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回:鐮倉新佛教的誕生

從平安末期到鐮倉時代,以天臺宗為母體,誕生了各種各樣的佛教教團,佛教首次成為對一般民眾也有意義的宗教。再加上重視冥想的禪宗,日本不斷創生出多彩的佛教世界。

新的佛教教團以天臺宗為母體誕生

12世紀到13世紀是日本佛教的重大轉折期。這段時期,日本佛教從貴族權力構圖下的真言宗和天臺宗這兩大密教相峙局面,急速奔向多樣化,出現了主張修持不同法門的多個教團並立的局面。構成現在日本佛教的宗派,幾乎都是這個時期誕生的。

這種多樣化的起點便是天臺宗。天臺宗是相容並包了多種佛教思想的複合體,因此在探索新的佛教思想的時代,就成了絕佳的土壤。在天臺宗學習了佛法的僧侶中,出現了不滿其過於複雜的教義,希望擁有強大穩固的單一思想的一群人。他們從融入天臺宗教義的各種思想中抽取出了某些特定的思想,將之主張為「佛教正法」,並形成教團。這種趨勢同時多點發生,於是就出現了多個新型佛教教團並立的局面。

人們開始追求一種能淩駕於整個日本社會之上的力量帶來的救濟,而不是僅限於以貴族為中心的封閉圈子中。這時,佛教才終於成為了對一般民眾而言也有意義的宗教。在天臺宗母體下誕生的各種佛教教團不再局限在貴族圈子,而是得到了武士、商人、農民等更多階層的廣泛認同。而另一方面,原本依附於權力的兩大密教也積極接納這一動向,開始提出「拯救眾生」的口號。12世紀到13世紀是日本佛教開始真正認識到宗教最本質的作用——「拯救苦難眾生」的時代。

旨在拯救眾生的「淨土系諸教團」和「法華經信仰教團」

這個時期粉墨登場的佛教教團主張的拯救眾生的方法大致可分為兩種。

一種世界觀是認為在別處有一個與這個世界隔絕的理想世界,向住在那個世界的佛陀許願,就可以讓佛陀帶我們到那個世界。提倡的是從苦難世界解脫的方法。其典型就是法然和親鸞率領的淨土宗和淨土真宗等「淨土系諸教團」。

另一種世界觀則相信佛陀以我們肉眼不可見的姿態常住於這個世界,通過誦讀特定佛經,執行特定儀軌,佛陀就能讓我們周圍的世界變得安樂無比。換言之,是一種試圖通過信仰之力來改變現狀的教義。日蓮率領的「法華經信仰集團」便是其代表。

這些主張激進且單一教義的教團,在老派的兩大密教看來,自然是威脅自身既得利益的、麻煩的新興宗教團體。因此,在這些新型教團擴大勢力版圖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發生了激烈的宗教衝突,各地都出現了武裝衝突和政治迫害。然而,以民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宣說教義的新型教團的發展勢不可擋,其勢力範圍不斷擴張。

如此,日本佛教就形成了三足鼎立局面,分別是以純正密教為教義的真言宗,給多種佛教思想的集合體覆上一層密教面紗的天臺宗,從天臺宗的多種佛教思想中抽取特定思想作為教義的各種新型佛教教團。並且這些宗派在經過對立和爭鬥之後,逐漸劃定勢力範圍,河水不犯井水地共存共棲了。觀察這一分歧的過程可知,日本佛教的基礎是密教色彩的世界觀。

提倡知性生活方式的禪宗

然後在這一動向之外,還出現了禪宗。禪宗是傳說中的開山祖菩提達摩5世紀到6世紀在中國始創的新型佛教。釋迦牟尼宣說的佛教原本是希望通過冥想修行完成自我變革的宗教,為此他制定了修行所需的功課。誰都能夠平等地修習功課,走向開悟的流程是有明確規定的。然而禪宗卻將這一流程進行了神秘主義處理,認為這一流程「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需在實際修行生活中專心冥想,重視冥想狀態本身。禪宗是比起思想和世界觀,更重視知性冥想生活的宗教。

