產「長崎與天草地區的隱匿基督徒相關遺產」包含了五島列島上的四個聚落和聚落遺址。其中,「野崎島的聚落遺址」自1966年的集體遷徙而成為廢村,一度變成無人島,但現在以「祈禱之島」之姿而受到關注。

五島是極樂世界,但去了之後卻發現是地獄

天氣晴朗時,從遠藤周作文學館所在的長崎市外海的海岬上,可以眺望五島列島的部分風景。

長崎西方100公里的海域上,有中通、若松、奈留、久賀、福江等五個島嶼,被稱為「五島」。此外,還有小值賀島、宇久島等有人島,總計有大小152座島嶼散落其中。

受到對馬暖流的影響,五島地區擁有豐富的漁場,夏季涼爽,冬季溫暖。地形變化豐富,包括自然海灘和海蝕崖,幾乎整個地區都屬於西海國立公園。

在小說《沉默》中,五島被設定為膽小的信徒吉次郎的故鄉。神父洛特里哥從外海的友義村到五島傳教了六天,當友義村的信徒開始受到迫害時,他逃到了五島,最後在山中流浪時被吉次郎出賣而被官兵逮捕。

基督教傳播到五島列島是在聖方濟·沙勿略抵達鹿兒島17年後的1566年。在1570年代,福江島上建了教堂,基督教信仰開始擴散。

島原天草之亂(1637-38年)後,基督教在五島也受到了嚴厲的鎮壓而衰退,但到了18世紀末,又有了新的動向。那就是,外海地區的隱匿基督徒們開始集體遷徙到此地。

外海地區距離長崎奉行所相當遠,不受幕府監管,並且混有大村藩和佐賀藩的飛地,領土劃分非常複雜,成為了暗中維持信仰的理想之地。

不過,此地區的平地稀少且土地貧瘠,生活相當艱苦。財政狀況嚴峻的大村藩為了控制人口成長,下令農民不能保留長子以外的子女。然而,對基督教來說,殺嬰是重罪。

就在此時,當地收到了來自五島藩的請求,希望大村領的農民能成為開拓移民。當時,五島列島的捕鯨業蓬勃發展,但缺乏足夠的人手種米供漁民食用。

1797年,有108人從外海地區移居到五島列島。據說其中大多數是隱匿基督徒。此後,移民人數不斷增加,最終超過了3000人。

然而,他們所面臨的是來自先住民的迫害及生活的困苦。肥沃的土地不被允許開墾,他們只能在山間荒地或離島的陡峭斜坡上開墾梯田。

當時,隱匿基督徒之間流傳著「五島基督徒之歌」,其中部份歌詞如下:

「五島,五島,人人都想去,五島是個人與土地皆溫柔的地方。五島是極樂世界,但去了才知道是地獄⋯⋯」

偽裝成神社信者的基督徒

世界文化遺產「長崎與天草地區的隱匿基督徒相關遺產」的12個構成資產之中,有4個位於五島列島。這些都是從外海地區遷徙而來的隱匿基督徒的聚落或聚落遺址。

其中,「野崎島的集落遺址」最吸引我。在面海的荒涼之地,獨自矗立著的舊野首教堂,以及,在沖之神嶋神社的後方佇立著被稱為日本版巨石陣的神秘巨石「王位石」──我想親自看看這兩個「祈禱的象徵」。


野崎島位於五島列島的東北方,小值賀島東方約2公里處。南北長約6.5公里,東西寬約2公里,總面積為7.36平方公里。隸屬於小值賀町。

一般前往野崎島的方式是從佐世保港搭乘渡輪約3小時,或搭乘高速船約1個半小時到小值賀島,再轉乘小值賀港的町營船「HAMAYU」。

雖然常被介紹為「無人島」,但正確來說應該是「近乎無人島」。島上唯一的休憩兼住宿設施「野崎島自然學塾村」有管理人(同時兼任教會等的導覽員)常駐,因此在人口普查上被列為有一名居民的有人島。

前往島上需要事先聯繫NPO法人小值賀島觀光協會。我也決定參加該協舉辦的野崎島導覽團。

早上7點25分,在小值賀港的離島候船室集合後,搭乘「HAMAYU」。途中停靠六島,大約35分後抵達野崎港。


往返小值賀島和野崎島的町營船「HAMAYU」,一天有兩班(有增班日)(天野久樹攝影)

