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仁健觀點》黃埔老軍頭為何這麼堅持要踢正步?

有網友號召五年級生重回凱道踢正步。   圖:翻攝自「2016五年級凱道閱兵指揮部」臉書
有網友號召五年級生重回凱道踢正步。 圖:翻攝自「2016五年級凱道閱兵指揮部」臉書

[Newtalk新聞] 別人上太空,我們殺豬公。2024年6月16日,是高雄鳳山「陸軍軍官學校」宣稱的「黃埔百年校慶」,6月6日在高雄鳳山陸軍官校舉行了第一次全程預演。

這次預演是由國軍第4作戰區指揮官(陸軍8軍團)呂坤修中將主持,首先指揮官校閱由陸、海、空軍官校及國防大學政戰、管理與理工學院等6所軍事院校學生所組成,總共編成18個連地面部隊,隨後這6所軍事院校學生,以正步連分列式依序進場。

不過這次的「黃埔百年校慶」分列式踢正步,其實與大多數資深鄉民記憶裡的國慶日總統府前閱兵並不一樣。

這次的學生正步連通過司令台前,並不是端槍擺手踢正步,而是以「用槍」姿勢踢正步。當指揮官下達「向右看」口令時,部隊則收回以「端背槍」敬禮姿勢通過。簡單說就是只踢正步不擺手,部隊可以專心訓練下半身,難度減輕很多就是了。

然而即使是這樣,因為新人新氣象,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6日在立法院備詢時還是正式宣布,以「不符合戰訓本務的形式主義」為由,宣布取消國軍踢正步與刺槍術的訓練。鄉民一陣歡呼,老軍頭則如喪考妣。

2024年6月6日《新頭殼》記者林朝億台北市報導〈顧立雄廢黃埔學生「踢正步」:百年校慶後以「齊步」為主〉:

「陸軍官校踢正步傳統多年,但屢遭質疑荒廢戰訓本務,也對健康不利。……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邀請國防部部長顧立雄報告業務概況,並備質詢。

這也是文人出身的顧立雄擔任國防部長後首次到立法院外交及國防委員會備詢。他也於活動前接受媒體訪問。

陸軍官校百年校慶,對於是否表演『踢正步』,顧立雄備詢說,對於聯兵旅部分,本來有六個聯兵旅各派一個連來參與黃埔百年校慶,他將這個取消,讓聯兵旅回到戰訓本務。因為,百年校慶還是以官兵學生為主體,所以聯兵旅就不用參與這個黃埔百年校慶。

顧立雄說,另外,有關黃埔校訓學生連部分,因為之前就已經說,他們已經訓練踢正步好幾個月,『我想我尊重原來邱部長的決策,我就不改變它。但我現在要求他們以後以齊步的方式為主,也就是之後的校慶就以齊步來進行,就不再踢正步』。」

為何「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

正步又稱鵝步或刺步,是一種隊伍行進的步法,主要應用於閱兵分列式中行進的軍人。但從戒嚴時代起,台灣很多高中,尤其女子明星學校,也都有儀隊之類的社團,請專任教官來指導社員。

因此在台灣民間,踢正步就跟8+9的宋江陣,大媽的廣場舞一樣,愛恨也都很兩極。愛的人超愛,恨的也入骨。

從歷史來看,正步是從普魯士軍隊在閱兵中使用,後來推廣到世界各國。有一說這是源自於17世紀的芭蕾舞,到了18世紀腓特烈大帝才把它納入閱兵的步伐。

這種很像芭蕾舞的走步,只是繃直腿邁大步,腿踢得不太高,德文叫「Stechschritt」,意指突破、刺穿,用以展現無堅不摧的軍威。

在當時的戰爭中,普魯士軍隊面對敵人的砲火,經常昂首挺胸列隊正步前進,用以造成敵人的心理壓力。但20世紀機關槍普及後,這種宛如自殺的進攻方式就不再有效,只剩閱兵時使用了。

如今各國軍隊的正步步法並不相同,但主要特徵依然都還是:行進時每個人上身直立,兩腿繃直和兩腳著地用力,隊伍遵循一定節奏整齊前進。

這種行進方法意在展現軍威,但由於訓練費時費力,有如軍隊不務正業,因此遭到非議。另外也有人認為這種訓練,會導致膝蓋受傷,甚至後腳跟用力著地會傷腦。

踢正步被視為威權與軍國主義象徵,2002年時陸軍官校校長楊國強,在國軍軍事教育會議上提議取消。隔年時任國防部長湯曜明,將研究報告呈請陳水扁核示,正式取消踢正步訓練,只保留三軍儀隊依軍禮需求使用正步。

但蔡英文執政後,重用的「兩皮將軍」(只管頭皮和草皮)邱國正,宣稱他要重振軍威,陸官恢復踢正步訓練,於百年校慶時展現訓練成果。不過修正後的「推槍式」正步踢法,由於型態與解放軍雷同,引發輿論抨擊「國軍共軍都是中國軍」的質疑。

什麼是「612凱道閱兵」?

