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秀枝》淳樸民風 大溪觀音亭

簡秀枝》淳樸民風 大溪觀音亭
簡秀枝》淳樸民風 大溪觀音亭

【愛傳媒簡秀枝專欄】台灣民風純樸,從民眾於新春,到廟宇參拜的虔誠與熱情,可以看出端倪。

女兒說,她跟媽祖很有緣,她想去參拜觀音廟,於是,我想起童年常去的大溪「觀音亭」,午后驅車直奔桃園大溪瑞安區。

身為桃園大溪的草根女兒,對家鄉事彷佛熟悉又陌生。隨著升學、就業、結婚⋯,離開家鄉已經幾十年,記不清多久沒再去過觀音亭,一路只能靠著導航行車。

雖然細雨霏霏,觀音亭依舊香火鼎盛,裡裡外外都是人潮。善男信女準備鮮花素果、還有各式零嘴,把幾張大拱桌,排得滿滿的。

廟方十分慷慨,無限供應馨香,讓不懂禮俗的民眾,也有免費馨香可用,在香煙裊繞中,大家靜肅虔誠,祈福保平安,希望趕走役情,過正常生活。

今天是兔年,根據農民曆,屬兔與屬雞都要安太歲。女兒很懂事,幫弟弟與自己安了太歲,連同全家的平安燈,她都設想周到。

由於氣溫下降,些許寒意,廟方提供的熱騰騰薑湯與烏龍茶,吸引香客佇足享用,人手一杯,幸福與滿足,全寫在臉上。

在廟宇四周,擠進不少攤商,有知名的五香豆乾、現烤車輪餅、各式飲料,生意興隆,多位比丘尼在路邊為新建廟寺展開化緣行動,盛情感人。

該廟宇,全名應是「蓮座山觀音寺」,奉祀「觀音菩薩」,位處大漢溪畔的青翠獨立小山峰上,形如出水蓮花,因此稱為「蓮座山」,早年地方仕紳就因為看上該處的奇特風景,興起建寺廟於該山巔,二百餘年來,吸引無數善男信女,媽祖大愛在人間,據說靈驗不已。

根據網路資料,該廟宇的創建時間有二說:一為清嘉慶6年(西元1801年),粵人鍾房緒在該地集資興建廟宇。另一為清嘉慶2年(1797年)鍾尚儀等人鳩資創建 。迄今都已超過220年,爾後再經道光15年(1835年)鍾尚儀等信徒,再度募金修繕,咸豐五5年(1855年)的重修。

日治明治37年(1904年),大溪仕紳募金大事重修增建拜亭,大正14年(1925年)徹底修繕;昭和9年(1934年)將原拜亭改為歇山重簷拜亭,廟宇益見宏麗,倍增莊嚴肅穆。民國74年(1985年)經內政部審定為國家第三古蹟。最近於民國87年(1998年)進行古蹟修護,寺廟已恢復早期原貌,為台灣省北部十分珍責的古蹟之一,更是大桃園的重要文化資產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該廟宇除了居高臨下,依山傍水外,建築體保留了日治昭和9年的樣貌,其中最大的建築特色是,正殿前的歇山重簷八柱拜亭,屋頂做八角形藻井,斗拱、插角、吊籃均精雕細琢,做工考究。

寺右方有一座昭和11年(1936年)所建的三層紅磚砌成的惜字亭,頂上題有「奎星樓」,供奉文曲星君,第二層則為「敬聖亭」,亭身的龍吟虎嘯,精緻石刻,栩栩如生,剪黏及雕塑,都保留珍貴文史特色。在歲月流逝,宗教信仰代代傳承,而廟宇建築的瑰麗堂皇,逐漸化作永恆。

陪女兒走一趟娘家所在的大溪觀音亭,滿滿的孩提回憶,襲上心頭,而看到廟方的善心,信徒的誠懇,充分感受到台灣宗教力量,無遠弗屆,原來民眾「溫良恭儉讓」的美德,其來有自。

作者為典藏雜誌社社長

照片來源:作者提供。

●更多文章見作者臉書,經授權刊載。

●專欄文章,不代表i-Media 愛傳媒立場。