禪宗這種特質受到了中國文人階層的熱捧,在8世紀之後迅速發展起來。這種禪宗於12世紀到13世紀正式傳入日本。如今日本禪宗有臨濟宗、曹洞宗、黃檗宗的三派存在。其中臨濟宗和曹洞宗就是始於這個時期。而黃檗宗則是進入17世紀後由隱元傳入日本的宗派。

禪宗是重視知性冥想生活本身的佛教教派,所以其教義並沒有確切的內容。日本臨濟宗創始人榮西重視密教,曹洞宗開山祖道元則有其獨到見解,認為「我們本來就是佛,是通過冥想來確認此事的」。雖然思想各不相同,卻都以冥想修行為主,禁欲且重視知性生活形式是日本禪宗各派的共通之處。這點受到了當時以武士階級為主的知識階層的歡迎。之後的禪宗又發揮了將最前沿的中國文化引入日本的窗口功能,也與花道、茶道、能樂等日本文化顯示了極強的親和性。這些其實都很好地體現了禪宗將知性的冥想生活當做基石的特性。

如此一來,兩大救濟宗教「淨土系教團」和「法華經信仰教團」、提倡知性的生活方式的禪宗,加上密教這四大類宗派就在日本生根發芽。此時確立的日本佛教的格局由此延綿800年直至今日。

反溯歷史,長途跋涉回歸佛教出發點的日本佛教

對比印度佛教史和日本佛教史是一項饒有趣味的工作。在印度,佛教始於以冥想自我修行為基礎的釋迦牟尼的早期佛教,然後逐漸發展出了認為可以靠各種神秘力量達到救濟的各類大乘經典。接著,將這些各色神秘的救濟方法都進行大一統操作的密教登場,最後卻因為與印度教同化,導致印度佛教的消亡。

而日本佛教卻是從引入印度最終階段的密教出發的。換言之,日本佛教史是從最後也是最新型的佛教開始發展的。然後那些覺得靠密教教義無法解脫的一群人又從完整保留了密教之前各種大乘佛教思想的天臺宗教義裡去尋找答案,根據各自的個性選取了一種單一的法門,並創立了自己的教團。這是12世紀到13世紀期間日本佛教的狀況。如果將禪宗視為釋迦牟尼原教旨佛教的大乘佛教改良版,那麼也可認為這個時期,釋迦牟尼的原教旨佛教也被部分地引入了日本。日本佛教從密教開始,經密教前的大乘佛教世界,然後又部分地回歸到釋迦牟尼的原始佛教世界,正好是印度佛教歷史的逆行。

這種狀況一直持續到距今100年前左右。然後到了明治時期,日本結束鎖國,開始積極引入海外文化後,這下原教旨的釋迦牟尼的佛教又逐漸從斯裡蘭卡和東南亞諸國傳入日本。其結果就是日本佛教再次與反溯歷史,經過漫長的跋涉,終於抵達了佛教的出發點。

將日本佛教史作為對印度佛教史的逆行現象來把握,就能對大框架有個很好的理解了。這種特別的歷史進程造成的結果就是,現代的日本佛教是一個幾乎囊括了從早期佛教到密教的所有佛教思想的複合型宗教世界。

佐佐木閑 [作者簡介]

花園大學文學系特任教授。1956年出生於福井縣。京都大學工學系工業化學專業、文學系哲學專業畢業。該大學研究所文學研究科博士課程滿期退學。博士(文學)。加州大學留學後,任花園大學教授。退休後任現職。專業是印度佛教學。獲得日本印度學佛教學會獎、鈴木學術財團特別獎。著作有《何謂出家》(大藏出版,1999年)、《印度佛教變遷論》(同前,2000年)、《犀角們》(同前,2006年)、《般若心經》(NHK出版,2014年)、《大乘佛教》(同前,2019年)、《佛教的宇宙觀》(化學同人,2021年)等。在個人Youtube頻道發佈視訊講解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