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中性藝術家羅尼霍恩 活出自己

簡秀枝》中性藝術家羅尼霍恩  活出自己
簡秀枝》中性藝術家羅尼霍恩 活出自己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以孤獨(solitude)自我調侃、90%的時間在閱讀的國際知名視覺藝術家羅尼.霍恩(Roni Horn,1955-),已成為兩岸三地的紅人,她謎像的身份和創作語彙,是藝術界近期討論的重點。

黑色粉色玻璃雕塑、崁著白色塑料與鑄造文字的長方形鋁製雕塑、攝影平版畫、禽鳥、肖像照片,呈現在台北文心藝所,看似不大的展間,滿滿都是學問,有人在作品前冥想靜思,咀嚼深意,但也有人,進了門,轉了展場一圈,滿頭霧水,然後奪門而出。

這是藝術家羅尼.霍恩作品給人的印象,只度有緣人,就像她的中性打扮、雌雄同體(Androgyny)的思維一樣,不希望在身份認同(identity)多被作文章。

香港、台灣的展覽之後,號稱是亞洲最大規模的羅尼.霍恩個展,本(6)月6日,將在中國順德和美術館舉行,話說繼續擴大延燒。

兩岸三地的展覽紅人

羅尼.霍恩在大中華地區的首次個展,係從香港開始,最初,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在香港H Queen’s 大樓的空間,舉辦回顧展,羅尼.霍恩本人精選並策展,集結了創作於1983年至2018年的50餘件作品,涵蓋了紙上作品、攝影、裝置與雕塑,鋪天蓋地呈現她多領域的藝術實踐。

這回在台北文心藝所舉辦個展,是第二個華人地區展覽,羅尼.霍恩像夏日旋風一樣,來台佈展、參加開幕座談會,走訪藝文景點,南下府城品嚐在地美食,驚鴻一瞥,留下「小而美」、「小而精」的展覽印象,以及多層次的思考話題。

由國際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安藤忠雄,打造的中國順德「和美術館」,將於本(6)月6日,舉辦羅尼・霍恩.《非夢亦夢》大展的開幕盛會,廣邀海內外藝文人士,共襄盛舉,號稱是亞洲最大規模的羅尼・霍恩個展,倍受期待。

隨著華人地區對羅尼.霍恩的接觸,她謎像角色,深受喜愛,標誌性極高的玻璃雕塑與鋁條雕塑,成為華人藏家與機構,購藏的新標的,市場行情水漲船高,甚至一物難求。

在橫跨40年的創作生涯中,羅尼.霍恩真是多才多藝,顛覆藝術創作的思維,也擴充品項,主題多元,繪畫、雕塑、影像等多重媒介,開啓對身份、流動性、多變性等概念的探討。

1975年離開學校後,她就可以在冰島荒郊野外,以越野單車旅行,住帳篷用睡袋,鐵鍋燒柴煮飯,她用雙腳體驗的創作人生,實在傳奇。

她的創作,深受「水」、「冰島」與各種詩歌意象的持續影響,大半世紀以來,不斷疊加發酵,讓藝術圈不得不以挖金寶山的心情,面對羅尼.霍恩有機繁𧗠的藝術,彷彿始終沒有標準答案。隨著她的著作,一本本出版,藝術饕客越是閱讀,越陷入謎團,欲罷不能。

因此,在中國大陸疫後重生,邊防大開後,順德和美術館的完整展覽,益發凸顯重要性。

該展覽,從回溯羅尼.霍恩自80年代中期以來的創作歷程,著重藝術生涯中的幾個關鍵系列,包括玻璃雕塑、平面繪畫、出版書籍、條型雕塑,以及各式攝影作品等,有意彌補西方與東方藝術認知的時間差,讓羅尼.霍恩成為華人社區最夯的當代藝術新顯學。