當天的導遊是該協會的職員末永貴幸先生。我們邊聽末永先生的解說邊參觀島內。

首先我們前往的是野崎聚落遺址裡的「沖之神嶋神社神官屋敷遺址」。

沖之神嶋神社建於704年,是日本與中國主要航線(遣唐使)的守護神,為了能和小值賀島的「地之神嶋神社」面對面而建於野崎島的北端。

十九世紀初,有兩個基督教家庭從外海搬至野崎島。他們選擇避開已有當地居民的野崎聚落,在未開發的野首地區建立了新的聚落。他們偽裝成神社的信者,也參加神職活動等,希望不會被懷疑是基督教徒。


沖之神嶋神社神官家族所居住的房舍遺址。這座建於1896年的武士屋敷由小值賀町接手後進行修復(天野久樹攝影)

在草原上吃草的野生鹿群

野崎島另有一處基督徒聚落遺址,位於該島南端的舟森地區,大約建立於1840年。

據傳小值賀島的商人田口德平治前往外海地方,遇見了站在海岸上面帶悲傷的三位男姓。

聽了他們的描述後得知,原來他們是隱匿基督徒,隔天將被處決。德平治感到憐憫,於是將他們藏在船上,帶回小值賀。接著,讓他們住在當時無人居住的野崎島的舟森,並以僱主身份提供了工作機會。

到了1950年代,野崎、野首和舟森這三個聚落共有超過650人的島民居住於此。

然而,進入高度成長期後,單靠漁業和農業已經難以維持生計,男性們紛紛到外頭當移工。島上缺乏醫院和娛樂設施,年輕人也紛紛離開島嶼。人口減少情況加劇,1966年舟森聚落和野首聚落分別在1966年與1971年因集體遷移而廢村。

到了1990年代,野崎聚落的居民也離開了這座島嶼。2001年,最後一位住在沖之神島神社的神職人員也搬到了長崎,整個島嶼變成無人狀態。


呈現無人狀態的野崎聚落。被遺棄的房屋正逐漸崩壞(天野久樹攝影)

從聚落遺址往北走,視野逐漸開闊,眼前出現廣袤無垠的草原。砂質為紅土。樹木因為猛烈的海風而傾斜。

聽到我說:「這景色彷彿非洲的草原呢。」末永先生表示:「因為鹿會吃掉所有的草和花,所以現在這裡只長著鹿不喜歡吃的草。」

野生的鹿群取代人類獨佔這塊土地,大約有四百頭鹿在此生息。


草原被鹿群吃盡,宛如被剷平的草坪(天野久樹攝影)


在草原的北邊有一座觀景台,可以欣賞懸崖峭壁的景色。像鋸齒一般的岬角被稱為「軍艦瀬」,也被稱為「哥吉拉的尾巴」(天野久樹攝影)

匯聚信眾心意的教堂

舊野首教堂矗立在一座無人聚落遺址的小高丘上。

1873年,明治政府廢除了禁教令,野崎島的隱匿基督徒們全都接受了洗禮,正式成為天主教徒。

現今的野首教堂於1908年完工。以紅磚建造,宏偉莊嚴。令人驚嘆的是,這座教堂是由僅僅17戶的信徒共同建造的。

末永先生說:「居民們靠著補丁香魚攢了一些錢,然後共同出資建造了這座教堂。」

信徒們長期以來無法公開表達自己的信仰,因此將心願寄託在建造一座紅磚教堂上。即使生活貧困,他們仍共同籌措資金,據說最後籌到的款項高達現值的2億日圓。

後來他們集體離開了村莊,而原本作為祈禱場所的教堂,由長崎大司教區讓給小值賀町,於1989年被指定為文化財,並進行全面翻修。2011年,被列為國家重要文化景觀。

有一個場景讓末永先生難以忘懷。

那時候,他還是一名新手導遊。他在教堂入口前的石階下看到了一位年邁的婦人坐在那裡。詢問旁邊的家人後得知,這位婦人曾是這個聚落的信徒,雖然久違回到故鄉,但因行動不便,無法爬上長長的石階。末永先生告訴他們教堂後面的階梯較短,於是家人支撐著婦人,帶她進了教堂。

大約過了30分鐘。從教堂出來的女士的其中一位女兒對末永先生說:「這座教堂充滿著我們和祖先們的心意。請您一定要繼續守護它。」她說完後低下了頭。

教堂逐年劣化,也因颱風造成了不少的損害。進行修復工作需要相當的人力和費用。末永先生喃喃自語地說:「即使如此,為了讓前人的心意流傳給後代,我們也必須盡全力。」


舊野首教堂的設計者是被譽為「日本教堂建築之父」、出身於五島列島的鐵川與助(天野久樹攝影)


為了呈現柔和的曲線,採用竹子作為牆壁的骨架,充分展現了日本傳統技法(天野久樹攝影)


從教堂徒步約5分鐘即可抵達野首海灘,可見到白色沙灘和鈷藍色海水。夏天時,海灘總是湧入來玩水的旅客,也包括外國人的身影(天野久樹攝影)

是自然的產物?還是人為打造的呢?

