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健觀點》你要的是真相?還是洗腦材料?

112年國中教育會考第2日,新北考區考生進試場場景。   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112年國中教育會考第2日,新北考區考生進試場場景。 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Newtalk新聞] 英文「教育」(education〉一詞,拉丁文原意是「引出」。就是不直接傳授知識,而採用對話、思辨,一步步啟發對方的思考,引導出智慧。

所以,教育的本質不應該是灌輸統治階級的意識形態,反而是要幫助學生「批判思考的建構」。真正的教育是讓孩子學會獨立思考的方法,而不是以「標準正確答案」的教科書方式,壓制一切的思辨能力。

2024年國中教育會考日前放榜,大台北區各高中錄取分數及排名掀起關注。尤其是戒嚴時代的女生第3志願景美女中,從原本第3名跌落至現在的28名。會考積分更從滿分36分,降至22.8分就能考上,已從明星高中淪為社區高中。

儘管景美女中曾出過蔡依林、張鈞甯、陳綺貞之類的女神級人物,但事過境遷,如今各校紛紛超車,網路上鄉民對此大多不勝唏噓。本魯也在《新頭殼》發表拙作〈景美女中為何從Top3跌下神壇?〉,指出:

建中、附中、成功、北一女、中山這5家日治時代就設立的「5省中」,戰後迄今70多年來,始終是明星學校。無論那些掌權的高級外省人有多仇日恨日,當年眷村小孩考上「5省中」,家裡照樣放鞭炮慶祝。

相反的,戒嚴時代國民黨設置的景女、中正(原士林)、復興、板橋、泰山(原新莊),卻淪為家長公認的「2流5省中」。雖然在僧多粥少的北聯時期,「2流5省中」也是很難考,但戒嚴時永遠排名在「5省中」之後,解嚴後排名更是逐年下滑,如今全都淪為社區高中了。

為什麼同樣是殖民統治,日本能在台灣各地創設明星中學,但國民黨卻辦不到呢?國民黨的「2流5省中」,永遠排名在日本「1流5省中」之後。甚至解嚴後更慘,為何那些新成立的社區高中,排名會超越「2流5省中」呢?

本魯提出這樣的「歷史大哉問」,讓很多黨國餘孽看了立刻老羞成怒,私訊痛罵本魯自己是8流5專生,憑什麼取笑「2流5省中」?甚至汙衊本魯當年必定是糾纏景女未遂,如今才夾怨報復?

老實說這些攻訐本魯的私訊,甚至PO在某些論壇的洗版留言,就回到拙作題目上所問:你要的是真相?還是洗腦材料?因為無論本魯當年讀的是什麼學校,或本魯年輕時有無八卦,這都與真相無關吧?

當然,也有些值得討論的留言,因為凸顯了真相的多面性。例如有人認為中正排名第4,與排名第3的成功景女都只差1名,為何在戒嚴時代,景女是明星學校,中正就不被家長認為是明星學校?

但本魯要提醒一件事,中正的狀況與景女還是不同。戒嚴時代中正排名不是第4,而是男生第7,女生第6。

因為傳統的明星學校「5省中」,他們都設有夜間部,志願排行也都在中正之前,所以中正男生被擠到第7,女生被擠到第6。(但景女未設夜間部)

當然,從這點也可證明,景女與中正如今是同病相憐,排名都被擠到後面。但當年景女的成績,還是比北一女及中山的夜間部要高。

從中正無論男女生,排名都在「5省中」夜間部後面,景女卻能超越比一女及中山夜間部,就可見景女在家長心目中,排序與中正並不在同一層級。

聯考真的對貧困學生有利嗎?