在歐美地區,羅尼.霍恩被熟悉,其來有自,早在2009 年,由英國泰德美術館(Tate Modern)和美國惠特尼美術館(Whitney Museum of American Art)共同策劃的 《 Roni Horn aka Roni Horn 》大型回顧展,隨後巡迴至法國亞維儂蘭貝爾美術館(Avignon Lambert Museum),羅尼.霍恩已成為國際矚目的焦點,她的作品,曾在惠特尼雙年展、卡塞爾文件展、威尼斯雙年展,以及雪梨雙年展展出。 尤其,羅尼・霍恩是2013 年米羅基金會獎的得獎者,並曾獲得紐約雕塑中心雕塑獎,和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獎。羅尼・霍恩的作品展,曾在眾多機構舉辦包括貝耶勒基金會、洛杉磯當代美術館、巴塞爾美術館、迪亞藝術中心、龐畢度藝術中心和芝加哥藝術中心等展出,都是重頭戲。

近期展覽包括法國皮諾收藏美術館《Felix Gonzalez-Torres / Roni Horn 》、日本Pola 美術館 《 Roni Horn : When You See Your Reflection in Water, Do YouRecognize the Water in You?》和哥廷根美術館《 Roni Horn - You arethe Weather ( Book, Drawings, Photographs)》。

若加上今(2023)年豪瑟沃斯(Hauser & Wirth)在瑞士蘇黎世舉辦的《難以捉摸的紅色人物》以前澤維爾·霍夫肯(Xavier Hufkens )的《近期繪畫》,羅尼.霍恩可說展覧滿檔,重要性可見一斑。

問李安返台頻率 誇王大閎富專業理想

銀白色短髮,幾何圖形淺色襯衫、深黑西裝外套,完全的中性打扮,日前現身在台北文心藝所的68歲的羅尼.霍恩,衣著素樸、言談中肯,滿滿的資深文青風範。

羅尼.霍恩首次來台灣,對台灣的印象,從接觸台灣人開始,一是台灣導演李安,另一是台灣當代藝術家李明維。她喜歡李安東方式的電影美學,抽絲剝繭、鞭辟入裡的說故事方式。「他常住回台灣嗎!?」羅尼.霍恩曾問在台的接待友人。

李明維則是她在美國耶魯大學,以駐校藝術家任教的學生,彼此相見恨晚,互動密切。羅尼.霍恩對李明維的知書達禮,謙遜不凡,推論他的文化教養背景,在愛烏及屋下,也對台灣有了好印象。而李明維視羅尼.霍恩為貴人,是啓發他至深、一輩子受益的好老師。

參觀台灣已故建築師王大(1917-2018)故居,羅尼.霍恩一進屋,就讀懂王大閎建築造詣與理想,看似簡單到有點寒酸的空間裡,是現代建築極簡化的凝練之作,純粹、有靈性。羅尼.霍恩直誇說,她相信設計那樣空間的建築師,一心只想把建築做好,沒有賺錢雜念,才能成就那樣的經典,令她感佩不已。

這回台北的展覽,由於台北文心藝所空間不大,羅尼.霍恩在該空間的展覽,以「小而精巧」作定位。只是名滿天下的羅尼.霍恩,會為該迷你展覽,親自飛台,佈展、開幕、講座,並和藝術界餐敍,隨和友善作風,讓文心建設執行長葉曉甄,喜出望外,倍為感恩。

葉曉甄以文心建設基金會名義,收藏了兩件羅尼.霍恩的重要作品,淺色系的玻璃雕塑《無題Untitled》,以及《白色狄金森White Dickinson》,都是葉曉甄在參觀威尼斯雙年展時,看到海關大樓美術館

(Punta della Dogana)的完整羅尼.霍恩展覽,感動之餘,下手購藏。

羅尼.霍恩善體人意,只要有心,2 件收藏也不嫌少,她乃以該兩件收藏作品為展覽軸心,作延伸思考,像配菜方式,把她創作以來的重要系列,作畫龍點睛的呈現。首先增加1件黑色玻璃雕塑《Black Yes》、1件《白色狄金森White Dickinson》,和既有藏品,成雙成對,方便觀者作比較,再加上搭配其他4個系列的影像作品,把羅尼.霍恩重要創作觀念,精縮到展覽之中,果然,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其中黑色玻璃雕塑《Black Yes》,正是羅尼.霍恩的私人收藏,首次在公開場合展出,深淺配對,妙不可言喻。