王位石位於野崎島的北邊,矗立在沖之神嶋神社的神殿後方,自古以來一直是信眾們崇拜的神體。

巨石堆疊成鳥居般的物體,高達24公尺(相當於一棟八層樓高的大廈)。兩端的柱子最遠距離12公尺。兩端的柱子上水平地躺著一塊大小約8個榻榻米(5m×3m)、厚約2公尺的長方體石塊。這究竟是自然形成的還是人為製作的呢?


位於海拔超過300公尺的山腰斜坡上的沖之神嶋神社,以及神殿後方矗立的王位石。© Ojika island tourism


在1950年代初期進行的正式考古學調查中,得出了這些遺跡是古代的支石墓的結論。但仍有「自然形成說」,認為這是火成岩冷卻時形成的直線龜裂導致自然崩塌。© Ojika island tourism

從野崎聚落到王位石,單程約需步行兩個半小時。這是一條崎嶇陡峭的山路,有滑落的危險,也可能會遇到野生的山豬。因此,小值賀町要求民眾不要單獨前往,而是參加由當地工作人員陪同的徒步旅行團。

我是在十月初來到這個島,當時天氣還像盛夏一樣炎熱。可惜的是我放棄了前往王位石的計畫。

我對王位石產生興趣的契機是參加了長崎縣九月舉辦的世界遺產登錄五週年紀念特別活動,探險家高橋大輔先生(57歲)的演講主題正是「隱匿基督徒的探險之旅」。

高橋先生出生於1966年的秋田市。從就讀明治大學時,開始漫遊世界六大洲。36歲那年,他辭去了在東京一家廣告代理公司的工作,結束了13年的職涯後回到秋田,成為一名自由探險家。

他以「旅遊在故事中」為座右銘,持續前往世界各地的神話和傳說場景,進行考證。2005年,他在南美智利附近的一座孤島上發現了被認為是羅賓遜·克魯索的原型ーー海盜亞歷山大·賽爾科克的住所遺跡,因此聲名大噪。

「賽爾科克並不只是在海灘上等待救援。作為一個英國人,他不僅是一個漂流者,也是一個隱藏者。當時,英國正在與西班牙交戰,絕對不能讓西班牙人發現他。因此,我也徹底成為一個隱藏者,融入他的內心世界,經過13年的努力,才找到了他的住所遺跡。」

深入隱匿者們的內心

高橋先生特別關注野崎島的原因在於,隱匿基督徒偽裝成信者並前往神社參拜的這個事實。

據史料記載,沖之神嶋神社的信眾長久以來將王位石視為自然形成的鳥居。鳥居被視為「聖」與「俗」、「天」與「地」之間的分界線。

「那麼,隱匿基督徒們將那塊巨石視為什麼?又是用什麼樣的心情仰望它呢?」

1970年代一位在舟森聚落遺址過著隱居生活的西班牙修女所發現的石碑上,刻有「十字架」和「天地」的文字,可以說是提供了解答的線索。

「這該不會就是『天地之始』?」

「天地之始」是在江戶時代的禁教時期所著,被認為是長崎的隱匿基督徒所書寫並秘密傳閱著的聖經。

於是,高橋先生得出了以下的解答:

「對他們來說,王位石是分隔天堂(天)和人間(地)的大門,他們或許認為在那扇門的另一邊,有天堂在等待著他們。」

雖然這只是高橋先生的推測,不過,他認為,「隱匿基督徒也和我們一樣,是信仰著八百萬神靈的日本人。」

「在走訪基督徒聚落時,發現了許多我無法解讀的文字。我的探險之旅還沒結束。希望大家也能夠試著以身為隱匿基督徒的角度,來參觀這些史蹟。」

標題圖片:在野崎島中央、面對大海的小高丘上,至今仍保留著紅磚建造的「舊野首教會」。周圍的石牆則是梯田的遺跡。過去的住宅和小屋已經變成木片散落四處(天野久樹攝影)

天野久樹 [作者簡介]

負責nippon.com東京2020年奧運與帕運的相關報導。翻譯家、自由撰稿人。1961年出生於秋田縣,畢業於早稻田大學政治經濟系經濟專業、義大利國立佩魯賈外國人大學文學部義大利語與義大利文化傳播專業。曾在每日新聞社作為體育部記者工作了約20年。著作有《濱松摩托車賽物語》(鄉土出版社/1993年)、譯著有《愛爾頓·塞納 明知故犯》(三榮書房/2015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