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屆金穗獎得獎名單揭曉 動畫《熱帶複眼》勇奪金穗大獎

記者王丹荷/綜合報導

第45屆金穗獎頒獎典禮今日舉行,不分類別的「金穗大獎」由張徐展的動畫《熱帶複眼》榮獲,也是該片繼去年榮獲金馬獎最佳動畫短片後再奪大獎。江宗傑邀來潘麗麗、游安順詮釋老夫老妻回憶與分離的《大日子》贏得「最佳劇情片」;學生組部分,謝麗伶執導的《當哨聲響起》獲得「最佳學生劇情片」。

金穗獎以短片新銳為獎勵對象,總獎金高達540萬,頒獎典禮由王渝萱與王渝屏兩姊妹主持,頒獎嘉賓包括評審團主席王小棣導演、金馬影后謝盈萱、導演沈可尚、監製李耀華,以及金馬獎最佳男配角陳竹昇與朱軒洋,金鐘得主莊凱勛和孫可芳、林哲熹、蔡嘉茵、百白等眾星雲集,除了正式評審團,2個會外獎(影評人推薦獎、社群名人推薦獎)評審也蒞臨現場,一起支持新銳短片創作。

今年共有331部影片報名,62部入圍。評審盛讚獲「金穗大獎」的《熱帶複眼》打造出令人神往如入異境的紙偶宇宙,開創出電影視覺藝術的新格局,負責音樂與音效的馮志銘與落差草原WWWW樂團也以充滿風格與精準的聲音設計獲得個人獎。

導演張徐展表示:「金穗獎讓短片劇組有單項獎項的肯定,對我來說這是很重要的事情。我們的聲音不只是音效,它可以是跟影像搭配的象徵;我們的美術不只是造型,更是時間與空間的創造,我們創造一種複眼式的影像語言來詮釋多重線性的敘事可能,是一部為大銀幕而做的影像創作。希望大家能在戲院大銀幕觀賞這部作品,感受影片聲音、美術、和敘事上的各種細節。更感謝評審把金穗大獎頒給動畫作品,對我們來是說莫大的鼓勵,期待臺灣未來10年會有更多精彩的動畫誕生,我也會繼續拍出讓自己既興奮又期待的創作。」

《大日子》除贏得「最佳劇情片」,攝影師李政鋒獲得「最佳攝影」肯定。張弘榤以拍攝鯨豚生態、極具關懷與警世的《鯨之聲》贏得「最佳紀錄片」。蔡旭晟《魍神之夜》結合臺灣民俗美學及成熟動畫技術而獲得「最佳動畫片」。林仕杰在贏得「最佳實驗片」的《土星頻道》把日常影像、城市景觀及聲音,轉化成趣味盎然饒富深意的都市交響曲。

學生組部分,謝麗伶執導的《當哨聲響起》以校園儀隊風波大膽質疑威權,獲得「最佳學生劇情片」。黃聖鈞、薛若儀細膩呈現大體修復師工作的《百夜縫生》贏得「最佳學生紀錄片」。洪楷勛以看似簡潔舒緩實則情感濃郁的公路電影《路上》贏得「最佳學生動畫片」。林芷暄運用色塊、線條與顏料展現遊子情懷的《回家路上》獲得「最佳學生實驗片」。

不分類別的「評審團特別獎」由王彥蘋《是日大暑》,卓怡文《溫柔的誕生》,劉琬《鷺鷥河》,梁廷毓《食人之地》,以及4部優秀學生劇情片獲得評審青睞,包括《瑪麗快跑》(林世菁)、《演習》(王俊為)、《山中怪人》(李金岳)、《跳繩》(吳姿澐),他們從內容主題、演員表演到整體執行,都令評審印象深刻。

本屆個人單項表現獎,除了獲「最佳攝影」的《大日子》和「最佳音樂音效」的《熱帶複眼》,傅崑閔在《燒》、《野薊》的表現贏得「最佳製片」。實驗片《27》的洪瑋伶和辛佩宜贏得「最佳剪輯」。本屆「最佳編劇」由《有了?!》的潘客印與《送行》的顏皓軒共享。《橋頂少年》的林毓家和《瑪麗快跑》的黃凱莉雙雙獲得「最佳演員」。

2023第45屆金穗獎得獎作品即日起至5月31日,可於線上影院另外購買得獎影片觀賞,更多活動詳情請上金穗官方網站查詢。

第45屆金穗大獎得主《熱帶複眼》。(金馬執委會提供)

第45屆金穗獎得獎者大合照。(金馬執委會提供)

第45屆金穗獎頒獎典禮頒獎嘉賓 李耀華(左起)、謝盈萱、沈可尚。(金馬執委會提供)

第45屆金穗獎頒獎典禮主持人 王渝屏(左)、王渝萱。(金馬執委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