文心藝所展覽 小而精巧 佈展座談親力親為、打造觀展氛圍

葉曉甄說,羅尼.霍恩親自來台,讓她受寵若驚,感受國際大師滿滿誠意。連續花了4天佈展,羅尼.霍恩每天在展場待上6個小時,從位置、高度、角度,如何讓作品與觀賞者取得最好的互動視角,她滴水不漏,展覽的佈局、節奏、燈光,充滿藝術家的手感,柔和又犀利,優雅又有重量感。

展場整體平衡感,羅尼.霍恩至為講究,她每天彷佛等待空間裡的自然光,見證光線映照在玻璃雕塑上,呈現出的晶瑩剔透,淡色玻璃雕塑有彩虹的斑燦,深色玻璃雕塑更有黑裡透光的靈動趣味。至於牆上的平面作品,羅尼.霍恩刻意搭配成雙成對,沉靜、優雅、細膩,理性感性兼具,期待觀者佇立作品前,仔細品覽、思考。

羅尼.霍恩在座談會中也說,展覽的氛圍打造,與觀賞者互動的考量,比作品本身更重要,她希望引導觀眾成為展覽的一部分,融入作品中。俗話說,外行人看熱鬧,內行人看門道,羅尼.霍恩的創作,都不是為了表面,藝術家的苦心,完全暗藏在作品的細節裡,需要觀者走進作品,安靜閱讀、品覽、思考,甚至與比較。

綜觀羅尼・霍恩為文心藝所所呈現出的豐富感,或可視為「羅尼・霍恩學」的基礎進階,可以歸納精髓如下:

羅尼.霍恩1955年出生於美國紐約,先後畢業於羅德島設計學院與耶魯大學雕塑系,在紐約及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工作、生活至今。她的作品,經常憑藉極簡主義的視覺語言,卻又賦予個人經驗和意義。

著名的彩色玻璃雕塑從1990年代開始發展,雕塑之於霍恩而言,是重要的研究領域,也是她作品關鍵的基礎。

霍恩的作品曾在眾多國際知名美術館舉辦,包括貝耶勒基金會、洛杉磯當代美術館、巴塞爾美術館、迪亞藝術中心、龐畢度藝術中心和芝加哥藝術中心等。參與的大型展覽包括,惠特尼雙年展、卡塞爾文件展、威尼斯雙年展,以及雪梨雙年展等。曾獲米羅基金會獎、紐約雕塑中心雕塑獎、美國國家藝術基金會獎等知名獎項。

簡單來說,羅尼・霍恩的作品,以俐落的視覺語言為特徵,揉合了她個人經歷的痕跡,以及對環境的闡述。自1970 年代後期,羅尼・霍恩透過多樣的創作媒材,包含繪畫、攝影、雕塑及裝置,探索身份與感知的極限和輪廓。

羅尼・霍恩從 1975 年,開始定期造訪冰島,來自她對冰島的大自然感悟,對人的極限挑戰,成為她創作中,最持久的靈感來源。雙重性關係的辯證,也是羅尼・霍恩作品中,常見的媒介。她經常以並排、或成對的方式,呈現裝置和攝影作品,強調作品之間的相同與差異性。

羅尼・霍恩喜歡站在詩人墨客的智慧肩頭上創作,透過她的閱讀,摘要、心得與感想,作為她創作的文本參考,從艾蜜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1830-1886)、弗蘭納里・奥康納(Flannery O'Connor,1925-1964)、和安・卡森(Anne Carson,1950-),都是她惺惺相惜的對象,挪移延用的作品中,呈現出她對語言、材料,彼此關係,解構與再建構。

五顏六色的玻璃雕塑,是羅尼・霍恩獨到創意,辨識度極高,備受館博界與機構歡迎。從 1990 年代開始發想、實驗、實踐、成形,一步一腳印,成為羅尼・霍恩創作脈絡中的關鍵基礎。

為了製作玻璃雕塑作品,羅尼・霍恩必須把彩色熔融玻璃,倒進大型模具中,並經過幾個月的時間逐漸退火或冷卻。雕塑側面保留了鑄造模具的粗糙感,頂部光滑且有光澤,有如結晶般的水池,或北極冰塊,俯視雕塑時,雕塑的內部近似於水的外觀。玻璃多樣色調和澄澈亮度,同時呈現,堅固和流動的特性,陰陽剛柔的學問,都凝凍入內,任人咀嚼玩味。羅尼・霍恩的良苦用心,在文心藝所重黑與淡彩的2件玻璃雕塑中,得到印證。