如今「邱班長」拜寶貝兒子之賜,終於下台走人。新任國防部長顧立雄正式宣布,取消前部隊踢正步,引發國軍守舊派的老軍頭不滿。「612凱道閱兵」發起人何啟聖認為,踢正步是領導心法,預官排長出身的顧立雄,根本無法心領神會。

至於什麼是「612凱道閱兵」?2016年3月,馬英九執政末期,網路瘋傳一段「憲兵集體扛槍逛大街」的影片。一群亂七八糟的男男女女,左右鄰兵步伐不一、行進隊伍歪七扭八,甚至還有多人同手同腳,慘不忍睹到大家都以為是KUSO影片。

但最後證實這是憲訓中心1月4日舉行的「志願役新兵專長銜接教育」結訓典禮,這197名表現得比鄉下喪儀社更糟的男男男女,竟然都是剛結訓的志願役憲兵。

一個穿著制服的團體,走起路來別說沒有在機場裡空姐的水準,隨便找隊童子軍也都比他們強。在各界不斷的撻伐聲浪下,國防部發言人羅紹和說:

「憲訓中心這一次貿然地做這樣大方隊的閱兵分列,在思慮上面是欠周詳,幹部在這個部分是有需要檢討的地方。」

隨後懲處名單也火速出爐,憲訓中心代理上校主任楊寶忠記過1次並調離現職,參謀主任鍾源華記過1次,政戰處長楊富義申誡2次,其他包括學生大隊大隊長、中隊長等,通通遭到處分。

其實正如發言人羅紹和所說,國軍已改成募兵制,志願從軍者役期長,有充分的時間可以訓練;但憲訓中心主官好大喜功、不自量力,連志願役憲兵結業了,齊步走這種基本教練都無法落實,把同手同腳的天兵抓來「越級打怪」,挑戰至少要耗費半年訓練的大方隊閱兵分列,被懲處並不冤枉。

可是天兵主官被懲處後,風波卻未平息,網路上興起了一片懷舊風。中央社新北市3日「找回軍魂,五年級生號召凱道正步校閱」,報導一群「五年級生」為找回軍人魂,號召萬人上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踢正步,暫訂6月12日在台北市總統府前凱達格蘭大道實施正步校閱,這就是「612凱道閱兵」。

陸軍官校為何一直都招生困難?

身為五年級前段班的資深天兵,本魯也想說句公道話。沒錯,現在國軍招募來的3年志願役,或是今年開始的1年義務役,真的都需要落實訓練。

可是我們要的是美軍訓練,不是黃埔訓練。這些營方陣踢正步、千人團體刺槍術、疊豆腐乾棉被、拔草刷油漆,甚至「黃埔十大菜」的惡整菜鳥,都是早該走入歷史焚化爐。但在黃埔老軍頭的頑抗下,始終殘留在軍隊裡,尤其是在陸軍官校。

這些黃埔老軍頭為何這麼執迷於踢正步?其實說穿了就是自卑感作祟。他們都知道陸軍官校招生困難,這是從戒嚴時代就已經存在的事實。不只是民間這麼看軍人,尤其是陸軍,連眷村裡的人也這麼認為。

但這是惡性循環,陸軍官校的教育方式越守舊,越顢頇,就越招不到生。而這些自卑感作祟的老軍頭,也就更加恐懼大家看不起他們,於是更加堅持要踢正步,像是「學長學弟制」及「黃埔十大菜」絕不能廢一樣。

難怪英國知名作家喬治.歐威爾(George Orwell),會在〈England your England〉這篇文章中,批評軍隊的「踢正步」:

「踢正步是人間最糟糕的景象之一,比轟炸機丟炸彈還令人噁心。它只是一種赤裸裸的權力展示;蘊於其中的,是一種刻意地用馬靴去踐踏人性尊嚴的模仿動作。它的醜陋性正是其存在的最佳理由。它想表達的就是:『沒錯,踢正步很醜陋,但是你不敢當面嘲笑我。』閱兵這件事情,只存在於那些『人們不敢嘲笑軍隊的國家』裡面。」

波蘭裔英國歷史學家諾曼·戴維斯(Ivor Norman Richard Davies)。在《歐洲史》(Europe: A History.)書中更明白出,踢正步就是軍人的自卑感作祟:

「在那個軍國主義時期,正步的意義,對普魯士軍隊自身來講,表明他們的紀律性及身體素質足以應付一切命令;對普魯士的平民來講,表明不遵守紀律將被無情地粉碎;對普魯士的敵人來講,表明普魯士軍隊不是穿著制服的農村小伙子,而是超人。」

查看原文

更多Newtalk新聞報導
顧立雄廢黃埔學生「踢正步」:百年校慶後以「齊步」為主
大象「林旺」本名「阿美」 是孫立人從日本手中帶到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