這麼多年來,始終有人質疑多元入學會強化社會不平等,因而主張恢復聯考制度,才能彰顯公平競爭。就像那些黨國餘孽,始終懷念戒嚴時期的美好,堅信「民主不能當飯吃」。

聯考就像中國傳統的科舉制度,總能給人「很公平」的印象,能讓少數窮人家藉此翻身。但這是真相?還是洗腦材料?就看你想要的是什麼。

有些人始終堅信,聯考對貧困學生有利,因為只要考一次,不僅省錢,還省時省力。但這種說法只適用於成績好且家境好的考生,他們高中只要考一次公立高中聯招,大學也只要考一次日間部聯招。

對成績不好或家境不好的國中畢業生來說,除了公立高中聯招,可能還要考五專聯招、公立高職聯招、私立高中職聯招、師專體專藝專各校招生,還有再興、延平、辭修等明星私校單獨招生,甚至中正預校等軍校招生。

對成績不好或家境不好的高中畢業生來說,除了大學日間部聯招,可能還要考大學夜間部聯招、三專日聯招、三專夜聯招、警大、警專與軍校聯招。

在聯考的年代,除非成績好,家境好到也不用擔心學費問題,否則畢業生一個暑假下來,也是要報考很多場不同的聯招,不會比今天的考生輕鬆吧?

聯考為何會有這麼多重考生?

如今的多元入學制度下,雖然還是有重考生,但比率很低,重考也不見得占優勢。但在聯考的時代,只要家境好,有專門提供重考生的補習班,也就是俗稱的「國四班」或「高四班」。

教材是教育部統一制定,考試又是各校統合聯招,加上電腦閱卷都是選擇題,只要家裡出得起錢讓學生補習重考,重考生的優勢當然大於應屆生。

至於聯考時代都是一些什麼人在重考,很多人可能直覺以為,當然是考不上的人才會重考。其實不然,考上但覺得考不好的,第2年還是會來重考。像是考上私立大學的,有些還是重考,目標是公立大學。

那麼已經考上公立大學的,會不會還來湊熱鬧重考?當然有,1977年的夏天,18歲的新竹高中學生柯文哲,心不甘情不願地考上了在當時是第2志願,但卻是公費的國立陽明醫學院醫科。

為了上第1志願的台大醫科,1978年柯文哲是否有重考?本魯從舊報紙的榜單上查不到,無法判斷。但查1979年的榜單,就能看到柯文哲重考上了台大醫科。

像柯文哲這樣都已經唸了陽明醫科,還堅持要重考台大醫科的重考生,在當時是特例嗎?本魯認為不是,就在1978年,重考上了台大醫科的范盛欽,建中畢業考上台大牙醫,卻還是堅持重考。

另外像是附中畢業的李更森,前1年已考上台大中文系,但依然重考,只為了要進台大外文。聯考時代的重考生,不是考不上所以才重考,甚至不是考不好才重考,而是他自己認為考不好才重考的。

男生考公立高中為何比女生難?

最後要提醒鄉民的一個聯考常識,就是很多人以為聯考的考題偏背誦記憶,所以女生錄取分數會比男生高。其實不然,以高中聯考為例,男女生的考題,除了作文題目不一樣,其他題目都一樣,閱卷標準也一樣。

以本魯1978年國中畢業時,參加的北區公立高中聯招來說。男生錄取9,537人,女生錄取6,622人。男生錄取人數比女生多了將近1/3,所以男生的錄取分數,應該要比女生低吧?

事實卻不然,1978年的北聯最低錄取分數,復興男生是532分,復興女生卻只有514分,男生還是比女生高了8分。

如果是只比男女生的第1志願,建中日是614.5分,北一女日卻只要592.5分,男生比女生甚至高了22分。

即使男生錄取人數比女生多了將近1/3,男生錄取分數依然比女生高,可見當年重男輕女的社會風氣。很多成績不錯的女生,因為家裡的期望,放棄報考公立高中,直接報考公費的師專與護專,或是畢業後能直接就業的五專,以致男生考公立高中還是比女生難。

所以還是那句老話,聯考就像中國傳統的科舉制度,真的「很公平」嗎?真的能讓窮人翻身嗎?就看你要的是真相?還是洗腦材料?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韓國歐巴最愛的制服!景美女中拿下第一
世運首金 景美女中拔河隊奪冠

112年國中教育會考第2日,新北考區考生應試場景。   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
112年國中教育會考第2日,新北考區考生應試場景。 圖:新北市教育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