(無題-晚上她的頭Untitled-At night her head》是一種柔和、桃橘色,宛如安靜日出的色調,該作品反映了羅尼・霍恩對顏色、重量和亮度,以及固態和流動性的持續實驗。

透過環境的自然天氣條件,使玻璃雕塑的外觀,不斷孌化,而且根據光線或觀者的位置,玻璃雕塑有時變得透明,有時具有戲劇性的反光效果,作品的材料和外觀,彷彿處於流動狀態,以微妙的方式,不斷變化,每一個改變,就如同抗拒既定的視覺身份,饒富深意。

2000 年創作的《黑色的是Black Yes 》,是羅妮·霍恩最具開創性的玻璃雕塑之一,該作品以一種罕見且迷人的黑色調呈現, 那是藝術家經過多年硏究和實驗的結果,如同水一般,雕塑會根據周圍環境而產生變化,陽光和影子的漸變,呈現出雕塑不同面貌,千姿百態,美不勝收。

羅妮·霍恩對於東方禪學意境與理論,持高度興趣,長期研修,尤其她觀察物體與周圍環境之間的互動,也許是良性共鳴,也許惡劣衝突,然而,隨時間與地點變化、經歷的過程,倍見重要性,引領她走向對於水的本質與形式的永續研究。

如同羅尼・霍恩玻璃雕塑的大部分作品,透過自然和形式的轉變,探究無盡的身份變化,和轉瞬即逝的經歷,蘊藏豐富多彩的能量,永遠挑戰人的眼球與大腦,遐想冥想,趣味橫生。

另外由文心收藏的長條作品《無題-Untitled》,就有拾名家牙慧的鑿鑿斧痕,作品中字體、標明內容,把跨域跨界的特性,表現得淋漓盡致。

該作品上寫著:

⋯⋯到了晚上,她的頭,因為無法滿足的渴望,而變得沉重,坐在她肩膀上,就像一個椰子殼裡長著一團毛茸茸的毛髮⋯。

(At night her head, heavywith unappeased cravings, sat on her shoufders, fike a coconut with its mat ofmonkevlike hair growing freakishly inside the shell.)

原來,該作品標題,取自羅伯特・穆齊爾(Robert Musil,1880-1942)的小說,足見羅尼・霍恩早已熟讀羅伯特・穆齊爾的文學作品,摘錄引用下的幽默軌跡。

文學長期以來,是羅妮·霍恩作品的核心元素,艾蜜莉-狄金森等人物的文字,成為藝術家經常性的創作素材。

白色狄金森 (White Dickinson )系列,為一組長方形的鋁製雕塑,崁入白色塑料鑄造的文字,那些句子出自美國詩人艾蜜莉・狄金森的詩集和公開的信件片段,文字只有從正面看時,才能清楚閱讀,從其他角度看時,字母被解構為純粹的形式。

羅妮·霍恩鼓勵人們反思語言,千變萬化的組成中,以及藝術家和詩人之間的關係。《無題14Untitled ,No.14》和《無題Untitled, No.16》,是羅妮·霍恩於1998 年開始發展的攝影系列,兩件作品,以並排的圖像呈現(分別為一隻鳥和一個人的頭部),顯現彼此間的異同。

1998 至2008 創作的成對鳥系列,是藝術家長期拍攝冰島禽鳥標那些鳥在白色背景下近距離的拍攝(如同傳統肖像),每隻鳥的背後,都有獨特的樣貌和印記,賦予圖像微妙的形狀和圖案。攝影中的每一根羽毛,都是對身份差異、偏差和可變性的痕跡。雖然那對鳥可能看起來很相似,但仔細觀察後,細微的差别,就會浮現。

《無題-水Untitled -Weather》和《靜水—如泰晤士河 Still Water -The RiverThames, for Example》,則是透過女性表情中的細微差異,和水面難以捉摸和不斷變化的顏色和紋理,引發觀眾和作品之間的對話。羅妮·霍恩的攝影,透過重複和雙重的概念,探索身份和變化的議題。

該件作品的核心是,關於相同與差異性的課題,隨著時間推移,穩定的可能性。羅尼・霍恩兩張背影的照片,有著同樣的灰色短髮,被複製成明顯相同的圖像,彼此相鄰地觀看,作品邀請觀眾進入作品中,並鼓勵他們觀察在樣態和外觀上的細微差别。

對羅妮·霍恩而言,冰島的極端氣侯和景觀,長期提供「一個無限規模和新奇的露天工作室」。該組作品,描繪一位女人出現在冰島各地溫泉和泳池的攝影。

如同玻璃作品多樣的色調,在每張照片裡,該女人的臉部表情,產生微妙的變化,反映出了她周圍的天氣狀況。

《靜水—如泰晤士河 Still Water -The River Thames, for Example》,為一系列大型攝影平版畫,作品聚焦在泰晤士河水面的一小塊區域。儘管以地理上來說,區域很狹小,水面的顏色和紋理卻有很大的變化。

從黑色到藍色,深綠色到卡其黃,潮汐運動和光的變化,增強了水的波紋,水的質地和深度,喚起了不同意義和參考。

點綴在水面上的微小數字,代表的是白框下緣的註腳,那些註腳,呈現一系列關於河流意義的引文,及它所喚起的情緒和叙事,也穿插了電影、歌曲和文學的引用。

「泰晤士河,是一條黑暗的河流,無論是在物理層面、還是在心理層面。」羅尼·霍恩在一次訪談中如是表示。後來,那些內容,又匯入她的藝術家手制書作品《另一片水 Another Water》,她的獨白作品《談水Saying Water》。

談水(Saying Water),一方面可以解讀為羅尼·霍恩作為藝術家,一位水的痴迷者,在向讀者訴說自己關於水的一切奇發異想,另方面,也可理解為「訴說的水」,水作為主語,它水自身向人類敞開,對人類吟唱。

「啦啦啦啦,你的頭髮,啦啦啦,啦啦啦,你的眼睛;等等,等等,等等,等等,關懷,等等,等等,等等,等等……,有時你會聽到從河里傳來巴拉巴拉巴拉的聲音。」

(Blah, blah, blah, your hair, Blah, blah, blah, your eyes; Blah, blah, blah, blah, care, Blah, blah, blah, blah skies……Sometimes you hear blah blah blah coming from the river.)

當你說水的時候,你是什麼意思?當你說水的時候,你是在說天氣還是你自己?你對水了解多少?當你談論水時,你真正在談論什麼?」

(When you say water, what do you mean?When you say water, are you talking about, the weather or yourself? What do you know about water? When you talk about water, what is it you’re really talking about?)

「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閃,水波。 」

(Water shines, water shimmers, water glows, water glimmers, water glitters, water gleams, water glistens, water glints, water twinkles, water sparkles, water blinks, water winks, water waves. )

我和誰上床不關你的事 身份認同 帶來破壞性影響

身份認同(Identify)問題,對羅尼.霍恩來說,頗感困擾,一再被發問,甚或被錯誤的移用,讓她不吐為快。究竟羅尼.霍恩是同性戀?雙性戀?還是雌雄同體(Androgyny)?!

「我和誰上床,不關你的事。那你為什麼這麼關心我的性別?」羅尼.霍恩在開幕座談會中,直白地回應。

她說,外界對她性向的好奇,是老生常談,也見怪不怪,但對她來說,還是一種非常具破壞性的影響。

她把名字改掉,以Roni 為名,就是因為在英語中,Roni 的名字,完全沒有性別之分。Roni 作品好不好是重點,不必扣上「女性藝術家」或「男性藝術家」,過度強調性向,其實是不尊重藝術家專業。

同性戀、異性戀或雌雄同體(Androgyny),是很個人、很私密的問題,留給空間給當事人。

羅尼.霍恩自認為擁有兩者能量,也重視兩者的能量。為此,她一直覺得自己是雌雄同體(Androgyny),那是她與自己和作品關係的中心,就特定作品中的個人經驗而言,她把那個自我認同的議題,拋回給觀眾,十分耐人尋味。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